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LED灯帐篷的改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5216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LED灯帐篷的改进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帐篷架杆,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带LED灯帐篷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帐篷在白天时,只要简单地张开支撑后便可使用,而在夜晚时,由于户外常常缺少光源,就需要在现有帐篷上从外部牵入照明装置,为户外露营的人们提供光源。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带照明功能的帐篷架杆(专利号为201520745019.9),其顶部包括复数根支杆和用以连接各支杆的连接巢,支杆的下侧面上沿着其自身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照明灯条,安装槽上罩设有与安装槽配合的透光灯罩,连接巢的下方安装有一可控制各个照明灯条开关的控制盒。在控制盒内设置有对应于各个照明灯条的电池槽,每个电池槽内安装有干电池,每个电池槽上设置有可旋转开合的电池盖,电池盖的一侧通过销钉活动固定在对应的电池槽上,电池盖的另一侧上设置有卡扣,对应的电池槽的相应位置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卡槽。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直接将照明灯条安装在支杆内,电源和电源线都放置在控制盒内,自带照明功能的同时不会影响帐篷的收折和整体外观。

为丰富了产品的功能,更加方便用户的操作,在控制盒还可外接一无线遥控器。但是对于帐篷使用来说,体积大、零部件多,无线遥控器是独立于帐篷的部件,帐篷组装或是拆解时,常会忽略无线遥控器,容易造成无线遥控器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LED灯帐篷的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照明帐篷的无线遥控器容易丢失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带LED灯帐篷的改进,帐篷包括多根架杆,各架杆顶部连接顶杆,顶杆的下侧面上安装有LED灯条及透光灯罩,帐篷顶部设一可控制各LED灯条开关的控制盒,各顶杆内侧连接于控制盒上,控制盒外接有一无线遥控器,相邻的两架杆之间枢接有至少两组侧面交叉支杆,位于侧边的侧面交叉支杆中的其中一支杆的外端连接在一活动连接并可定位在架杆上的滑动块上,无线遥控器插放或固定在其中一架杆的滑动块上。

进一步,滑动块上设有一置放座,置放座包括一设置在滑动块下方的插放槽,插放槽下端连接一底板,插放槽下方的两侧形成挡片,无线遥控器插入到插放槽中位于挡片内侧。

进一步,滑动块上设有一可供无线遥控器安装或固定其上的连接槽,连接槽上设有一对应无线遥控器形状的插放槽。

进一步,无线遥控器通过嵌入卡合或是销钉锁固的方式固定在插放槽中。

进一步,控制盒包括控制盒上盖、控制盒本体及套设于控制盒本体外侧的外壳,一PCB板及底盖位于控制盒本体下方,其中,控制盒上盖外周形成供各顶杆连接的枢接槽,控制盒上盖上方设有一顶盖,控制盒本体形成一可放置干电池的座体,在控制盒本体中部形成一连接柱,连接柱内装有电源线,在控制盒本体中部设有插槽。

进一步,顶盖下方设有多个立柱,立柱上各设有一个开孔,控制盒上盖上设有凸起,立柱上的开孔分别与控制盒上盖上设有的凸起相扣锁。

进一步,连接柱外侧形成各分隔形成多个放置电池的电池槽,干电池的上方和下方设有电池弹片,电池弹片与电池正极的接触面中设置一凹陷,电池弹片与电池负极的接触面中设置一凸起。

进一步,外壳外侧面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推钮,推钮上设有一外凸的定位凸条,定位凸条下方形成推动部,推动部的内侧设有一可放置弹片的卡槽,一弹片插入后卡设在该卡槽中,弹片向内形成一凸起外弹的弹性悬片,弹片外侧设置一可插入卡槽中的内塞以对弹片定位,控制盒本体上对应于推钮位置的上方设有一可供推钮推入的定位滑槽,定位滑槽的外侧面形成一挡片,定位凸条弹起后受挡片挡止定位。

