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活动房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组装活动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竞争激烈面临巨大的发展与生存的考验。自然环境也受到大量的工业与建筑垃圾的污染,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里要表明的是临时用房有着广泛的应用,每年都有大量的建筑垃圾产生。现有的活动房种类常见的有集装箱试,轻钢彩钢板搭建试,帐篷等,这几种的房屋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如:集装箱试,运输成本高.储存空间大.利用率低.成本高等。轻钢彩板搭建试,配套设施多.施工复杂.工期长.人工成本高.不能移动.利用率底和建筑垃圾多等。帐篷,设施简陋舒适度差安全隐患多等。所以需要一种安全美观舒适,方便运输,成本低,利用率高,没有建筑垃圾的创新技术替代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组装活动房,实现了安全美观舒适,方便运输,节省储存空间,成本低,利用率高,没有建筑垃圾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活动房包括至少一组单元组件,单元组件与单元组件之间可以上下左右任意搭接组成;所述的单元组件为一房一间或一房多间的模块式结构,所述的一间包括上折叠顶盖、折叠后墙、折叠前墙、折叠左墙、折叠右墙、下折叠低座、前墙滑道和顶盖滑道;上折叠顶盖内置顶盖滑道,顶盖滑道和折叠后墙通过连接元件A连接,折叠后墙与折叠左墙和折叠右墙均通过连接元件B连接,折叠前墙上设置前墙滑道,前墙滑道与折叠左墙和折叠右墙均通过连接元件C连接,折叠后墙与下折叠低座通过连接元件D连接, 所述的折叠前墙下侧两边内置滑轮E,滑轮E与折叠低座接触连接。
所述的上折叠顶盖、折叠后墙、折叠前墙、折叠左墙、折叠右墙、下折叠低座、前墙滑道和顶盖滑道均采用金属材料为主承重框架,保温材料作为墙面板。
所述的元件A设有元件A矩形固定滑道母槽A-1和元件A可伸缩滑行子件A-2,元件A可伸缩滑行子件A-2嵌入元件A矩形固定滑道母槽A-1内,元件A可伸缩滑行子件A-2的一端设有元件A轴承滑轮A-3。
所述的元件B设有第一元件B矩形固定滑道母槽B-1、第二元件B矩形固定滑道母槽B-5和元件B可伸缩滑行子件B-2,元件B可伸缩滑行子件B-2嵌入第一元件B矩形固定滑道母槽B-1和第二元件B矩形固定滑道母槽B-5内,元件B可伸缩滑行子件B-2的两端分别均设有第一元件B圆柱形固定锚栓B-3和第二元件B圆柱形固定锚栓B-4。
所述的元件C设有元件C固定滑道母槽C-1和元件C可伸缩滑行子件C-2,元件C可伸缩滑行子件C-2嵌入元件C固定滑道母槽C-1,元件C可伸缩滑行子件C-2的一端设有元件C圆柱形固定锚栓C-4,另一端设有元件C轴承滑轮C-3。
所述的元件D上设置有半圆形滑道开口D-1,半圆形滑道开口D-1设置有带有轴承的固定锚栓D-2。
所述的上折叠顶盖、折叠后墙、折叠前墙、折叠左墙、折叠右墙、下折叠低座、前墙滑道和顶盖滑道之间采用平移互抱式折叠方式。
所述的元件A、B、C和D均采用自动调节旋转半径和轴心结构,所述的A、B、C、D和E采用内置隐藏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自动调节旋转半径和轴心的元件A、B、C、D和E内置隐藏式连接,使得房屋在折叠时更顺畅平滑,尤其是折叠成立体房屋时承重力更好更美观和密封更好。
2.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平移互抱式折叠方式,已达到不用吊车几个人就能轻松完成折叠安装,使得更方便快捷。尤其是此折叠方式和连接方式的搭配使得耐用度和承重力更好更安全,具有防风抗震等优点。
3.达到了一量车能装载多套房屋来降低运输成本,折叠完后的高度仅有30厘米左右高。
4.达到了节省储存空间,在折叠完后降低了90%的体积。
5.达到了可数次再利用,无建筑垃圾,降低能耗更节能环保。
6.可以单元组件模块式任意组合,已达到可以无限平方米组合使用。
7.给使用者提高了使用率,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8.本房屋适用于抢险救灾.临时安置.野外施工等。
