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1914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砌块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背景技术:

砌块砖是一种利用粉煤灰、煤渣、煤矸石、尾矿渣、化工渣或者天然砂、海涂泥其中的一种或数种作为主要原料,不经高温煅烧而制造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砖是一种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防火性能良好、可钉、可锯、可刨和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新型建筑材料,适用于高层建筑的填充墙和低层建筑的承重墙。

公开号为CN20316050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其中砌块本体为直四棱柱,在砌块本体内部均匀密布有圆形的盲孔,所述盲孔的孔径为1~2mm。

通过在两相对面中央分别设置凸形接口、凹形接口后,虽然达到搬动前方便施工人员一手托住凸形接口,另一只手挖进凹形接口,在平衡用力情况下将整个砌块搬起,方便负重移动直至放到作业指定位置;但是当相邻砌块砖接触时会存在一定的间隙,如此容易使水分从间隙上掺入相邻砌块砖之间,从而破坏相邻砌块砖之间粘黏性,影响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相邻砌块砖之间粘黏性的防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包括多个相互堆叠的本体,在所述本体的一端面设置有定位柱,在另一端面设置有与定位槽,其中一所述本体上的定位柱与另一相邻所述本体上的定位槽卡接,且在所述本体的一端面设置有环形槽口一,在所述本体的另一端面设置有环形槽口二,相邻所述本体上的环形槽口一与环形槽口二相配合形成环形容纳槽,在所述环形容纳槽内设置有防水橡胶圈。

如此设置,通过将堆叠的本体中通过定位柱与相邻本体上的定位槽相卡接,实现本体之间的稳定性;使本体在竖直面与水平面堆叠时,起到良好的定位且固定的作用,同时通过相邻本体之间接触后,通过环形槽口一与环形槽口二相配合形成的环形容纳槽内设置吸水膨胀橡胶圈,使相离本体之间接触后通过吸水膨胀橡胶圈将街出口密封,实现相邻本体之间接触时的密封性能,提高本体堆叠后的整体牢固度。

进一步设置:水平面上相邻所述本体首尾连接,且在相邻所述本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两所述本体的定位组件。

如此设置,通过水平面上相邻本体之间通过定位组件实现水平上相邻本体之间的相对固定,使本体在竖直面与水平面堆叠时,起到良好的定位且固定的作用,提高本体堆叠时的定位作用,提高堆叠时的精准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本体一侧面上的公榫以及设置于另一侧面上的母榫,其中一所述本体上的公榫与相邻所述本体上的母榫卡接。

如此设置,通过水平面上相邻本体之间通过定位组件实现水平上相邻本体之间的相对固定,使本体在水平面与水平面堆叠时,起到良好的定位且固定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母榫的深度方向与第一定位柱的深度方向同向设置。

如此设置,便于将上层的本体滑入下端的本体上,便于安装。

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柱呈圆柱状设置,多个所述定位柱分别与定位槽卡接。

如此设置,多个定位柱可使相邻本体之间达到相对固定的作用,只能以固定的轨迹滑入连接。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在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吸音材料。

如此设置,通过在容纳腔内设置吸音材料可提高堆叠呈墙体后的膈音性能。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呈球形状的盲孔,且盲孔的直径为1-1.8mm。

如此设置,由于在砌块本体内部均匀密布有圆形的盲孔,具有抗压强度高,砌筑成的墙体其防震能力好的效果,同时切块本体的单位体积重量是粘土砖的三分之一,保温性能是粘土砖的3-4倍,隔音性能是粘土砖的2倍,抗渗性能是粘土砖的一倍以上,耐火性能是钢筋混凝土的6-8倍。

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水橡胶圈为吸水膨胀橡胶圈。

如此设置,吸水膨胀橡胶圈吸水时膨胀,使吸水膨胀橡胶圈过盈配合于环形容纳槽内,实现相邻本体之间密封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前、后表面上设置有防水涂层。

