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使用的高平整度混凝土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4657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可重复使用的高平整度混凝土模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用模板,特别涉及可重复使用的高平整度混凝土模板。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组合钢模板自重太大,移动安装需起重机械吊运,成本过高,且尺寸单一,易锈蚀。木模板强度低,易损坏,周转率受到限制,综合成本较高;容易脱胶、起鼓、起壳、开裂,重新拼装时,板缝难于处理;厚度公差不易掌握,导致建筑结构界面尺寸偏差,为此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刷抹灰浆,废工废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高平整度混凝土模板,可以在混凝土浇筑中,提高混凝土浇筑外立面的光滑度,并且模板可以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可重复使用的高平整度混凝土模板,其特征是:包括面板、底板和内衬,内衬位于面板和底板中间位置,内衬与面板接触的一面为紧密连接,内衬的另一面为底板,底板与内衬的接触面为紧密连接;所述底板为多个,底板间相互平行且留有缝隙,在底板的边缘上至少设有一组插接装置,所述插接装置包括插口和插头,插口和插头分别固定在底板两个相对的边上;所述内衬为加热装置,底板上留有能与加热装置电连接的电源线插口,当连接电源时可使得加热装置加热;所述面板为5mm厚的钢化玻璃。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装置的插口为圆盲孔,插头为能与圆盲孔相配合的圆柱销。

进一步的,所述的插接装置的插口为卡槽,插头为能与卡槽相配合的卡块。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卡槽盲端沿底板长度方向的截面为U型,卡槽沿底板宽度方向的截面中间部位向卡槽中部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膜。

进一步的,底板上与内衬相对的一侧还固定有至少两个加强板,加强板与底板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活动连接方式。

可重复使用的高平整度混凝土模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模

测量现场建筑实物,再结合一般建筑图纸中梁、板、柱、剪力墙的通常尺寸,确定模板的长宽尺寸比例及模数,批量加工2—3批模板。

根据尺寸将模板分为标准模板和非标准模板进行配置,并在非标准板上进行编号,相同构件的非标准板也是可以混用的,且能让工人一看就知道。

配好的模板组合根据不同板号按照规格尺寸应分别码放,上下对齐、对正、垫平、垫实。

2)拼装施工

根据建筑实体混凝土结构的几何尺寸,选择相应的混凝土模板结构,大的整体采用标准模板,局部采用非标准模板,在复核标高及轴线无误后,先搭设模板的支撑系统,再铺设混凝土模板结构,相邻模板间通过插口和插头固定连接,模板下部设置在可调钢支撑架上,可调钢支撑架与脚手架间连接固定。搭建好后,进行混凝土浇筑,遇到天气寒冷时,可通过底板上的电源线插口插接电源,使加热装置启动,从而给混凝土加热,便于施工。

3)模板拆除

混凝土模板结构的拆除,待上一楼层板混凝土浇筑完毕,且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跨度大于8m的可拆除模板,或者悬挑结构的,支撑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拆除。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采用钢化玻璃可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外立面平整度,采用电加热膜可以在天冷时保证混凝土正常的使用,底板间留有间隙可以保证在加热时有热胀冷缩的余地,采用插口插头可以便于相邻的模板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板,2底板,3内衬,4插口,5插头,6电源线插口,7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

可重复使用的高平整度混凝土模板,包括面板、底板和内衬,内衬位于面板和底板中间位置,内衬与面板接触的一面为紧密连接,内衬的另一面为底板,底板与内衬的接触面为紧密连接;所述底板为多个,底板间相互平行且留有缝隙,在底板的边缘上至少设有一组插接装置,所述插接装置包括插口和插头,插口和插头分别固定在底板两个相对的边上,插接装置的插口为圆盲孔,插头为能与圆盲孔相配合的圆柱销;所述内衬为加热装置,底板上留有能与加热装置电连接的电源线插口,当连接电源时可使得加热装置加热;所述面板为5mm厚的钢化玻璃;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膜。

实施例二,如图2,图3所示

可重复使用的高平整度混凝土模板,其特征是:包括面板、底板和内衬,内衬位于面板和底板中间位置,内衬与面板接触的一面为紧密连接,内衬的另一面为底板,底板与内衬的接触面为紧密连接;所述底板为多个,底板间相互平行且留有缝隙,在底板的边缘上至少设有一组插接装置,所述插接装置包括插口和插头,插口和插头分别固定在底板两个相对的边上,插接装置的插口为卡槽,插头为能与卡槽相配合的卡块;所述内衬为加热装置,底板上留有能与加热装置电连接的电源线插口,当连接电源时可使得加热装置加热;所述面板为5mm厚的钢化玻璃;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膜。

进一步的,卡槽盲端沿底板长度方向的截面为U型,卡槽沿底板宽度方向的截面中间部位有凹槽。

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

可重复使用的高平整度混凝土模板,其特征是:包括面板、底板和内衬,内衬位于面板和底板中间位置,内衬与面板接触的一面为紧密连接,内衬的另一面为底板,底板与内衬的接触面为紧密连接;所述底板为多个,底板间相互平行且留有缝隙,在底板的边缘上至少设有一组插接装置,所述插接装置包括插口和插头,插口和插头分别固定在底板两个相对的边上;所述内衬为加热装置,底板上留有能与加热装置电连接的电源线插口,当连接电源时可使得加热装置加热;所述面板为5mm厚的钢化玻璃;底板上与内衬相对的一侧还固定有至少两个加强板,加强板与底板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活动连接方式;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膜。

可重复使用的高平整度混凝土模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模

测量现场建筑实物,再结合一般建筑图纸中梁、板、柱、剪力墙的通常尺寸,确定模板的长宽尺寸比例及模数,批量加工2—3批模板。

根据尺寸将模板分为标准模板和非标准模板进行配置,并在非标准板上进行编号,相同构件的非标准板也是可以混用的,且能让工人一看就知道。

配好的模板组合根据不同板号按照规格尺寸应分别码放,上下对齐、对正、垫平、垫实。

2)拼装施工

根据建筑实体混凝土结构的几何尺寸,选择相应的混凝土模板结构,大的整体采用标准模板,局部采用非标准模板,在复核标高及轴线无误后,先搭设模板的支撑系统,再铺设混凝土模板结构,相邻模板间通过插口和插头固定连接,模板下部设置在可调钢支撑架上,可调钢支撑架与脚手架间连接固定。搭建好后,进行混凝土浇筑,遇到天气寒冷时,可通过底板上的电源线插口插接电源,使加热装置启动,从而给混凝土加热,便于施工。

本实用新型采用插头插口的结构用来固定相邻的模板,既便于安装也便于拆卸,并且使得模板可以作为模块化量产,在拼装时不需要借助螺栓螺钉等物,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工程开支,也因为采用非破坏性安装,也保证了钢化玻璃的一面光滑平整没有突出点,从而保证了混凝土墙面的光滑性。

3)模板拆除

混凝土模板结构的拆除,待上一楼层板混凝土浇筑完毕,且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跨度大于8m的可拆除模板,或者悬挑结构的,支撑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拆除。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扩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