为了对本项专利的技术特征优点的实现过程与所达到的目的更详细的了解,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折叠顶盖未折叠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折叠顶盖向后平移折叠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折叠顶盖向下旋转折叠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折叠顶盖向下平移折叠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折叠顶盖向下平移与折叠后墙并拢对齐折叠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左墙、折叠右墙和折叠前墙同时向内折叠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左墙、折叠右墙和折叠前墙同时向后折叠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左墙、折叠右墙和折叠前墙同时与折叠后墙并拢对齐折叠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上折叠顶盖、折叠左墙、折叠右墙和折叠前墙同时与折叠后墙并拢对齐折叠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上折叠顶盖、折叠左墙、折叠右墙和折叠前墙、折叠后墙同时向前倾斜折叠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上折叠顶盖、折叠左墙、折叠右墙和折叠前墙、折叠后墙同时向下折叠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上折叠顶盖、折叠左墙、折叠右墙和折叠前墙、折叠后墙同时与下折叠底座并拢对齐折叠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上折叠顶盖向后平移折叠结构立体折叠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上折叠顶盖向下旋转折叠结构立体折叠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上折叠顶盖向下平移折叠结构立体折叠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上折叠顶盖向下平移与折叠后墙并拢对齐结构立体折叠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左墙、折叠右墙和折叠前墙同时向内折叠结构立体折叠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左墙、折叠右墙和折叠前墙同时向后折叠结构立体折叠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左墙、折叠右墙和折叠前墙同时与折叠后墙并拢对齐结构立体折叠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上折叠顶盖、折叠左墙、折叠右墙和折叠前墙、折叠后墙同时向前倾斜折叠结构立体折叠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上折叠顶盖、折叠左墙、折叠右墙和折叠前墙、折叠后墙同时向下折叠结构立体折叠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上折叠顶盖、折叠左墙、折叠右墙和折叠前墙、折叠后墙同时与下折叠底座并拢对齐结构立体折叠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元件A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元件A-2和A-3向后拉伸移动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元件A-2和A-3向后拉伸移动到最大化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元件B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元件B-5旋转带动B-2、B-3和B-4向前拉伸移动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元件B-5旋转带动B-2、B-3和B-4向前拉伸移动最大化结构运动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元件B-5旋转90度带动B-2、B-3和B-4向前拉伸移动与B-1并拢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元件C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