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珍木装饰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7523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珍木板,具体涉及一种仿珍木装饰板材。



背景技术:

通常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作墙壁、天花板或地板的构件。也多指锻造、轧制或铸造而成的金属板。划分为薄板、中板、厚板、特厚板、通常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水泥类板材有纤维增强硅酸钙板、温石棉纤维水泥平板、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耐碱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平板(GRC平板)、耐碱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多孔条板(GRC轻质多孔条板)、真空挤出成型纤维水泥平板、真空挤出成型纤维水泥条板、水泥木屑板、菱镁平板等,现有的水泥板材虽然材质坚硬,但由于自身材料原因,导致本身材料过重,空心的板材又易折断,但现有的水泥板材很难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水泥板材虽然材质坚硬,但由于自身材料原因,导致本身材料过重,空心的板材又易折断的问题,提供一种仿珍木装饰板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珍木装饰板材,包括板材本体,所述板材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拼合槽,所述板材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拼合凸起,所述板材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板内腔,所述板内腔中均匀分布有九根圆柱体支柱,所述圆柱体支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板材本体的上下内侧壁相连接,所述板材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珍木表层,所述板材本体的内表面设置有水泥内板,所述珍木表层与所述水泥内板通过黏胶层粘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根所述圆柱体支柱之间距离为0.5cm-0.8cm,所述圆柱体支柱的直径为0.3mm-0.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拼合槽与所述拼合凸起的规格形状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黏胶层的材料为氯丁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板材本体的形状为长方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拼合槽的顶部设置有螺孔。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仿珍木装饰板材,该板材采用在水泥板材外表面铺设珍木层,并在空心水泥板材内部衬有均匀的圆柱体支柱的方式,使板材不仅减轻了质量和材料,并且在外表看起来与木板宛如一致,但硬度又不失水泥板材的坚固,且易于拼合,整个板材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提供了一种仿珍木装饰板材,解决了现有的水泥板材虽然材质坚硬,但由于自身材料原因,导致本身材料过重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

图中:1、板材本体;2、拼合槽;3、拼合凸起;4、板内腔;5、圆柱体支柱;6、珍木表层;7、水泥内板;8、黏胶层;9、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仿珍木装饰板材,包括板材本体1,板材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拼合槽2,板材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拼合凸起3,板材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板内腔4,板内腔4中均匀分布有九根圆柱体支柱5,圆柱体支柱5的两端分别与板材本体1的上下内侧壁相连接,板材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珍木表层6,板材本体1的内表面设置有水泥内板7,珍木表层6与水泥内板7通过黏胶层8粘合。

每根圆柱体支柱5之间距离为0.5cm-0.8cm,圆柱体支柱5的直径为0.3mm-0.5mm,便于具有更均匀的受力性能,使板材承受能力大大增强。

拼合槽2与拼合凸起3的规格形状相同,便于两块板材能够很好的啮合。

黏胶层8的材料为氯丁胶,便于将珍木表层6和水泥内板7紧紧粘合在一起。

板材本体1的形状为长方体,符合常规板材的形状。

拼合槽2的顶部设置有螺孔9,加强板材之间的连接能力。

该装置是一种仿珍木装饰板材,当需要用该装置时,使用时,将板材本体1铺设在需要铺设的地方,使每块板材的拼合凸起3对准下一块板材的拼合槽2,使板材之间的连贯性更好,若是用于铺设桥面等装饰物,可直接用螺栓将数块板材固定为长条状进行铺设,内部的圆柱体支柱5在减少材料和质量的前提下,依然保证了板材的承受能力。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仿珍木装饰板材,该板材采用在水泥板材外表面铺设珍木层,并在空心水泥板材内部衬有均匀的圆柱体支柱的方式,使板材不仅减轻了质量和材料,并且在外表看起来与木板宛如一致,但硬度又不失水泥板材的坚固,且易于拼合,整个板材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提供了一种仿珍木装饰板材,解决了现有的水泥板材虽然材质坚硬,但由于自身材料原因,导致本身材料过重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