进一步,控制盒包括有控制盒顶盖、控制盒本体、电池壳外壳、电池盒内壳,干电池装设于电池盒内壳中,控制盒顶盖连接盖合在控制盒本体上方,控制盒本体外周形成供各顶杆连接的枢接槽,顶盖下方设有一个控制盒顶部密封件,一PCB板位于控制盒本体下方,PCB板上连接有电源线,控制盒本体的中部形成插槽供电源线穿过,插槽上方还设有一本体密封件。

进一步,电池盒外壳连接在控制盒本体下方,装设有干电池的电池盒内壳从下至上套设入电池盒外壳,电池盒外壳下方的中部处设置一呈条状的旋钮,电池盒内壳下端的中部形成一对应旋钮形状的开口,旋钮穿过开口且转动后挡止于开口外侧。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帐篷使用时,帐篷将LED灯条安装在顶杆内,通过位于帐篷顶部的控制盒来控制照明,不影响帐篷的收折和整体外观。对于帐篷照明的控制可通过无线遥控器实现控制,本实用新型可将无线遥控器放置或固定在架杆上,从而可避免无线遥控器在帐篷组装时易被遗忘或掉落,或是使用时丢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外壳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8中C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8中D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控制盒安装电池步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一种带LED灯帐篷的改进,如图1至图3所示,帐篷包括多根支撑的架杆1,各架杆1顶部连接顶杆2形成帐篷的顶部,本实施例中为4根架杆,顶杆2的外端连接在架杆1上方,各顶杆2内端分别连接在一位于中部的控制盒3上。在相邻的两架杆1之间枢接有至少两组侧面交叉支杆4,本实施例中在两架杆之间设有设有三组,各组侧面交叉支杆包括有两交叉枢接的两支杆41,位于侧边的两组侧面交叉支杆中,其中一支杆41外端连接于支架1顶端,另一支杆41外端连接在一活动连接并可定位在架杆1上的滑动块11上,滑动块11在架杆1上下活动带动侧面交叉支杆4,当要将架杆1收折时,侧面交叉支杆4中外侧的支杆41在滑动块11带动下向下滑动,令交叉连接的侧面交叉支杆4合拢收靠从而实现架杆之间的收折。

本实施例中各顶杆2连接于控制盒3中向下收折,顶杆2的下侧面上安装有LED灯条及透光灯罩(图中未具体示出),此部分就不再详述。帐篷顶部中部安装有一可控制各LED灯条照明的控制盒3,控制盒3包括控制盒上盖31、控制盒本体32及套设于控制盒本体32外侧的外壳33。控制盒上盖31外周形成供各顶杆2连接的枢接槽312,各顶杆枢接于控制盒上盖31上。控制盒上盖31上方设有一顶盖34,顶盖34下方设有多个立柱341,本实用新型中对应控制盒上盖31上的枢接槽312设有四个立柱,立柱341上各设有一个开孔,在控制盒上盖31上设有四个凸起(图中未示出),顶盖34下方的立柱上的开孔可分别与控制盒上盖31上设有的四个凸起相扣锁,取代原有的螺钉连接,使结构更稳固方便。在控制盒上盖31的中部通孔处增设一个控制盒上盖密封塞311,可更好的固定控制盒中的电线且保护控制盒中的PCB板免受雨水。

如图3所示,控制盒本体32形成一可放置干电池的座体,在控制盒本体32中部形成一连接柱321,控制盒本体32上设置有对应于各照明灯条21的电池槽322,在连接柱321外侧形成各分隔形成四个电池槽322,可将干电池35放置于电池槽中,电池槽322可向外延伸出分隔片形成电池槽中包覆在干电池外侧的围片。本实施例中,4个干电池35分别置于各电池槽322中,在干电池35的上方和下方设有电池弹片351、352。本实施例中,电池弹片与电池正极的接触面中设置一凹陷3521,电池弹片与电池负极的接触面中设置一凸起3522,将电池弹片与电池的接触面由原先的光滑面变更为正极接触面带有凹陷,负极的接触面带有凸起,可符合更多的电池的使用需求。

