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透光混凝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态导光混凝土板。
背景技术:
在众多的建筑材料中,混凝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高层建筑的建造中,混凝土使用所占的比例和使用用途也在逐渐拓宽。
传统混凝土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目前已经研制成功了诸多特种和新型混凝土材料。
目前世界上存在的透光混凝土多由光导纤维充当导光介质,由普通硅酸盐混凝土充当基料。这种可透光的混凝土是由大量的光学纤维和精致混凝土组合而成的,具有高质量的透明度,可以透过光线。离这种混凝土最近的物体可在墙板上显示出阴影,明亮的一侧的阴影会以鲜明的轮廓出现在阴暗的一侧,并且颜色保持不变。这种特殊的效果让人们觉得混凝土墙的厚度和重量全部消失。
然而,现行的透光混凝土也存在诸多的不便之处,光导纤维建材作为一种导光性能良好的透光材料已经在某些特殊建筑中开始使用,通常的做法是采用浇筑等工艺将光导纤维一次性嵌入混凝土建材中,砌筑完毕之后这种墙体的装饰效果是固定不变的,无法灵活调整装饰的图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动态导光混凝土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态导光混凝土板,包括混凝土基板和包裹固定于混凝土基板内的多个导光组件;
所述导光组件由光学亚克力板制成,其包括入光通道、导光主体和多个弧形出光通道,所述导光主体呈长条状,所述入光通道和弧形出光通道分别一体连接于导光主体的相对两侧;
所述入光通道垂直于导光主体的长度方向,导光主体上连接弧形出光通道的一侧设有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的多级台阶,每一级台阶中平行于导光主体长度方向的面为台阶面,垂直于导光主体长度方向的面为高度面,每一级台阶的高度面一体连接一个弧形出光通道;所述弧形出光通道呈90°圆弧状,弧形出光通道的一端与台阶的高度面一体连接,另一端朝向导光主体的外侧;
所述导光主体上具有切割形成的反光切口,所述反光切口与导光主体的长度方向呈45°夹角,反光切口的位置与入光通道以及所有台阶的高度面相对应;反光切口朝向入光通道一侧的内侧面形成反光面,将由入光通道射入的光线反射到台阶的高度面,进而从弧形出光通道的另一端射出;
所述多个导光组件的入光通道末端和弧形出光通道末端均露出于混凝土基板的表面;其中,入光通道末端从混凝土基板的背面露出,形成入光口,弧形出光通道的末端从混凝土基板的正面露出,形成出光口。
进一步地,在导光组件中,所述入光通道设置于导光主体长度方向的一端,与导光主体上最高一级台阶的台阶面相对。
进一步地,在导光组件中,各弧形出光通道朝向导光主体外侧的末端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直线出光通道,所述直线出光通道一体连接于导光主体上最高一级台阶的台阶面上,且与入光通道相对;所述反光切口有多段,多段反光切口位于同一延长线上,相邻反光切口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反光切口的间隔处不被切割,保留完整;反光切口的间隔处与直线出光通道相对设置,位于直线出光通道与入光通道的连接线处;由入光通道射入的光线还穿过反光切口的间隔处,进而从直线出光通道的末端射出。
进一步地,在导光组件中,所述直线出光通道的末端端面与各弧形出光通道朝向导光主体外侧的末端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直线出光通道的末端也从混凝土基板的正面露出,形成出光口。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基板由水泥砂浆聚合物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导光组件的弧形出光通道和直线出光通道的末端位置互不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导光组件的厚度互不相同。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动态导光混凝土板背面的一个入光口对应控制背面的多个出光口,因此可以通过在不同的入光口处射入光线来使导光混凝土板正面的不同出光口发光,以此实现动态导光混凝土板正面出光图案的动态变化。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工程中时,由于光源可有序排列,因此可利用一组光源设置在入光口处,分别控制多个出光口,可节省电耗。此外,由于光源可调控,还可在混凝土板表面形成明暗交替、色彩变化的效果,因此可作为广告招牌、KTV墙体、家具及园林景观造型体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态导光混凝土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导光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导光组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态导光混凝土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态导光混凝土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态导光混凝土板,包括混凝土基板8和包裹固定于混凝土基板内的多个导光组件9。
