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地坑升降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2304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功能地坑升降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体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地坑升降立体停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小区配套车库的车位数量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在大中型城市,常常出现由于车位不足引起的争执。而目前的建筑物通常都开始设置有地下车库,但是地下车库的设置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地下车库的造价和排水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高昂,另一个是当面临突如其来的大雨时往往因为排水不畅而导致停在地下车库内的汽车被水淹没,造成较大财产损失。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203531453 U,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地坑升降立体停车库,包括库体,放置在库体内的停车室,库体内还设置有一个可以使停车室上下升降的提升机构,库体顶端开有一个矩形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弹性支撑机构,在弹性支撑机构上放置有矩形的密封圈,所述的停车室包括盖板和至少一块停车板,停车板和盖板及停车板和停车板之间用立柱支撑。其通过密封圈来增强密封性以防止雨水进入,但这种方式在实际使用中,进出车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孔隙,难以防止雨水进入,同时其在地坑底部未设置缓冲支撑部件,长时间依靠钢丝绳吊住车库以及汽车,容易降低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且安全系数低。

现有的坑井升降立体停车库存在着升降过程不够平顺,坑底缺少减震支撑,缺乏防护,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多功能地坑升降立体停车库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地坑升降立体停车库,以解决现有的坑井升降立体停车库升降过程不够平顺,坑底缺少减震支撑,缺乏防护,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一种新型多功能地坑升降立体停车库,包括地坑,库体,承载板,减震支撑装置,遮蔽装置,升降电机,滚筒,固定轴,提拉轴,钢丝绳,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遮布固定孔,所述的减震支撑装置固定在地坑的底部并在上表面通过承载板支撑所述的库体;所述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分别安装在地坑的上表面两侧;所述的固定轴安装在第一固定件上;所述的提拉轴安装在承载板的底部;所述的升降电机设置在地坑的一侧并与滚筒轴接;所述的钢丝绳依次连接滚筒,固定轴,提拉轴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的遮蔽装置固定在第一固定件上方;所述的遮布固定孔设置在第二固定件的上方;所述的减震支撑装置包括连接板,避震弹簧和固定板,所述的连接板设置在避震弹簧的上端;所述的固定板设置在避震弹簧的底端并固定在所述的地坑的底部。

所述的遮蔽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容置腔壳,连接带和遮布,所述的遮布通过连接带放置在容置腔壳的内部;所述的固定底座设置在容置腔壳的底部,在降水或扬尘天气下,可将遮布从容置腔壳内拉出,并在另一端固定在遮布固定孔内,将所述的地坑整体覆盖,防止降水或灰尘落入地坑内,对其内部设施造成损害,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

所述的升降电机具体固定在地坑的中部侧壁内;所述的升降电机外部还设置有防护罩,在意外进水时,凭借相对较高的地理位置,可尽量避免电机泡水,同时可防止灰尘、落叶等粘附在升降电机上,有利于提高升降电机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所述的提拉轴采用两组;所述的提拉轴具体对称设置在承载板的底部两端,相对比单独设置在承载板的中部,有利于提高升降过程的稳定性。

所述的连接板的顶部还设置有橡胶层,有利于防止承载板与连接板接触时产生的金属摩擦噪音。

所述的避震弹簧采用强力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多功能地坑升降立体停车库广泛应用于立体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两组提拉轴的设置,有利于保障升降过程的稳定性。

2. 本实用新型减震支撑装置的设置,有利于对库体和车辆提供稳定支撑,降低钢丝绳的受力,进一步有利于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和降低维护成本。

3.本实用新型遮蔽装置和防护罩的设置,有利于防止地坑进水或灰尘等杂物,保障地坑内部的洁净,进而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遮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地坑,2-库体,3-承载板,4-减震支撑装置,41-连接板,42-避震弹簧,43-固定板,44-橡胶层,5-遮蔽装置,51-固定底座,52-容置腔壳,53-连接带,54-遮布,6-升降电机,61-防护罩,7-滚筒,8-固定轴,9-提拉轴,10-钢丝绳,11-第一固定件,12-第二固定件,13-遮布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地坑升降立体停车库,包括地坑1,库体2,承载板3,减震支撑装置4,遮蔽装置5,升降电机6,滚筒7,固定轴8,提拉轴9,钢丝绳10,第一固定件11,第二固定件12和遮布固定孔13,所述的减震支撑装置4固定在地坑1的底部并在上表面通过承载板3支撑所述的库体2;所述的第一固定件11和第二固定件12分别安装在地坑1的上表面两侧;所述的固定轴8安装在第一固定件11上;所述的提拉轴9安装在承载板3的底部;所述的升降电机6设置在地坑1的一侧并与滚筒7轴接;所述的钢丝绳10依次连接滚筒7,固定轴8,提拉轴9和第二固定件12;所述的遮蔽装置5固定在第一固定件11上方;所述的遮布固定孔13设置在第二固定件12的上方;所述的减震支撑装置4包括连接板41,避震弹簧42和固定板43,所述的连接板41设置在避震弹簧42的上端;所述的固定板43设置在避震弹簧42的底端并固定在所述的地坑1的底部。

所述的遮蔽装置5包括固定底座51,容置腔壳52,连接带53和遮布54,所述的遮布54通过连接带53放置在容置腔壳52的内部;所述的固定底座51设置在容置腔壳52的底部,在降水或扬尘天气下,可将遮布54从容置腔壳52内拉出,并在另一端固定在遮布固定孔13内,将所述的地坑1整体覆盖,防止降水或灰尘落入地坑1内,对其内部设施造成损害,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

所述的升降电机6具体固定在地坑1的中部侧壁内;所述的升降电机6外部还设置有防护罩61,在意外进水时,凭借相对较高的地理位置,可尽量避免电机泡水,同时可防止灰尘、落叶等粘附在升降电机6上,有利于提高升降电机6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所述的提拉轴9采用两组;所述的提拉轴9具体对称设置在承载板3的底部两端,相对比单独设置在承载板3的中部,有利于提高升降过程的稳定性。

所述的连接板41的顶部还设置有橡胶层44,有利于防止承载板3与连接板41接触时产生的金属摩擦噪音。

所述的避震弹簧42采用强力弹簧。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升降电机6配合滚筒7,固定轴8和提拉轴9,带动承载板3以及库体2实现升降,在降至底部时,承载板3先与橡胶层44贴合,进而在避震弹簧42的作用下降至底部,由固定板43对承载板3进行支撑,此时钢丝绳10不受力,当不使用时,将遮布54从容置腔壳52内拉出,并固定在远端的遮布固定孔13内,将整个地坑1进行覆盖保护。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