如此设置,提高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防水性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上下堆叠的本体中上层的本体通过定位柱与下层的本体上的定位槽相卡接,实现竖直面上本体之间的稳定性;再通过水平面上相邻本体之间通过定位组件实现水平上相邻本体的相对固定,使本体在竖直面与水平面堆叠时,起到良好的定位且固定的作用,同时通过相邻本体之间接触后,通过环形槽口一与环形槽口二相配合形成的环形容纳槽内设置吸水膨胀橡胶圈,实现相邻本体之间接触时的密封性能,再通过粘黏层将整体的连接,提高本体堆叠后的整体牢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防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中定位组件处的剖视图;

图3为多个防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配合时定位组件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多个防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11、前表面;12、上端面;13、下端面;14、左侧面;15、右侧面;16、防水涂层;17、定位组件;18、公榫;19、母榫;2、定位柱;3、定位槽;4、环形槽口一;5、环形槽口二;6、环形容纳槽;7、防水橡胶圈;8、粘黏层;9、容纳腔;10、吸音材料;21、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对防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防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如图1所示,包括多个相互堆叠的本体1,本体1包括前表面11、后表面、上端面12、下端面13、左侧面14和右侧面15。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其中,上下相邻本体1中通过上端面12与下端面13相互贴合,左右相邻本体1中通过左侧面14与右侧面15相互贴合连接;在相邻本体1的相互贴合端面,即上端面12、下端面13、左侧面14与右侧面15上均设置有用于粘黏相邻砌块砖的粘黏层8,粘黏层8为水泥浆且均匀涂抹于上端面12、下端面13、左侧面14与右侧面15上。

如图2所示,在本体1的前表面11和后表面上设置有防水涂层16,防水涂层16通过将丙烯酸防水涂料涂抹于本体1的前表面11和后表面形成所述防水涂层16,提高砌块砖的防水性能。

本体由于通过掺入浆料中的铝粉,在碱性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氢气形成许多小气泡,保留在很快凝固的混凝土中,这些大量的均匀分布的小气泡,如图2所示,使加气混凝土砌块内部均匀形成多个呈球形状的盲孔21,且盲孔21的直径为1-1.8mm。

如图2所示,同时在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9,在容纳腔9内设置有疏松多孔的吸音材料10,如矿渣棉、毯子、木丝吸音板、布艺吸音板等,提高墙面的吸音性能。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体1的上端面12设置有呈圆柱形设置的定位柱2,定位柱2可设置有多个,本方案中采用两个,两定位柱2沿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本体1的下端面13设置有与定位柱2相配合的定位槽3,竖直面上相邻本体1上下堆叠,使上方本体1上的定位柱2与下方本体1上的定位槽3相卡接,实现竖直面上本体1之间固定的作用。

如图2和图3所示,同时,在水平面上相邻本体1首尾连接,且在相邻本体1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两本体1的定位组件17;如图5所示,定位组件17包括设置于本体1左侧面14上的公榫18以及设置于右侧面15上的母榫19;同时母榫19的深度方向与第一定位孔的深度方向同向设置,其中一本体1上的公榫18与相邻本体1上的母榫19卡接,实现水平面上本体1之间相互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体1的左侧面14和下端面13均设置有环形槽口一4,在本体1的右侧面15和上端面12设置有环形槽口二5,水平面上其中一本体1左侧面14上的环形槽口一4与相邻本体1右侧面15上的环形槽口二5相配合形成环形容纳槽6;同时竖直面上其中一本体1下端面13上的环形槽口一4与相邻本体1上端面12上的环形槽口二5相配合同样形成环形容纳槽6,在环形容纳槽6内设置有防水橡胶圈7,防水橡胶圈7采用吸水膨胀橡胶圈,使防水橡胶圈7遇水后与环形容纳槽6过盈配合,实现相邻本体1之间密封的作用。

工作原理:通过将上下堆叠的本体1中上层的本体1通过定位柱2与下层的本体1上的定位槽3相卡接,实现竖直面上本体1之间的稳定性;再通过水平面上相邻本体1之间通过定位组件17实现水平上相邻本体1的相对固定,使本体1在竖直面与水平面堆叠时,起到良好的定位且固定的作用,同时通过相邻本体1之间接触后,通过环形槽口一4与环形槽口二5相配合形成的环形容纳槽6内设置吸水膨胀橡胶,实现相邻本体1之间接触时的密封性能,再通过粘黏层8将整体的连接,提高本体1堆叠后的整体牢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