其中,所述导光组件9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具体地,所述导光组件9由光学亚克力板制成,其包括入光通道1、导光主体2和多个弧形出光通道31,所述导光主体2呈长条状,所述入光通道1和弧形出光通道31分别一体连接于导光主体2的相对两侧。
具体地,参照图2所示的方向,所述入光通道1一体连接于导光主体2的上方且垂直于导光主体2的长度方向,导光主体2的下端设有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的多级台阶,每一级台阶中平行于导光主体2长度方向的面(即图中的水平方向的面)为台阶面,垂直于导光主体2长度方向的面(即图中的竖直方向的面)为高度面,每一级台阶的高度面一体连接一个弧形出光通道31。所述弧形出光通道31呈90°圆弧状,弧形出光通道31的一端与台阶的高度面一体连接,另一端朝向导光主体2的外侧(即图中所示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主体2上具有切割形成的反光切口21、22,所述反光切口21、22与导光主体2的长度方向呈45°夹角,反光切口21、22的位置与入光通道1以及所有台阶的高度面相对应;反光切口21、22朝向入光通道1一侧的内侧面形成反光面,将由入光通道1射入的光线反射到台阶的高度面,进而从弧形出光通道31的末端射出。
进一步地,所述入光通道1设置于导光主体2长度方向的一端,与导光主体2下端的最高一级台阶相对。如图所示,所述入光通道1设置于导光主体2的右端上方。
进一步地,为了最大程度利用导光组件的空间,尽可能多地增加出光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组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直线出光通道32。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线出光通道32有一个,所述直线出光通道32一体连接于导光主体2上最高一级台阶的台阶面上,且与入光通道1相对。
为了实现直线出光通道32的出光效果,所述反光切口21、22被分成多段;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光切口21、22包括第一反光切口21和第二反光切口22,所述第一反光切口21由最高一级台阶处切入,第二反光切口22位于第一反光切口21的延长线上,两者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间隔处的导光主体2不被切割,保留完整;第一反光切口21和第二反光切口22的间隔处与直线出光通道32相对设置,位于直线出光通道32与入光通道1的连接线处。根据上述结构,由入光通道1射入的光线还可以穿过第一反光切口21和第二反光切口22的间隔处,进而从直线出光通道32的末端射出。
所述导光组件9利用光学原理实现了一个入光口控制多个出光口发光的技术效果,将多个导光组件9结合到混凝土基板8中,即可实现导光图案变化以及动态导光的效果。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多个导光组件9的入光通道1末端、弧形出光通道31末端和直线出光通道32均露出于混凝土基板8的表面;其中,入光通道1的末端从混凝土基板8的背面露出,形成入光口91,弧形出光通道31和直线出光通道32的末端从混凝土基板8的正面露出,形成出光口92。
在图4中,混凝土基板8下方的每个矩形框分别代表一个导光组件9的入光通道1的末端,即入光口91。在图5中,混凝土基板8中部的每个小矩形框分别代表导光组件9的弧形出光通道31或直线出光通道32的末端,即出光口92,其中,竖直方向上的每一列出光口92属于同一个导光组件9,且受控于混凝土基板8背面的同一个入光口91。
由图5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各导光组件9的弧形出光通道31和直线出光通道32的末端位置互不相同,导致了各个出光口92的高度位置随机变化,产生了随机分布的效果。这一效果可以通过调整导光组件9上每一级台阶的台阶面长度以及调整直线出光通道32的位置实现。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导光组件9的厚度、导光组件9的安装方向以及出光口92的形状进行各种变化,实现透光混凝土板正面出光图案的变化。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动态导光混凝土板背面的一个入光口91对应控制背面的多个出光口92,因此可以通过在不同的入光口91处射入光线来使导光混凝土板正面的不同出光口92发光,以此实现动态导光混凝土板正面出光图案的动态变化。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工程中时,由于光源可有序排列,因此可利用一组光源设置在入光口处,分别控制多个出光口,可节省电耗。此外,由于光源可调控,还可在混凝土板表面形成明暗交替、色彩变化的效果,因此可作为广告招牌、KTV墙体、家具及园林景观造型体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