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板支撑装配结构,属于住宅工业化领域(建筑)。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低层住宅领域中楼板的形式有叠合楼板、全预制楼板、现浇楼板。预制楼板的支撑点一般是在混凝土墙、梁上,这种结构形式需要等到下层楼板施工完毕才能施工上层墙板,施工速度慢,平行施工能力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楼板支撑装配结构,该楼板支撑装配结构以具有凹进部的型钢为基本元素,利用其的凹进部优势作为楼板的嵌固端,型钢可以作为墙板的一部分兼作支撑结构,可以显著地提高平行施工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楼板支撑装配结构,其结构特点是,包括支撑在上层墙板和下层墙板之间至少一侧具有凹进部的型钢,该型钢的长度方向与墙板的长度方向一致;在型钢的凹进部嵌固有横向布置的楼板或压型钢板底模,所述型钢与楼板之间形成整体结构或所述型钢与现浇在压型钢板底模上的现浇混凝土层之间形成整体结构。
由此,型钢作为支撑结构制成上层墙板,同时方便进行楼板施工,利用剪力钉和现浇混凝土层可以将叠合楼板与型钢连接为一个整体,型钢兼做现浇混凝土层的侧模,解决了下层楼板和上层墙板同步施工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
所述型钢为工字钢、H型钢和C型钢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剪力钉横向布置。所述剪力钉的一端焊接或者穿孔固定在型钢的立板上,另一端为自由端。
为了进一步提高型钢和现浇混凝土层的连接可靠性,所述剪力钉上设有防脱结构。
所述楼板为全预制楼板。更优选为叠合楼板。
所述型钢的立板侧壁上固定有剪力钉。优选地,所述楼板的上方设有现浇混凝土层,该现浇混凝土层将所述型钢和楼板连接成整体结构,所述剪力钉位于现浇混凝土层内。
为了进一步提高楼板与现浇混凝土层的连接可靠性,所述楼板上设有出筋,该出筋位于现浇混凝土层内。所述出筋与剪力钉之间固定相连,可以更进一步地将楼板与型钢牢牢地连接为一个整体。
优选地,所述楼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相邻两堵墙的相应型钢的凹进部内。
所述楼板的端部与相应的型钢的凹进部之间设有现浇混凝土。
藉由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型钢与楼板连接稳固,并且能够实现楼面的整体受力性能。型钢作为楼板边部嵌固端,实现免装模技术。利用型钢的腹板,挡住上层现浇混凝土,现场湿作业环境好,没有胀模、跑模等质量病害,且文明施工投入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能够实现下层楼板与上层墙板的同步施工,缩短施工周期。
2.楼板嵌固在型钢的凹槽中,实现免模板的装配。
3.型钢作为楼板的侧模,后浇混凝土施工质量良好,没有胀模、垮模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在图中
1,3-上层墙板;2,4-下层墙板;5,6-型钢;7-现浇混凝土层;8,9-剪力钉;10-叠合楼板;11-出筋;12-凹进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一种楼板支撑装配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若干型钢5,6、若干叠合楼板10、若干剪力钉8,9、现浇混凝土层7。将剪力钉焊接在型钢5,6上。叠合楼板搭接在型钢上5,6,通过现浇混凝土将叠合楼板10与型钢5,6连接成整体结构。
施工装配时,在型钢横梁的立板(腹板)上焊接剪力钉8,9,将型钢5,6横梁装配在墙板构件中;然后,拼装墙板构件,并固定;再吊装叠合楼板;最后浇筑叠合楼板的现浇层,使楼面成为整体。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