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楼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131阅读:1692来源:国知局
空心楼盖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心楼盖结构。



背景技术:

空心楼盖是一种现浇钢筋砼空心楼盖;也叫现浇无梁空心楼盖,其是在安装芯模产品后现浇而成的空心无明梁楼盖,其结构主要包括钢筋、砼、芯模,在应用中,它能在节约建筑材料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留结构刚度,此外还具有降低结构层高、节能降噪、实现楼盖墙体自由分隔等优点,能较好的体现建筑的经济性与适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易于施工操作、稳定性强、强度高的空心楼盖结构。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空心楼盖结构,它包括依次间隔且内部为中空结构的空心模盒,设置于所述空心模盒上方及下方的由若干根钢筋捆扎而成的钢筋网;在所述空心模盒的上侧和下侧还设置有间隔块,所述钢筋网通过所述间隔块与所述空心模盒间隔设置;在所述空心模盒的一端侧壁上还设有横向设置的间隔柱,并在所述空心模盒的另一端侧壁上还设有卡槽,相邻两个空心模盒通过间隔柱间隔设置,且其中一个空心模盒上的间隔柱的端部卡于与该空心模盒相邻的另一个空心模盒端部的卡槽内;还包括将所述空心模盒及钢筋网包裹的由混凝土构成的现浇板层。

优选的,在所述间隔块的外侧端部还设有用于钢筋的凹槽,所述钢筋网中横向或竖向设置的钢筋位于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在所述凹槽上端两侧的间隔块上还设置有两个相向设置的夹持板,并在两个夹持板相向设置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卡于位于所述凹槽内的钢筋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间隔柱为长方体结构,且所述卡槽为与所述间隔柱端部形状匹配的矩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夹持板由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塑料或橡胶制成。

优选的,所述间隔块由柔性橡胶制成。

优选的,所述空心模盒由塑料或石膏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设计的结构其设计新颖、易于施工操作、稳定性强、强度高,且在施工中其空心模盒及其上的间隔块的设计可实现对钢筋网的有效夹持固定,避免在浇注时发生钢筋网与空心模盒错位、变形等问题,对于楼盖整体的强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空心模盒及其上的间隔块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间隔块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间隔块内卡合有钢筋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现浇板层;2、11.钢筋网;3、4、12、13、14.间隔块;5、6.空心模盒;7、9.间隔柱;10.卡槽;15、16.凹槽;17.凸起;18.钢筋;19.夹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空心楼盖结构,参见图1至图4;它包括依次间隔且内部为中空结构的空心模盒5、6,设置于所述空心模盒5、6上方及下方的由若干根钢筋捆扎而成的钢筋网2、11;本设计在所述空心模盒5、6的上侧和下侧还设置有间隔块3、4、12、13、14,所述钢筋网2、11通过所述间隔块3、4、12、13、14与所述空心模盒5、6间隔设置;进一步的,本设计还在所述空心模盒5、6的一端侧壁上还设有横向设置的间隔柱7、9,并在所述空心模盒5、6的另一端侧壁上还设有卡槽10,本设计中,所述的间隔柱7、9为长方体结构,且所述卡槽10为与所述间隔柱端部形状匹配的矩形凹槽,此设计在应用中,其间隔柱与卡槽的配合可以实现将相邻两个空心模盒构成相对稳定的整体,避免出现某一个空心模盒发生移动错位的现象;而在安装时,相邻两个空心模盒通过间隔柱间隔设置,且其中一个空心模盒上的间隔柱的端部卡于与该空心模盒相邻的另一个空心模盒端部的卡槽内;当然,本设计它还包括将所述空心模盒及钢筋网包裹的由混凝土构成的现浇板层1。

进一步的,本设计还在所述间隔块3、4、12、13、14的外侧端部还设有用于钢筋的凹槽15、16,所述钢筋网中横向或竖向设置的钢筋18位于所述凹槽15、16内,优选的,还在所述凹槽15、16上端两侧的间隔块3、4、12、13、14上还设置有两个相向设置的夹持板19,并在两个夹持板19相向设置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凸起17,在使用中,所述的凸起17卡于位于所述凹槽内的钢筋18的侧壁上,而以上所述的夹持板19由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塑料或橡胶制成,且所述的间隔块3、4、12、13、14由柔性橡胶制成,而所述的空心模盒由塑料或石膏制成。

综上,本设计的结构其设计新颖、易于施工操作、稳定性强、强度高,且在施工中本设计的结构对于楼盖整体的强度、质量、整体的重量及施工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