一PCB板36位于控制盒本体32下方,连接柱321内装有电源线37,在控制盒本体32中部设有插槽323位于连接柱321内,其中,本实施例中设有四组电源线37,电源线37的一端穿过插槽323与顶杆中的LED灯条连接,电源线37的另一端与PCB板36连接。PCB板中引出一组电源线(图中未示出),该电源线的另一端分别与正负极电池弹片连接,令电池为PCB板供电。控制盒本体32下方设有电源正负极通道326,对应电源正负极通道326设有电池弹片密封塞325,以更好固定电源线且防止雨水漏至PCB板。PCB板36固定在控制盒本体32下方,位于一控制盒底盖38上方,PCB板36与控制盒底盖38之间设有一底盖密封件381,以更好的避免了雨水对控制盒内部PCB板的伤害。此外,在连接柱321顶部通口处,即在插槽323上方设有一本体密封塞324,可固定电源线且保护PCB板免受水的侵害,通过上述设置,为照明灯条提供电源的干电池以及电源线都设置在控制盒本体32中。

在控制盒主体32外侧套设一外壳33,外壳33的形状对应控制盒本体安装干电池后的外侧边的形状,外壳33从下至上将安设有干电池的控制盒本体32套设其中,在干电池35放置于控制盒主体32后再通过外盒套置后装设定位于控制盒3内提供电源。进一步,可在控制盒下方设置一按钮,在PCB板36下方设置一按钮39,按钮39穿过底盖38及外壳33的底部,从外壳底部穿出,在底盖38中部及外壳33底面上对应按钮设有供按钮穿过的通孔。可令按钮39实现对各照明灯条的控制,从而令操作只需按压该位于外壳下方的按钮39即可,可避免遥控器故障或丢失时,无法对帐篷照明进行操作。

外壳33活动套置在控制盒3外,其通过活动连接至控制盒上盖31上,当需要更换干电池时,将外壳33从控制盒上盖31上向下取出外壳33,4个装设在电池槽322中的干电池可直接取出后更换即可。可在外壳33外侧面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推钮331,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如图4所示,推钮331形成一可向下按压的弹性悬片,推钮331上设有一外凸的定位凸条332,定位凸条332下方可形成具有条纹凸起推动部333。进一步,推动部333的内侧设有一可放置弹片的卡槽334,一弹片335插入后卡设在该卡槽334中,弹片335向内形成一凸起外弹的弹性悬片3351,从而可增加推钮331的按压弹性,在弹片335外侧设置一可插入卡槽中的内塞336以对弹片335进行定位。在控制盒上盖侧面上对应于推钮位置的上方设有一可供推钮推入的定位滑槽313,定位滑槽313的外侧面形成一挡片314,当外壳33套合向上推动时,外壳33上的推钮331在定位滑槽313中向上滑动,开始时定位凸条332落入定位滑槽中且位于挡片331下方,推钮331继续向上推动至定位凸条从挡片314下方弹起,定位凸条332弹起后,令推钮331受到挡止定位,推钮331定位于定位滑槽313中,外壳的在推钮的定位作用不会向下掉落。反之,要将外壳取下时,下压推钮331,令定位凸条332朝定位滑槽313中向下活动后,直至推钮331脱离定位滑槽,即可将外壳取下,从而可对干电池更换。

