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1262阅读:837来源:国知局
立体停车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存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车辆日益增多。由于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导致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居民区内的私家车等小型车,其大多停在露天停车场,占用大量平面位置。特别是在大城市繁华地段,平面式停车场已不无法满足大型车辆停放和进出的需求。

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繁华地段,采用汽车立体式停车库和地下停车库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地下停车库停车数量有限,且地下结构施工困难,所以地下车库一般和地面建筑成为一体,还需要车辆驶入和驶出的通道;现有的汽车立体式停车库体积较大、无法自由移动与安装、投入成本较高,自动控制系统非常复杂,停取车程序繁琐,耗时长,而且维修困难,从而限制了汽车立体式停车库的发展。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停车台、下停车台及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分别与所述上停车台、下停车台相连接,所述上停车台与下停车台的总厚度小于20cm,所述上停车台相对于下停车台升起的高度不超过2m,所述上停车台、下停车台的相对的两侧均设有斜坡,停车台设有轮胎固定锁紧装置,所述上停车台的第二端设有可升降挡板,所述下停车台的侧部安装有可升降的轮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停车设备,可以直接安装在现有停车位上,其具有上下的停车台,并且上停车台、下停车台叠在一起时整体的厚度较薄,可采用直接固定在现有停车位上,汽车可通过斜坡上下,并且还设有可升降的轮体,不仅使得本设备可以自由移动,而且可以通过升降轮体使得下停车台直接与地面基础相接触,提高承重性能,是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新型立体停车设备。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停车设备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多级液压装置或螺杆升降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及与驱动电机相连接的减速器,所述的减速器与链轮链条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的链轮链条传动机构中的链轮与滑轮机构连接,所述的升降机构通过所述的滑轮机构的钢缆与所述的上停车台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述升降挡板与贯穿下停车台的转轴连接,所述转轴连接有所述驱动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的升降机构设有锁紧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下停车台的侧部安装有液压升降装置或齿轮齿条升降装置,所述液压升降装置或齿轮齿条升降装置的驱动部安装与所述下停车台相连接,所述液压升降装置或齿轮齿条升降装置的传动部连接有所述轮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升降机构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操作杆件或控制按键,所述操作杆件与控制按键外部安装有一可开闭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通过指纹识别或钥匙打开或闭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还包括外罩,所述外罩一端与所述上停车台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停车台可拆卸连接,所述外罩的两侧均设有一可供车辆出入的开门,所述开门两侧处通过拉链设有一门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上停车台、下停车台上均设有可以挂钩相连接的连接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上停车台、下停车台的材质包括冷轧钢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轮胎固定锁紧装置可以是设置在所述上停车台的第一端的挡块,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停车台的第二端的可升降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设备的上、下停车台叠放在一起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停车设备的上停车台处于升起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附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高了一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上停车台1、下停车台2及升降机构3,上停车台1、下停车台2的材质均为超薄冷轧钢管。升降机构分别与上停车台1、下停车台2相连接,即升降机构可带动该上停车台实现升降运动。上停车台1与下停车台2的总厚度小于20cm,当升降机构3将上停车台与下停车台2叠放在一起时,整个停车台的厚度小于20公分,当上、下停车台均设有承重梁时,上停车台1的承重梁与下停车台2的承重梁错开,或者在下停车台顶面设置有与上停车台1的承重梁相匹配的槽,只要能够满足上、下停车台紧密贴合即可。在上停车台1、下停车台2至少一个侧部设有斜坡6,该斜坡设置在车体入库的位置。为了防止车体在进入停车台后移动,可以在上停车台1设有轮胎固定锁紧装置,下停车台2的侧部安装有可升降的轮体4,轮体4可以通过类似于千斤顶结构的装置安装在下停车台2上,当需要移动立体停车设备时,将轮体4放下,当需要停车时,将轮体4提升至高于下停车台2,此时下停车台与地面或停车位相接触。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轮胎固定锁紧装置可以是设置停车台上的第一端的挡块101,以及设置在停车台的第二端的可升降挡板102,当然也可以是其他锁紧结构。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为多级液压缸5,多级液压缸5固定部与下停车台的一个侧边相铰接,多级液压缸5的传动部与上停车台相连接。再例如,升降机构可以包括驱动电机及与驱动电机相连接的减速器(未示出),减速器与链轮链条传动机构连接,链轮链条传动机构中的链轮与滑轮机构连接,升降机构通过的滑轮机构的钢缆与的上停车台相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挡板102的实现升降的方式可以是,升降挡板102与贯穿下停车台2的转轴(未示出)连接,转轴连接有驱动电机(未示出),通过电机带动转轴实现升降挡板的升降。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设有锁紧机构,通过锁紧机构来实现升降机构的锁合,使其处于一个稳定的结构状态。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升降轮体的实现方式可以是,在下停车台2的侧部安装有液压升降装置或齿轮齿条升降装置,液压升降装置或齿轮齿条升降装置的驱动部安装与下停车台2相连接,液压升降装置或齿轮齿条升降装置的传动部连接有轮体4。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本设备的智能控制,本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未示出),控制装置可以为单片机等装置,控制装置与升降机构相连接,控制装置包括操作杆件或控制按键,操作杆件与控制按键外部安装有一可开闭的保护壳,保护壳通过指纹识别或钥匙打开或闭合。避免儿童或其他人私自打开本停车设备,使得上停车台下降。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外罩(未示出),外罩一端与上停车台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下停车台可拆卸连接,外罩设有一可供车辆出入的开门,开门处通过拉链设有一门帘。外罩与上下停车台的结合形成车库结构,避免雨水、冰雹等直接接触停车设备内的车辆。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上停车台、下停车台上均设有可以挂钩相连接的连接耳(未示出),用户可以通过连接耳安装挂钩及绳体,将具有外罩的停车设备锁紧。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停车设备,其具有上下的停车台,并且上停车台、下停车台叠在一起时整体的厚度较薄,可采用直接固定在现有停车位上,汽车可通过斜坡上下,并且还设有可升降的轮体,不仅使得本设备可以自由移动,而且可以通过升降轮体使得下停车台直接与地面基础相接触,提高承重性能,是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新型立体停车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