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5410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智能立体车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尤其是一种智能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立式车库以其占地空间少停车数量多的优点逐渐推广使用,其中以升降式立体车库最广泛。这种升降式立体车库在取上层车辆时,先将下层车版全部移开留出位置,方便上层车板下移取车,这种方式虽然使用简单,但内部机械机构复杂,而且相对占用较多空间为车板移动;复杂的机械式升降结构同样会带来磨损,由于车辆的重量和运转过程负荷较大,其磨损程度快,影响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情况,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存放方便、实用性强、稳定性高的智能立体车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立体车库,包括外部框架,所述的外部框架内设有车位,所述的外部框架内还设有循环行车吊篮系统,所述的循环行车吊篮系统包括车库吊篮、主动轮和被动轮,所述的主动轮与被动轮通过传动条连接,所述的车库吊篮上端设有连接端,所述的传动条上设有与连接端相配合的吊座。

上述的智能立体车库中,所述的车位至少设有两个,其中只有一个车位设有出入口。

上述的智能立体车库中,所述的车位为上下两层互相对应。

上述的智能立体车库中,所述的出入口上方设有指示灯。

上述的智能立体车库中,所述的外部框架的整体结构内的前后位置均安装有相对应的主动轮和被动轮。

上述的智能立体车库中,所述的传动条为传动带或传动链。

上述的智能立体车库中,所述的车库吊篮包括前吊架和后吊架,所述的前吊架和后吊架下端与停车板连接,该前吊架和后吊架上端均通过连接端与吊座连接。

上述的智能立体车库中,所述的主动轮和被动轮均通过轮架固定在外部框架内。

上述的智能立体车库中,所述的主动轮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的被动轮与减速电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循环行车吊篮系统通过主动轮和被动轮带动,可通过正反转环形运动方便取车,存放方便,循环运动过程中不需要预留其他多余空间,占用空间小,实用性强;其结构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机械升降结构,降低磨损,提高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循环行车吊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外部框架1、车位2、车库吊篮3、连接端4主动轮5、被动轮6、传动条7、吊座8、车辆9、后吊架10、前吊架11、停车板12、指示灯13、轮架14。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智能立体车库,包括外部框架1,所述的外部框架1内设有车位2,所述的车位2设有六个,六个所述的车位2为上下两层互相对应,即上下各三个车位2,其中,为提高安全性,只有一个车位2设有出入口,所述的出入口上方设有指示灯13,所述的外部框架1内还设有循环行车吊篮系统,所述的循环行车吊篮系统包括车库吊篮3、主动轮5和被动轮6,所述的主动轮5与被动轮6通过传动条7连接该传动条7为传动带或传动链,所述的车库吊篮3上端设有连接端4,所述的传动条7上设有与连接端4相配合的吊座8。

所述的外部框架1的整体结构内的前后位置均安装有相对应的主动轮5和被动轮6,所述的主动轮5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的被动轮6与减速电机连接,该主动轮5和被动轮6均通过轮架14固定在外部框架1内,所述的轮架14通过竖架安装在外部框架1内上部,即外部框架1的二层位置。

参阅图2和图3,所述的车库吊篮3包括前吊架11和后吊架10,所述的前吊架11和后吊架10下端与停车板12连接,该前吊架11和后吊架10上端均通过连接端4与吊座8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主动轮5和被动轮6带动各个车库吊篮3作循环运动,通过智能系统显示外部框架1内车位停车状态,自动寻找空的车库吊篮3,与出入口匹配就近原则进行转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方便使用二维码的方式进行停、取车,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如车位2的数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