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板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中,墙、柱模板通常是由两道龙骨加固,外(主)龙骨通常采用双钢管加对拉螺栓的形式。由于此种结构形式属于散支散拆施工,在施工时用工较多、耗时较大、钢箍间距不易固定,因而不能进行规模化施工。
因此,如何加快模板加固时的施工速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板加固装置,能够加快模板加固时的施工速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板加固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外龙骨本体和连接管,所述外龙骨本体包括两个方管和连接两个所述方管的对拉螺栓,所述外龙骨本体由上至下平行设置,且所有所述外龙骨本体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形成钢管网片。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焊接于所述方管。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为直管,每个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方管。
优选地,每个所述方管的上下两侧连接有等量的所述连接管,且连接于同一所述方管的上下两侧的所述连接管一一对应共线。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垂直于所述方管。
优选地,连接于每个所述外龙骨本体中的每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管之间设有一个所述对拉螺栓。
优选地,每个所述外龙骨本体中的两个所述方管的两端分别上下对应固定连接,且连接处设有所述对拉螺栓。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方管均为铝合金管。
优选地,最下侧所述方管的下侧设有用于支撑的所述连接管。
优选地,所述外龙骨本体等间距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板加固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外龙骨本体和连接管,外龙骨本体包括两个方管和连接两个方管的对拉螺栓,外龙骨本体由上至下平行设置,且所有外龙骨本体通过连接管连接形成钢管网片。
此种模板加固装置通过连接管将外龙骨本体连接在一起,使外龙骨定型化,在进行模板加固时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快施工速度,便于实现规模化施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模板加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模板加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2中,1为连接管,2为方管,3为对拉螺栓,4为外龙骨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模板加固装置,能够加快模板加固时的施工速度。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模板加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模板加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模板加固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包括至少两个外龙骨本体4和连接管1,其中,外龙骨本体4包括两个方管2和连接两个方管2的对拉螺栓3,通过调节对拉螺栓3可以控制对拉螺栓3设置处的两个方管2的间距,外龙骨本体4由上至下平行设置,且所有外龙骨本体4通过连接管1连接形成钢管网片,即组成各个外龙骨本体4的各个方管2均平行设置于一个平面内。
此种模板加固装置通过连接管1将外龙骨本体4连接在一起,使外龙骨定型化,在进行模板加固时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快施工速度,便于实现规模化施工。
上述实施例中,连接管1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与方管2的连接,具体地,连接管1可以焊接于方管2,以保证固定连接的可靠性。当然,连接管1也可以通过套接、螺纹连接或者其他方式实现与方管2的连接。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连接管1有多种具体的排布方式。具体地,连接管1可以为直管,每个连接管1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于上下相邻的两个方管2,即在同一外龙骨本体4中的两个方管2之间或者在分别位于相邻外龙骨本体4且相邻的两个方管2之间均连接有连接管1,便于加工,且有利于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当然,连接管1也可以为弧形管或者其他管件。
上述实施例中,每个方管2的上下两侧可以连接有等量的连接管1,且连接于同一方管2的上下两侧的连接管1一一对应共线,便于对拉螺栓3的定位,有利于保证外龙骨本体4的强度。当然,每个方管2的上下两侧的连接管1数量可以不同或者进行其他设置。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连接管1具体可以垂直于方管2设置,方便加工。当然,连接管1与方管2之间也可以设置为其他角度。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连接于每个外龙骨本体4中的每相邻两个连接管1之间可以设有一个对拉螺栓3,即对于每个外龙骨本体4所包括的两个方管2之间连接的连接管1,每相邻两个连接管1之间的位置可以设置一个对拉螺栓3,具体可以位于相邻两个连接管1之间的正中间的位置,以便于对拉螺栓3的定位,且便于对拉螺栓3对方管2各处间距的调节。当然,对拉螺栓3在外龙骨本体4中的位置设置不限于此。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模板加固装置可以用于柱、墙模板加固中,然而,对于水平长度较大的墙,通过加长模板加固装置的水平向距离,即将方管2的长度加长的方式实现模板加固,不利于模板加固装置的搬运与存放。优选地,在每个外龙骨本体4中,两个方管2的两端可以分别上下对应固定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对拉螺栓3,从而使模板加固装置在水平向上还可以另外连接其他的模板加固装置并通过对拉螺栓3进行拼接固定,以使模板加固装置适用于墙模板加固,且便于搬运。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连接管1与方管2可以均为铝合金管,通过设计连接管1与方管2的尺寸来保证模板加固装置的强度等机械性能,以尽量减轻模板加固装置的整体重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当然,连接管1与方管2也可以为钢管等管件。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最下侧方管2的下侧还可以设有连接管1,以便于支撑整个模板加固装置。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外龙骨本体4具体可以等间距设置,以保证各处的强度较为一致。当然,外龙骨本体4的间距设置不限于此。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板加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