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地铁车站的墙体和墙体系统,属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地域规划和城市生态环境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已成为众多关心的热点,发展以地下铁道为骨干的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拥挤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蓬勃发展。
地铁车站所涉及专业种类众多,其中供电、动照、通信信号、气体灭火、屏蔽门、给排水、环控、综合监控、AFC等大部分专业均需独立的设备用房来满足使用要求,另外还需要站长室、站务室、卫生间、清扫间、茶水间、更衣室、交接班室、收款室等车站管理用房,为保证各专业的空间独立,需要大量的墙体对车站空间进行分隔。
但在现有技术中,地铁车站的建筑墙体仍然采用的是水泥砖及空心砌块砌筑墙体,地铁车站的砌筑墙体存在以下缺点:
1、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施工工期长,耗时耗力。
2、材料体积和自重大,增加荷载,浪费空间。
3、砌筑平整度不高,墙面缝较多。
4、环境污染、噪声污染,不利于安全文明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的墙体和墙体系统,其施工方便迅速,质量轻,节省空间,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减少人工及材料损耗,减少环境污染及噪声污染,安全简便。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的墙体,包括至少一个轻质墙体、多个构造柱、钢圈梁;所述轻质墙体内间距设置有多个孔,所述孔内设置有构造柱,所述钢圈梁设置在所述轻质墙体内并与所述构造柱垂直设置。
还包括将所述钢圈梁固定在所述轻质墙体内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角钢和多根钢筋,所述角钢设置在所述轻质墙体上位于所述钢圈梁下方的位置,所述钢筋穿过所述钢圈梁将所述钢圈梁和所述轻质墙体连接。
在所述轻质墙体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墙垫。
所述轻质墙体为两个以上,相邻轻质墙体之间通过公隼和母隼配合连接。
相邻轻质墙体呈一字型,公隼与母隼通过聚合物干粉砂浆粘结剂连接,缝隙处铺满玻纤维网布,相邻轻质墙体之间通过钢筋连接,钢筋相对于轻质墙体倾斜设置。
相邻轻质墙体呈T字型,公隼与母隼通过聚合物干粉砂浆粘结剂连接,缝隙处铺满玻纤维网布,相邻轻质墙体通过钢筋连接,钢筋垂直设置。
相邻轻质墙体呈L型,公隼与母隼通过聚合物干粉砂浆粘结剂连接,缝隙处铺满玻纤维网布,相邻轻质墙体之间通过膨胀螺栓连接,并在接缝处设置有U形抗震钢卡。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的墙体系统,包括结构板、U形抗震钢卡、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墙体,U形抗震钢卡设置在所述轻质墙体和所述结构板之间,所述轻质墙体、U形抗震钢卡、结构板之间通过粘结剂附加玻纤网格布粘结,所述构造柱与结构板连接,构造柱下方焊接钢板,通过钢筋将钢板与结构板连接。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的墙体系统,包括结构墙、角钢、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墙体,角钢通过膨胀螺栓与结构墙连接,墙体与结构墙的接缝处填满粘结剂附加玻纤网格布。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铁车站的墙体和墙体系统,其质量轻,节省空间,减少人工及材料损耗,减少环境污染及噪声污染;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铁车站的墙体和墙体系统,承载能力强,保温隔热,吸音防潮,耐火性能好,更适合地铁车站的特殊使用环境;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铁车站的墙体和墙体系统,能够实现标准化生产,质量容易控制,施工安全简便,提高了工效和安装速度;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铁车站的墙体和墙体系统,平整度高,无需双面抹灰,简化了装修界面,开洞穿线方便简单,便于后期机电安装及装修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地铁车站的墙体的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用于地铁车站的墙体的轻质墙体与钢圈梁连接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用于地铁车站的墙体的轻质墙体的结构图;