如图1、图2所示,控制盒3还外接有一无线遥控器5,无线遥控器5上可设置档位开关,可用以控制帐篷顶杆上各个照明灯条的开关和调节照明灯条的亮度,从而丰富了产品的功能,更加方便用户的操作。本实用新型中,为避免无线遥控器丢失的问题,在其中一架杆的滑动块11上设有一可供无线遥控器插放的置放座6,当然,也可以是将置放座设置于架杆1上。置放座6包括一设置在滑动块11下方的插放槽61,插放槽61下端通过螺钉连接一底板62,插放槽的下方的两侧形成挡片611,无线遥控器5可插入到插放槽61中位于挡片611内侧,从而将无线遥控器5放置在置放座6中。当需要使用时从置放座中将无线遥控器取下,使用后再插放在置放座6中即可,从而可避免无线遥控器被遗忘或是丢失。

如图5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盒结构与上一实施例不同,且无线遥控器5是固定于架杆1上。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帐篷的四根顶杆2的内端连接在控制盒7上,控制盒7包括有控制盒顶盖71、控制盒本体72 、连接于控制盒本体72下方的电池壳外壳73、以及从下至上套设于电池盒外壳内电池盒内壳74,干电池75装设于电池盒内壳74中。控制盒顶盖71连接盖合在控制盒本体72上方,控制盒本体72外周形成供各顶杆2连接的枢接槽721,顶盖71下方增设一个控制盒顶部密封件711,可更好的固定控制盒中的电线且保护PCB板免受雨水。控制盒本体72的中部形成插槽722供电源线穿过,一PCB板76位于控制盒本体72下方,PCB板76上连接有电源线761,电源线761一端与PCB板连接,另一端与顶杆中的LED灯条连接。插槽722上方还设有一本体密封件712。

电池盒外壳73连接在控制盒本体72下方,装设有干电池的电池盒内壳74从下至上套设入电池盒外壳73内。如图所示,电池盒内壳74形成多个可放置干电池75的座体,本实施例中设置4个,电池盒内壳74中设置4个分隔开的电池槽741,相对应的,在电池盒外壳73中对应形成4个分隔的电池槽731,为配合电池盒内壳74的插置,各电池盒外壳73中的电池槽731下方形成开口。在干电池75的上方和下方设有电池弹片751。位于上方的电池弹片751设置于电池盒的各电池槽731顶部,而位于下方的电池弹片751分别位于各电池槽741中。可在PCB板76中引出一组电源线,同时从电池弹片751的正极和负极引出一组电源线,电池弹片中引出的电源线与PCB板底部引出的电源线相连接,从而令电池为控制盒中的PCB板进行供电。

为使电池盒取换电池更加方便,结合图8所示,在电池盒外壳73下方的中部处设置一呈条状的旋钮732,对应的,电池盒内壳74下端的中部形成一对应旋钮732形状的开口742,旋钮732穿过开口742且转动后会挡止于开口外侧。当需要装入干电池75时,将干电池75正确装入电池盒内壳74中,把装有干电池的电池盒内壳74插入到电池盒外壳73中,然后转动旋钮732使电池盒内壳74与电池盒外壳73固定。要更换干电池时,只需转动旋钮732后取下电池盒内壳74即可,电池可一次同时安装更换,更加方便。

如图5、图6所示,控制盒7还外接有一无线遥控器8,本实施例中,为避免无线遥控器丢失的问题,在其中一架杆的滑动块11上设有一可供无线遥控器8安装或固定其上的连接槽9,连接槽9上设有一对应无线遥控器形状的插放槽91,无线遥控器8可通过嵌入卡合或是销钉锁固的方式将其固定在插放槽91中。当需要使用时,直接在滑动块11上固定的无线遥控器进行按钮选择即可,从而可避免无线遥控器在组装帐篷时易被遗忘或掉落,或是使用时丢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帐篷使用时,帐篷将LED灯条安装在顶杆内,通过位于帐篷顶部的控制盒来控制照明,不影响帐篷的收折和整体外观。对于帐篷照明的控制可通过无线遥控器实现控制,本实用新型可将无线遥控器放置或固定在架杆上,从而可避免无线遥控器在帐篷组装时易被遗忘或掉落,或是使用时丢失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