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音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1908阅读:1034来源:国知局
隔音砌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隔音砌块。



背景技术:

砌块是砌筑用的人造块材,是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外形多为直角六面体,也有各种异型体砌块。

由于砌块是浇筑成型的,一般也会以大体积的形式出现,常用的砌块长度尺寸有365mm、240mm或115mm,所以在建筑中砌块往往用于墙面的快速成型。

现在砌块大多采用蒸压加气的方式制成,使得砌块内部有气孔并呈现蜂窝煤状,这种结构具有防火、隔音和隔热的功能。

但这种结构也使得砌成的墙面对外界噪声的声波的吸收能力变强,使得最终传递至房间内的噪声依然比较大,防噪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音砌块,其解决了现有的砌块降噪能力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隔音砌块,包括环形设置的砌块本体,所述砌块本体包括以致密光滑的材料制成的用于反射声波的反射层和以加气混凝土制成的用于吸收声波的吸收层,所述反射层位于环形的砌块本体的外层,所述反射层设置有竖直贯穿并且以优弧的开口朝向吸收层的优弧槽,所述吸收层的外侧上设置有与优弧槽浇筑固定的优弧凸。

采用上述结构,外界的噪声在传播至反射层表面的时候,由于光滑致密的表面大部分会被反射,小部分被传递至吸收层,而加气混凝土具有多孔的特性,且每个孔如同封闭的小腔室,声波在固气介质之间变换的时候大部分能量就被消耗掉了,从而将这小部分的噪声声波消耗、消除,保持了室内的清洁;砌块本体在制备的过程中,一般反射层在模具内预先设置有,而后在浇筑的时候,混凝土部分会挤入并充斥优弧槽,从而形成稳固的连接结构,使得了反射层和吸收层成为一体。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反射层的内侧设置有承接槽,所述吸收层的外侧设置有与承接槽浇筑固定的承接凸。

采用上述结构,承接凸和承接槽之间产生一个向上的支撑力,减少由于在砌块搬动的时候由于不断的震动或在装载的时候底面受力不均匀而导致的反射层和吸收层之间产生分离。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吸收层的环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配合对接设置的凸部和凹部,对接后的凸部和凹部间隙设置,所述凸部的外壁上横向设置有第一连接槽,所述凹部的内壁上横向设置有第二连接槽。

采用上述结构,环形状砌块可以便于快速建成圆形的建筑,并且整体会呈现为良好的圆度效果,在砌墙的时候,在砌块的两端抹上砂浆,并分别将两块砌块的凸部和凹部对接,由于凸部和凹部之间存在间隙,在砌块安置在墙面上之后仍然可以继续往间隙里注入砂浆,间隙里的砂浆会随着压注进入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待砂浆干燥之后,砂浆在两个切块的端部面产生粘接力的同时,在第一连接槽内和第二连接槽内形成与槽型相同的连接结构,进一步加固了连接后的整体结构。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吸收层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吸收层顶部的顶凸和设置在底部的底凹。

采用上述结构,顶凸和底凹的相互配合可以进一步强化墙面砌成之后的垂直于墙面的结构强度,使得整体墙面更加稳固。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限位部设置为与环形的吸收层的内外圆同心的环形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得上下两层的砌块可以在任意位置实现限位部的对接。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凹部包括圆柱状的下凹部和漏斗状的上凹部,所述第二连接槽设置在上凹部。

采用上述结构,漏斗状形成一个滑移导向,便于砂浆在注入的时候进入第二连接槽,并且上部开口较大的情况下更加便于砂浆的注入。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凸部包括圆柱状的下凸部和倒漏斗状的上凸部,所述第一连接槽设置在上凸部。

采用上述结构,进一步加强滑移导向,便于第二连接槽的砂浆注入。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上凸部的底部的外径小于下凸部的外径。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在组合后的间隙位置留下台阶,避免因为间隙的尖角的原因而导致砂浆连接留下空隙。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吸收层的顶部设置有向下贯穿的空心孔。

采用上述结构,空心孔可以在基本不影响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大大减少切块本身的重量,也使得建成后的整体墙面更加轻质、耐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外墙反射和内腔吸收,极大的削弱环境噪音的传导,保持室内安静;

2、便于快速建成圆形的建筑,并且整体会呈现为良好的圆度效果;

3、砌成的墙面自成受力整体,结构强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示出了砌块的凹部的结构;

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示出了砌块的凸部的结构;

图3是本实施例的反射层的结构图。

图中,1、吸收层;2、凹部;3、凸部;4、反射层;10、切块本体;11、顶凸;12、底凹;13、空心孔;14、优弧凸;15、承接凸;21、下凹部;22、上凹部;23、第二连接槽;31、下凸部;32、上凸部;33、第一连接槽;41、优弧槽;42、承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隔音砌块,如图1和图2和图3所示,包括环形设置的砌块本体,所述砌块本体包括反射层4和吸收层1,反射层4以致密光滑的材料制成的具有反射声波的功能,吸收层1以加气混凝土制成具有吸收声波的功能。

反射层4位于环形的砌块本体的外层,反射层4设置有竖直贯穿的优弧槽41,并且优弧槽41以优弧的开口朝向吸收层1,所述吸收层1的外侧上设置有与优弧槽41浇筑固定的优弧凸14。

反射层4的内侧设置有承接槽42,吸收层1的外侧设置有与承接槽42浇筑固定的承接凸15。

吸收层1的环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配合对接设置的凸部3和凹部2,凹部2包括圆柱状的下凹部21和漏斗状的上凹部22, 凸部3包括圆柱状的下凸部31和倒漏斗状的上凸部32,上凸部32的底部的外径小于下凸部31的外径。

上凸部32的外壁上横向设置有第一连接槽33,上凹部22的内壁上横向设置有第二连接槽23。

在砌墙的时候,在砌块的两端抹上砂浆,并分别将两块砌块的凸部3和凹部2对接,由于凸部3和凹部2之间存在间隙,在砌块安置在墙面上之后仍然可以继续往间隙里注入砂浆,间隙里的砂浆会随着压注进入第一连接槽33和第二连接槽23,待砂浆干燥之后,砂浆在两个切块的端部面产生粘接力的同时,在第一连接槽33内和第二连接槽23内形成与槽型相同的连接结构,进一步加固了连接后的整体结构。

吸收层1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部,限位部包括设置在吸收层1顶部的顶凸11和设置在底部的底凹12,顶凸11和底凹12均为与环形的吸收层1的内外圆同心的环形结构。

吸收层1的顶部设置有向下贯穿的空心孔(13),并在空心孔(13)中填充有膨胀珍珠岩颗粒保温材料或玻璃纤维保温材料。

吸收层1采用加气混凝土制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