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地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041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物地面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地面结构。



背景技术:

在大多数情况下,建筑物中需要经受大量水冲洗的地面需要经过以下步骤进行防水处理,首先,先在混凝土结构地面做砂浆找平层,然后涂覆防水沥青,再铺设一层压实的砂浆和一层混凝土,最后在砂浆垫层上铺设地面瓷砖。在上述步骤完成后,通常地面可以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

但是,相隔的室内空间之间有一些间隔的区域,如果按照防水处理的步骤对间隔的区域进行处理,也可以实现较好的防水效果,但是,提高了整个防水处理的造价。如果不按照防水处理的步骤,弱化对间隔区域的处理,长时间使用容易在间隔区域处出现返碱的现象。严重影响室内美观,修复也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此外,现有技术中间隔区域的防水面为向外延伸的平面,如果一旦出现积水,存在流动至其它区域的风险。

综上所述,传统的建筑物地面结构在应用于间隔区域时,存在材料浪费多、造价高且防水效果不理想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设计使用一种新型建筑物地面结构,以降低间隔区域的防水材料使用量,降低造价,同时提高防水效果,杜绝长时间使用出现返碱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物地面结构,包括区隔两个室内空间的间隔区域,所述间隔区域上设置有防水铺层结构,所述防水铺层结构包括设置在最上端的防水板材,所述防水板材表面具有坡度;所述防水铺层结构内部设置有防水凸台,所述防水凸台的顶端不低于所述防水板材的最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凸台两侧形成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形成有夹角,所述防水凸台的顶端形成在所述夹角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对称设置,所述夹角为60°。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凸台包括凸台主体、防水层和防水保护层,所述防水保护层、防水层和凸台主体由外向内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主体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防水层为形成在所述凸台主体外侧的防水材料层,所述防水保护层为水泥砂浆层。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面的长度优选为100mm。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板材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所述第一板材具有坡度,所述第二板材和第一板材的相对较低一端的端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板材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和第三板材;其中所述第一板材具有坡度,所述第二板材一端设置在第一板材下方,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三板材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或所述第二板材和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和第三板材之间通过密封胶粘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诉防水板材下方设置有粘合层,所述粘合层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粘合材料层和水泥砂浆粘合层。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建筑物地面结构,通过在防水铺层结构内部设置顶端不低于防水板材的最底面的防水凸台,从而实现干湿区域之间的完全隔离,长时间使用也能杜绝出现渗水漏水现象,提高防水效果。防水铺层结构可以仅设置在间隔区域处,两端分别和两个室内空间的侧壁连接,无需将防水材料的铺设长度进一步延伸,节省了防水材料的使用量,进一步降低了工程的整体造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建筑物地面结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建筑物地面结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物地面结构,主要应用于两个室内空间之间的间隔区域。通常来说,所述的间隔区域所区隔的为室内的干湿区域,其中所指的干为卧室、客厅、办公区域、活动区域等地面不需要接触大量水的区域,而湿则指洗手间、厨房等地面很容易接触大量清水或污水的区域。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建筑物地面结构的作用一方面为防止洗手间、厨房等区域地面的水流向卧室、客厅、办公区域等室内区域,另一方面则是杜绝表层板材下方出现漏水或渗水,进一步使得表面板材出现返碱现象。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间隔区域上设置有防水铺层结构,防水铺层结构的最上端设置有防水板材,防水板材表面具有坡度,避免水倒流入卧室和客厅等活动区域。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防水铺层结构内部设置有防水凸台,防水凸台优选为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棱柱,也可以是横截面为其它形状的棱柱,防水凸台的顶端不低于防水板材的最底面,从而实现干湿区域之间的完全隔离,长时间使用也能杜绝出现渗水漏水现象,提高防水效果。防水铺层结构可以仅设置在间隔区域处,两端分别和两个室内空间的侧壁连接,无需将防水材料的铺设长度进一步延伸,节省了防水材料的使用量,进一步降低了工程的整体造价。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建筑物地面结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间隔区域上设置有防水铺层结构A。防水铺层结构A的最上端设置具有坡度的防水板材1。如图所示,当用于卫生间和室内隔离时,防水板材1优选包括第一板材11和第二板材12,通过第一板材11和第二板材12逐渐从室内过渡到卫生间的地面,第一板材11和第二板材12之间通过密封胶5粘合连接。其中第一板材11具有坡度,第二板材12和第一板材11相对较低一端的端面连接,避免卫生间内的积水流入室内。

防水板材1的下方为粘合层2,如图所示,粘合层2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粘合材料层21和1:3水泥砂浆粘合层22。在粘合层2的下端的防水铺层结构主要为防水材料和防水材料的保护层组成。其中设置有如图所示的防水凸台3。防水凸台3两侧形成有第一侧面33和第二侧面34,所述第一侧面33和第二侧面34之间形成有夹角,所述防水凸台3的顶端形成在所述夹角上方。为进一步优化防水效果,第一侧面33和第二侧面34对称设置,所述夹角为60°。也就是说,防水凸台3的横截面优选为等边三角形,利于形成室内空间与洗手间之间的完全隔离。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水凸台3至少由三部分组成,即凸台主体30、防水层31和防水保护层32,所述凸台主体30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其中穿设有50mm左右的钢筋,防水层31为形成在凸台主体30外侧的防水材料层,防水材料层外侧还设置有由1:3水泥砂浆制成的水泥砂浆保护层32。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防水凸台3的顶端指的是水泥砂浆保护层32的最上端。这样,由凸台主体30、防水层31和防水保护层32组成的防水凸台3可以完全隔绝两个室内空间,避免出现渗水或漏水现象。

实际施工作业时,首先对地面进行找平作业,然后在间隔区域根据实际需要打入钢筋固定并浇筑成型防水凸台3,然后在防水凸台3的防水保护层32上设置粘合层2和板材层1,并根据需要使得防水铺层结构A分别和两侧室内空间的内壁连接,保证结构的连接稳定性和牢固性。等待24小时以上,方可解除保护。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板材层1为大理石或瓷砖,也可以是根据实际需要使用的其它材料。

参见图2所示,当需要在形成在室内和浴室等水量较大的环境之间设置间隔区域时,优选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地面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略有不同,本实施例中防水板材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材11、第二板材12和第三板材13。其中第一板材11具有坡度,第二板材12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板材11下方,另一端设置在第三板材13下方。也就是说,在第二板材12处形成一个下凹的区域,避免大量积水进入室内。第二板材12和第一板材11,第二板材12和第三板材13之间通过密封胶粘合连接。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建筑物地面结构,通过在防水铺层结构内部设置防水凸台,防水凸台的顶端不低于防水板材的最底面,从而实现干湿区域之间的完全隔离,长时间使用也能杜绝出现渗水漏水现象,提高防水效果。防水铺层结构可以仅设置在间隔区域处,两端分别和两个室内空间的侧壁连接,无需将防水材料的铺设长度进一步延伸,节省了防水材料的使用量,进一步降低了工程的整体造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