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尘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间地面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汽车配件车间地面不断有尘屑掉落,同时车间人员脚底也带有尘屑,当人员走动时,使尘屑遍布整个车间,尤其在要求低尘的车间,当工作人员将灰尘带入到车间后,会影响工序的进行,且由于灰尘质量轻,在打扫时容易往上移动,遍布于车间的空气中,打扫起来非常麻烦,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应用于车间的防尘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间地面除尘装置,能有效去除鞋底尘屑,同时防止鞋底溅水。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车间地面除尘装置,包括水槽,所述水槽设置于车间地面上,所述水槽内的底面沿其宽度方向每隔半米设置有一块支撑板以将所述水槽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空间,所述支撑板的侧面设置有若干通孔,以使水槽内相互独立的空间连通,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与所述水槽的上表面的距离为8cm,所述水槽上设置有厚度为6cm的粗格栅,所述粗格栅的底面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接触,所述粗格栅上设置有厚度为2cm的玻璃钢格栅,所述玻璃钢格栅与所述水槽的四周固定。
优选的是,所述粗格栅的纵隔条均与水平面呈60°-75°倾斜设置,所述粗格栅的横隔条均与水平面垂直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粗格栅的纵隔条与水平面呈60°。
优选的是,所述玻璃钢格栅的纵隔条和横隔条的上表面均固定有防滑层。
优选的是,所述水槽的高度为20-25cm。
优选的是,所述玻璃钢格栅的纵隔条之间的间隙为1.8cm,所述玻璃钢格栅的横隔条之间的间隙为1.8cm。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水槽中通水,水与鞋底接触可带走员工鞋底的灰尘,通过在粗格栅上再设置一层玻璃格栅,具有一定的控制走路带水的问题,且玻璃格栅的硬度低,弹性大,鞋底能充分的与水槽中的水充分接触,去除鞋底的灰尘的清洁率提高了。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车间地面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粗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间地面除尘装置,包括水槽1,所述水槽1设置于车间地面上,所述水槽1内的底面沿其宽度方向每隔半米设置有一块支撑板2以将所述水槽1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空间,所述支撑板2的侧面设置有若干通孔21,以使水槽1内相互独立的空间连通,所述支撑板2的顶面与所述水槽1的上表面的距离为8cm,所述水槽1上设置有厚度为6cm的粗格栅3,所述粗格栅3的底面与所述支撑板2的顶面接触,所述粗格栅3上设置有厚度为2cm的玻璃钢格栅4,所述玻璃钢格栅4与所述水槽1的四周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水槽1中通水,水与鞋底接触可带走员工鞋底的灰尘,但只设置一层格栅时,员工走动时容易带水打湿腿部,通过在粗格栅3上再设置一层玻璃格栅,具有一定的控制走路带水的问题,且玻璃格栅的硬度低,弹性大,鞋底能充分的与水槽1中的水接触,从而去除鞋底的灰尘。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粗格栅3的纵隔条32均与水平面呈60°-75°倾斜设置,所述粗格栅3的横隔条31均与水平面垂直设置。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纵隔条设置为倾斜状,具有一定的控制水流速度的作用,具有一定防溅水的作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粗格栅3的纵隔条32与水平面呈60°。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玻璃钢格栅4的纵隔条和横隔条的上表面均固定有防滑层。由于长时间在该装置上走动,玻璃格栅表面会湿漉漉的,走动时容易打滑,设置防滑层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能。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水槽1的高度为20-25cm。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玻璃钢格栅4的纵隔条之间的间隙为1.8cm,所述玻璃钢格栅4的横隔条之间的间隙为1.8cm。间隙控制在1.8cm,鞋底的清洁度更高,且防止车间汽车配件的零部件掉落水槽1中。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