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垃圾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垃圾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的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施工电梯及塔吊是高层建筑中建筑垃圾运输的常用方法,采用施工电梯及塔吊运输不仅效率低下,且占用施工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运输通道,施工效率低,工作量大,运输成本高。
为此,公开号为CN20462688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垃圾防尘运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包括垃圾池、循环喷淋系统、垃圾运输管、倒料口、运输管固定装置,所述垃圾池设置在楼层底部,所述垃圾池垂直安装有垃圾运输管,所述垃圾运输管通过运输管固定装置安装在各楼层,所述垃圾运输管在各楼层上开设有倒料口,所述垃圾池内设置有循环喷淋系统,所述垃圾池边上设置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污水沉淀处理系统。
倒料口开设在垃圾运输管的侧壁,并且只具有一定的口径,工作人员在向倒料口倾倒垃圾时,由于垃圾运输管的阻碍,倾倒角度具有局限性,倾倒角度过大时垃圾会从倒料口两旁掉落下,需要工作人员重新聚拢并收集垃圾进行二次倾倒,因此垃圾运输管的侧壁开设倒料口,导致难以在短时间内将建筑垃圾全部倾倒入垃圾运输管内,具有不方便工作人员快速处理建筑垃圾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垃圾运输装置,外设管从内设管上转开后,向内设管管口倾倒垃圾时不会受到外设管的阻挡,所以方便了工作人员倾倒垃圾。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垃圾运输装置,包括连接于楼层的垃圾运输管,所述垃圾运输管包括设置于楼层内的内设管和连接在内设管两端且位于楼层间的外设管,所述外设管转动连接于内设管,且所述内设管与外设管之间设置有限制外设管转动的抑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倾倒垃圾时,松开抑制部使得外设管转开于内设管,也就使得内设管被打开,当内设管上方没有阻碍物后,工作人员可以竖直倾倒垃圾,垃圾能够快速从内设管中流下,倾倒完毕后,转回外设管使其复位并通过抑制部限制其转动,针对不同的楼层可以转动对应的外设管从而打开对应的内设管,达到便于倾倒垃圾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设管内壁固定连接有具有套孔的套筒,所述套孔的中心轴平行于所述内设管;所述外设管内壁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插嵌且转动连接于套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设管绕着内设管上的套筒发生转动从而实现打开内设管,反之绕着套筒回转实现封闭内设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抑制部包括转动连接于内设管外壁的螺杆、螺纹连接于螺杆的螺母和固定连接于外设管外壁的抵触块,所述螺母沿螺杆轴向移动抵紧于抵触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设管回转至内设管正上方时,将螺杆向上转动,并轴向转动其上方的螺母,当螺母下端面抵紧于抵触块的上表面时,螺母对抵触块的抵紧力使得外设管被限制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垃圾运输管内悬挂有标记绳,所述标记绳位于内设管和外设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标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设管从内设管上转开后,标记绳被外设管勒紧,导致标记绳上的标识下降,示意楼上的工作人员楼下正在对倾倒垃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设管两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内设管与外设管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设管外壁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开设有朝向内设管管口的导流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垃圾倾倒在导流板,垃圾能够顺着导流板上的路劲从导流口流出并流入到内设管中内流到下方,导流板能够供垃圾的盛接器具依靠,具有省力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板开设导流口处为漏斗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防止垃圾从两旁落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外设管转开之后实现打开内设管,与现有技术相比,达到增大用于倾倒垃圾开口的大小,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将垃圾快速倒入内设管;同时,工作人员在倾倒垃圾不再受到外设管的阻碍,即除了位于转动处的位置,其他绕着内设管的周围均能够向内设管倾倒垃圾。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I部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的局部爆炸图,用于体现内设管和外设管分离。
附图标记:1、楼层;2、内设管;3、外设管;4、套筒;5、套杆;6、抑制部;61、螺杆;62、螺母;63、抵触块;7、标记绳;8、标识;9、密封圈;10、导流板;11、导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建筑垃圾运输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穿设于楼层1的垃圾运输管,该管包括部分浇筑固定在楼层1内的内设管2,和设置在楼层1之间的外设管3。
参见图1至3,内设管2的上、下两个端面略突出于楼层1的上、下两个楼面相齐平;在内设管2管口处固定连接有一具有套孔的套筒4,套孔的中心轴平行于所述内设管2的中心轴,外设管3内壁固定连接有套杆5,套杆5插嵌且转动连接于套孔内,外设管3可以绕着内设管2上的套筒4发生转动从而实现打开内设管2,反之绕着套筒4回转实现封闭内设管2,内设管2两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密封圈9,从而提高外设管3连接在内设管2上时的密封性。
具体如3所示,同时在外设管3和内设管2之间设置有抑制部6,抑制部6包括螺杆61、螺母62和抵触块63,其中螺杆61销接转动连接于内设管2突出楼层1的外壁,螺母62螺纹连接在螺杆61上;抵触块63固定连接在外设管3外壁,其具有一个抵触面,并且对应螺杆61的位置开设有凹槽,便于螺杆61转入该凹槽内,然后螺母62轴向移动抵触在抵触块63的抵触面上实现限制外设管3的转动。
外设管3在径向远离抵触块63处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呈倾斜设置的导流板10,导流板10的下端为漏斗形,导流板10位于漏斗形处的底部开设有朝向内设管2管口的导流口11。本实施例还在垃圾运输管上悬接有标记绳7,标记绳7位于内设管2和外设管3的连接处设置有标识8,标识8设置在每个楼层1之间。
需要倾倒垃圾时的操作步骤为:逆时针转动螺母62使其不抵触于抵触块63,将螺杆61从抵触块63上的凹槽处转下,抑制部6松开后,转动外设管3使其转开于内设管2,也就使得内设管2被打开,当内设管2上方没有阻碍物后,工作人员将垃圾盛接装置依靠在导流板10上,可以竖直倾倒垃圾,垃圾能够快速从内设管2中流下,倾倒完毕后,转回外设管3使其复位并通过抑制部6限制其转动,针对不同的楼层1可以转动对应的外设管3从而打开对应的内设管2,达到便于倾倒垃圾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