元件C-2、C-3和C-4向前拉伸移动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元件C-2、C-3和C-4向前拉伸移动最大化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元件D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元件E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折叠顶盖、2折叠后墙、3折叠前墙、4折叠左墙、5折叠右墙、6下折叠低座、7前墙滑道、8顶盖滑道、A-1元件A矩形固定滑道母槽、A-2元件A可伸缩滑行子件、A-3元件A轴承滑轮、B-1第一元件B矩形固定滑道母槽、B-5第二元件B矩形固定滑道母槽、B-2元件B可伸缩滑行子件、B-3第一元件B圆柱形固定锚栓、B-4第二元件B圆柱形固定锚栓、C-1元件C固定滑道母槽、C-2元件C可伸缩滑行子件、C-4元件C圆柱形固定锚栓,C-3元件C轴承滑轮、D-1半圆形滑道开口、D-2带有轴承的固定锚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合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
如图1-36所示,该活动房包括至少一组单元组件,单元组件与单元组件之间可以上下左右任意搭接组成;所述的单元组件为一房一间或一房多间的模块式结构,所述的一间包括上折叠顶盖1、折叠后墙2、折叠前墙3、折叠左墙4、折叠右墙5、下折叠低座6、前墙滑道7和顶盖滑道8;上折叠顶盖1内置顶盖滑道8,顶盖滑道8和折叠后墙2通过连接元件A连接,折叠后墙2与折叠左墙4和折叠右墙5均通过连接元件B连接,折叠前墙3上设置前墙滑道7,前墙滑道7与折叠左墙4和折叠右墙5均通过连接元件C连接,折叠后墙2与下折叠低座6通过连接元件D连接, 所述的折叠前墙3下侧两边内置滑轮E,滑轮E与折叠低座6接触连接。
所述的折叠后墙2与上折叠顶盖1的连接是在上折叠顶盖1的两侧安装内置安装固定顶盖滑道8,折叠后墙2的上侧的两边各内置隐藏安装自动调节旋转半径和轴心的元件A,如图组4。元件A有元件A矩形固定滑道母槽A-1和元件A可伸缩滑行子件A-2,元件A可伸缩滑行子件A-2的一端设有元件A轴承滑轮A-3组成,元件A轴承滑轮A-3与上折叠顶盖1两侧的顶盖滑道8连接,以达到无障碍无缝隙平移互抱式旋转折叠,如图2-6和图14-18和图25-27所示。
所述的折叠后墙2与折叠左墙4和折叠右墙5的连接是在折叠后墙2的上下两侧的边各内置隐藏安装自动调节旋转半径和轴心的元件B,元件B有第一元件B矩形固定滑道母槽B-1和第二元件B矩形固定滑道母槽B-5和元件B可伸缩滑行子件B-2,元件B可伸缩滑行子件B-2的两端设有第一元件B圆柱形固定锚栓B-3和第二元件B圆柱形固定锚栓B-4,第二元件B矩形固定滑道母槽B-5安装在折叠左墙4和折叠右墙5的一侧的上下边, 第二元件B圆柱形固定锚栓B-4与相应的第二元件B矩形固定滑道母槽B-5连接,以达到无障碍无缝隙平移互抱式旋转折叠,如图7-9和图19-21和图28-31所示。
以上所述的折叠前墙3与折叠左墙4和折叠右墙5的连接是在折叠前墙3的上下两侧各内置安装固定前墙滑道7,折叠左墙4和折叠右墙5的一侧上下各内置隐藏安装自动调节旋转半径和轴心的元件C,元件C有元件C固定滑道母槽C-1和元件C可伸缩滑行子件C-2,元件C可伸缩滑行子件C-2的一端设有元件C圆柱形固定锚栓C-4,另一端设有元件C轴承滑轮C-3。各元件C轴承滑轮C-3与折叠前墙3的前墙滑道7连接,以达到无障碍无缝隙平移互抱式旋转折叠,如图7-9和图19-21和图32-34所示。
以上所述的折叠后墙2与下折叠低座6的连接是在下折叠低座6的一侧两边安装自动调节旋转半径和轴心的元件D,元件D设置有钢板制作的半圆形滑道开口D-1,半圆形滑道开口D-1设置有带有轴承的固定锚栓D-2,带有轴承的固定锚栓D-2安装在后墙的下侧两边,带有轴承的固定锚栓D-2与半圆形滑道开口连接,以达到平移互抱试折叠,如图10-13和图22-24和图35所示。
以上所述的折叠前墙3与下折叠低座6的连接是在折叠前墙3的下侧两边各内置隐藏安装了滑轮E,滑轮E与下折叠低座6的两边框架接触,以达到平顺滑动折叠,如图7-9和图19-21和图36所示。
所述的上折叠顶盖1、折叠后墙2、折叠前墙3、折叠左墙4、折叠右墙5、下折叠低座6、前墙滑道7和顶盖滑道8均采用金属材料为主承重框架,保温材料作为墙面板。
所述的元件A、B、C和D均采用自动调节旋转半径和轴心结构,所述的A、B、C、D和E采用内置隐藏式结构。
墙体框架设置预留螺丝空,房屋折叠成立体房屋后用多个螺栓最终固定墙与底座,墙与墙,墙与顶盖,单元组件与单元组件之间用多个钢制固定板和螺栓连接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