图4为图3所示A-A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地铁车站的墙体的轻质墙体呈一字连接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地铁车站的墙体的轻质墙体呈T字连接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地铁车站的墙体的轻质墙体呈L字连接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地铁车站的墙体与结构墙连接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地铁车站的墙体与结构板连接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地铁车站的墙体的构造柱与结构板的连接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地铁车站的墙体与门框的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的墙体,包括至少一个轻质墙体1、多个构造柱2、钢圈梁3、所述轻质墙体1内间距设置有多个孔,所述孔内设置有构造柱2,所述钢圈梁3与所述构造柱2垂直设置,钢圈梁3设置在轻质墙体1中部。该系统适用于地铁车站非承重墙结构如房间分隔间、走廊隔墙、楼梯间隔墙等,不得用于配线车站轨行区之间的隔墙及站台层靠轨行区的隔墙。列车进出站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荷载,且车站的楼层净高较高,因此,通过设置钢圈梁和构造柱可以提高整个墙体系统的承载力,构造柱为镀锌钢管。
如图2所示,为轻质墙体1与钢圈梁3的连接示意图,在轻质墙体1上位于钢圈梁3下的板缝处焊接角钢14,并间隔一定距离穿过钢圈梁3插入钢筋10将钢圈梁3固定在墙板上,钢筋10和钢圈梁3焊接,结构牢固。
进一步的,轻质墙体的材料为硅镁空心轻质隔墙及聚苯乙烯泡沫颗粒复合条板,主要特点是重量轻,仅为砖砌墙的1/2;隔音效果好,90mm隔声指数检测为35db;节省空间厚度为120mm,而一般砖墙为200mm;耐火极限和构造要求满足《地铁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规范要求。墙体所用骨料、胶凝材料及孔洞封堵材料均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每隔4m将Φ36镀锌钢管插入墙体空心处,作为墙体系统构造柱。每块轻质墙体1的相对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公隼101和母隼102,公隼为凹槽状,母隼为与公隼相配合的凸起,如图3-4所示。为防止轻质墙体1被地面的水腐蚀,在轻质墙体1底部设置混凝土墙垫5。
轻质墙体之间可以相互连接,每块轻质墙体1上分别设置有公隼11和母隼12,公隼为凹槽状,母隼为与公隼相配合的凸起,如图2-3所示。两块轻质墙体之间通过公隼和母隼相互配合连接。
如图5-7所示,轻质墙体一字连接时,公隼与母隼通过聚合物干粉砂浆粘结剂9连接,缝隙处贴宽嵌缝带11并用粘结剂9抹平,缝隙处铺满玻纤维网布12,通过将钢筋10倾斜打入可以将两块轻质墙体1连接。当轻质墙体呈T字连接时,可通过将钢筋10垂直打入可以将两块轻质墙体1连接,采用粘结剂9附加玻纤网格布12涂满接缝。当轻质墙体呈L状连接,可以在接缝处再设置U形抗震钢卡4,并垂直打入膨胀螺栓13代替钢筋,接缝处采用粘结剂9附加玻纤网格布12涂满。
图8为墙体与结构墙6之间的连接示意图,轻质墙体1与结构墙6连接时,需设置角钢14,角钢14通过膨胀螺栓13与结构墙6连接,接缝处填满粘结剂附加玻纤网格布12。
图9为墙体与结构板7的连接示意图,轻质墙体1与结构板7之间设置增加U形抗震钢卡4,U形抗震钢卡4、轻质墙体1、结构板7三者之间除用粘结剂附加玻纤网格布12粘结外,还通过钢筋10连接,以增加强度。如图10所示,构造柱2必须跟结构板7连接,构造柱2焊接一块钢板15,穿过钢板15向下打两根Φ8钢筋10固定在结构板7上。
如图11所示,为墙体与门框8的连接示意图,门框8与轻质墙体之间通过粘结剂9连接,骑缝设置压木条15,垫钢筋10点焊,另设置膨胀螺栓13与钢筋10连接。墙体与窗框的连接结构与墙体与门框的连接结构一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