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平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3884阅读:1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平瓦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平瓦结构。



背景技术:

瓦,为屋顶上加盖陶瓷片状物的建筑风格,通常搭配尖斜式屋顶,主要是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制成。瓦用于铺设屋顶时,通常需要在屋顶铺放多个瓦体,且上下或左右相邻的瓦体之间均需要重叠一部分,避免杂物或是水流从上下相邻瓦体之间的间隙内掉落。现有的瓦结构较为简单,一般单片的瓦仅能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而对屋内的保温、隔音效果较差,往往需要在瓦片上铺设另外的材料才能实现较好的保温或隔音等效果。而且现有的瓦片结构比较笨重,在多重铺设后容易出现塌陷的情况。同时在铺设过程中前后、左右的瓦片之间均容易出现较大的间隙,不能很好的引导雨水流下,导致挡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瓦结构,其整体呈中空状态,减轻平瓦重量,隔热隔音,且能够引导雨水流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层平瓦结构,包括第一瓦片、第二瓦片以及多个连接片,第一瓦片固接于多个连接片的顶端,第二瓦片固接于多个连接片的底端;多个连接片沿第一瓦片和第二瓦片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两连接片之间形成两端开口的腔体;第二瓦片的一侧边缘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设有沿第二瓦片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流槽。

优选的,第一瓦片远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侧边缘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的外侧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限位部;该限位部用于嵌至于所述导流槽内、并抵设于导流槽的远离第二瓦片的内侧壁。

优选的,各连接片上均开设有穿孔,且各连接片上的穿孔一一对应以供外部线体穿过。

优选的,第一瓦片的一端表面凸设有挡条,该挡条与所述第一瓦片的端部间隔设置。

优选的,第一瓦片上设有收纳槽以及安装孔,该收纳槽位于所述挡条与所述的第一瓦片的端部之间;收纳槽的一端贯通至所述第一瓦片的端部,收纳槽的另一端贯通至安装孔的顶端。

优选的,第一瓦片远离所述挡条的端部设有向着第二瓦片延伸的圆弧装饰片。

优选的,第二瓦片的底面开设有多个燕尾槽,多个燕尾槽沿第二瓦片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各燕尾槽沿第二瓦片的长度方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腔体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方形或三角形。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由多个连接片连接的第一瓦片和第二瓦片形成,具有在各连接片之间形成的腔体具有一定的隔热以及隔音功效,同时还能减轻整个平瓦的重量;另外,第二瓦片一侧设有的导流槽能够引导雨水沿导流槽的方向流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第一瓦片;11、第二延伸部;12、限位部;13、挡条;14、收纳槽;15、安装孔;16、装饰片;20、第二瓦片;21、第一延伸部;22、导流槽;23、燕尾槽;30、连接片;31、穿孔;40、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一种双层平瓦结构,包括第一瓦片10、第二瓦片20以及多个连接片30,具体第一瓦片10固接于多个连接片30的顶端,而第二瓦片20固接于多个连接片30的底端,使多个连接片30沿第一瓦片10和第二瓦片2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如此相邻两连接片30之间形成两端开口的腔体40。另外,在第二瓦片20的一侧边缘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1,在第一延伸部21设有导流槽22,该导流槽22具体可以沿第二瓦片20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平瓦结构时,可将第二瓦片20作为瓦底,第一瓦片10作为瓦面,将多个上述平瓦铺设在屋顶上。由于连接片30之间形成有腔体40,使第一瓦片10和第二瓦片20之间呈中空状,可有效降低传热系数,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且铺设后整个屋面上下相邻的平瓦内可形成相互贯通的中空层,自然风可由中空层吹入,带走热量。且中空状的腔体40还可降低声波的传输,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同时还能减轻整个平瓦的重量。另外,在第二瓦片20一侧设有的导流槽22,在铺设多个平瓦后,上下相邻的第二瓦片20的第一延伸部21对应拼接,使各个导流槽22连通,如此能够引导雨水沿导流槽22的方向流下。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在第一瓦片10远离所述第一延伸部21的一侧边缘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1,且第二延伸部11的外侧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限位部12。在此结构基础上,铺设本实施例中的平瓦时,可将第一瓦片10上的限位部12嵌至在左右相邻平瓦的第二瓦片20的导流槽22内,并使限位部12抵设在导流槽22的远离第二瓦片20的内侧壁,如此一方面能防止左右相邻的平瓦移动,衔接结构更加稳定;另一方方面,限位部12并未将导流槽22堵塞,导流槽22依然可以起到引流作用。当然,限位部12具体可以是凸设在第一瓦片10底面的凸楞,也可使多个间隔设置在第二延伸部11边缘的凸块。

优选的,还可在各个连接片30上均开设有穿孔31,使各个连接片30上的穿孔31一一对应,如此在铺设多个平瓦之后,可以用外部线体依次穿过各个对应的穿孔31,然后将线体的两端固定在屋顶上,使得整个平瓦的固定结构更加稳定,防止瓦片在外力的作用下掉落。

优选的,上述第一瓦片10的一端表面可凸设有挡条13,使该挡条13与所述第一瓦片10的端部间隔设置,铺设上下相邻的平瓦时,该挡条13可挡设在与之相邻的上面的平瓦尾部,如此下层的平瓦能够顶住上层的平瓦,防止上层的平瓦向下滑落,同时防止雨水向上倒灌。

优选的,还可在第一瓦片10上设置收纳槽14以及安装孔15,具体收纳槽14位于上述挡条13与上述的第一瓦片10的端部之间;使上述收纳槽14的一端贯通至上述的第一瓦片10的端部,同时使收纳槽14的另一端贯通至安装孔15的顶端,如此可在安装孔15内穿接螺钉或是螺栓以对平瓦进行进一步固定,防止瓦片脱落,增强安全系数。此外,螺钉或是螺栓的头部可收纳至收纳槽14内,不会在平瓦端面形成凸起,铺设效果更加整齐美观。同时抵在挡条13的上层平瓦的尾部可将收纳槽14和安装孔15盖住,整个瓦面更加美观。

进一步的,在上述第一瓦片10远离所述挡条13的端部设有向着第二瓦片20延伸的圆弧装饰片16,该圆弧装饰片16使整个平瓦的尾部向下弯,具有更强的立体感。

优选的,在第二瓦片20的底面可开设有多个燕尾槽23,具体多个燕尾槽23沿第二瓦片2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使各燕尾槽23沿第二瓦片20的长度方向延伸,如此该平瓦可采用干挂固定作用,可将专用挂瓦扣件或专用防风扣件安装在燕尾槽23内,起到固定作用,防风防掉落。此外,该平瓦若采用水泥固定作用,水泥也可渗入燕尾槽23内,与第二瓦片20相互紧贴,同样也能避免平瓦掉落,增强防风性能。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腔体40的横截面具体呈方形,在其他情况下,腔体40的横截面也可呈圆形,即是说第一瓦片10和第二瓦片20与连接片30采用圆弧衔接,把上下两层的弯矩应力变成压应力,可增强该平瓦的抗压强度。当然,腔体40的横截面还可呈三角形,具体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制定。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