混凝土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3202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集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设工程施工中,大量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由于施工过程控制的各种偏差,在浇筑过程中造成了较多的混凝土损失。特别是传统泵送混凝土工艺,泵送前的用水泥砂浆湿润管,以及每次浇筑最后的清管,有时甚至是堵管临时清理的残余混凝土,由于处理不当,不但对工程质量造成隐患,也严重导致施工现场的工作面环境严重的污染。

为了绿色施工节材的目地,以及环保、文明施工的要求,杜绝上述情况出现,需对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的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残余混凝土处理不当带来工程质量隐患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集料装置,所述集料装置包括通过铰支连接安装于机架上的集料斗,该集料斗的底面为半圆柱面,该半圆柱面的轴心与所述铰支连接的转轴轴心相平行;所述集料斗的外壁与所述机架间设有自锁机构;所述集料斗的顶端设有送料泵。

优选的,所述自锁机构为插销式的自锁机构,包括安装于集料斗上的插销和处于机架上与该插销相配合的插孔。

优选的,沿所述集料斗外壁的边沿设有若干把手。

优选的,在所述集料斗底部设有起支撑作用的滚轮。

优选的,所述送料泵上安装有控制所述送料泵的电机启闭时长的定时装置。

优选的,所述铰支连接包括安装于集料斗两侧的转轴,与所述转轴相配合的轴承,所述轴承安装于机架的横梁上。

优选的,所述横梁由10号槽钢制成。

优选的,所述集料斗由4~6mm厚的钢板制成。

优选的,所述集料斗顶部设有盖板,盖板上安装有开合用合页,且盖板上留有与送料泵出口相配合的通孔。

进一步的,机架上方设有吊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中,参与了混凝土送料的全部过程,不仅仅保证工程结构浇筑质量,而且并避免了泵送混凝土初始阶段残料的随意堆积和散落。还充分利用了残料制作了施工所必须的预制构件;

(2)送料泵送初始阶段和结束阶段的残余混凝土都得到收集,并与其它过程中产生的物料进行充分的混合,保证了所浇筑主体工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杜绝了润管砂浆浇入主体结构。避免了最后洗管浆水对已浇筑混凝土的冲刷;

(3)结构简单,便于维修与后期保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名称:1.机架;2.集料斗;3.盖板;4.吊耳;5.自锁机构;6.把手;7.横梁;8.合页;9.通孔;10.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混凝土集料装置,参见图1至图3,集料装置包括通过铰支连接安装于机架1上的集料斗2,该集料斗2的底面为半圆柱面,该半圆柱面的轴心与铰支连接的转轴轴心相平行;集料斗2的外壁与机架1间设有自锁机构5;集料斗2的顶端设有送料泵。

自锁机构5为插销式的自锁机构,包括安装于集料斗2上的插销和处于机架1上与该插销相配合的插孔。

沿集料斗2外壁的边沿设有4个把手6。便于使用状态中,在不同工位上工人利用相应的设备对集料斗2的把持和固定。

在集料斗2底部设有起支撑作用的滚轮10。

送料泵上安装有控制送料泵的电机启闭时长的定时装置。

铰支连接包括安装于集料斗2两侧的转轴,与转轴相配合的轴承,轴承安装于机架1的横梁7上。

横梁7由10号槽钢制成。

集料斗2由4mm厚的钢板制成。

所述集料斗2顶部设有盖板3,盖板3上安装有开合用合页8,且盖板3上留有与送料泵出口相配合的通孔9。

机架1上方设有吊耳4。

工作时,送料泵输出物料先落入集料斗中,均衡了不同时段物料的组分,平衡了物料的质量,之后再拉起吊耳,吊装至指定位置。完成混凝土物料的输送。过程中,自锁机构保证其在该固定的时候不至于被混凝土的冲击力击打至集料斗摇晃,把手和滚轮的作用在于当需要出料的时候有良好的支撑和导向作用,盖板的作用在于对集料斗内部物料的适当密封。定时装置的作用在于自动化的控制进料的时机和时长,提高整体的自动化程度。

具体的,在现场收集混凝土时,要注意泵送进入收集斗的混凝土反弹,由于收集斗重量较轻,收集时对收集斗要结合工况,进行适当固定。泵送前后台要约定一次连续泵送时间或打压次数。避免料斗充盈过度。收集前,要检查翻转料斗锁扣牢靠,防止自动翻转伤人。在吊运收集料斗时应有专职指挥人员。地面卸料时,卸料口对面严禁站人。料斗设计计算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执行。

本实用新型中,为保证所收集残余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质量和安全使用,对所收集的混凝土使用,一般主要用于制作钢筋保护层垫块、排水沟的砌块、施工场地临时地面行人阶梯的踏步砌块、施工现场临时道路的路沿石、预埋砌块等非承重构件或临建设施的垫块使用。

实施例2:本实施例原理同实施例1,具体不同之处在于,沿集料斗2外壁的边沿设有3个把手6,设置在集料斗2外壁的接近底边的位置,该位置能够带动集料斗2在大范围的角度内转动。

实施例3:本实施例原理同实施例1,具体不同之处在于,沿集料斗2外壁的边沿设有10个把手6,平均分布在集料斗2外壁的前后两侧。进一步的说,在具体的实用过程中,把手6的位置和数量可根据实际的需求做出实时的变动。

实施例4:本实施例原理同实施例1,具体不同之处在于,集料斗2由6mm厚的钢板制成。

最后需说明的是,以上者仅系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特征,稍加变化修饰而成者,亦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