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1547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自保温砌块。



背景技术:

世界范围内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传统能源日趋枯竭,人类将不得不转向成本较高的生物能、水利、地热、风力、太阳能和核能,而我国的能源问题更加严重。我国能源发展主要存在四大问题:

①人均能源拥有量、储备量低;

②能源结构依然以煤为主,约占75%。全国年耗煤量已超过13亿吨;

③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和农村商业能源供应不足,造成北煤南运、西气东送、西电东送;

④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终端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5%。

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亿m2,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且每年新建建筑近20亿m2,其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如果我国继续执行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将留下很重的能耗负担和治理困难。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全面的建筑节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长远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筑节能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增大室内外能量交换热阻,以减少供热系统、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因大量热消耗而产生的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自保温砌块,降低冷桥效应,增大传热热阻,阻止能量流失,具有非常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长期使用坚固稳定,解决了现有保温砌块长期使用产生蠕动变形导致墙体开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自保温砌块,包括主体砌块、保护砌块、位于主体砌块和保护砌块之间的保温隔热层以及连接主体砌块和保护砌块并同时贯穿保温隔热层的连接构件,主体砌块、保温隔热层和保护砌块前后依次布置,主体砌块、保护砌块和保温隔热层均上下方向延伸,保温隔热层为聚苯板或挤塑板,主体砌块包括前壁、后壁和空心部,空心部上下方向延伸且布置于前壁和后壁之间,保温隔热层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均形成有若干个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燕尾槽,后壁的后侧面上对应形成有位于燕尾槽的燕尾榫,保护砌块的前侧面上对应形成有位于燕尾槽的燕尾榫,保温隔热层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形成有企口式连接部,连接构件的前端部位于后壁中,连接构件的后端部位于保护砌块中。

上述复合自保温砌块,连接构件包括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构件主体和分散布置于连接构件主体上的凸刺。

上述复合自保温砌块,连接构件前端部的凸刺朝斜后方倾斜,连接构件后端部的凸刺朝斜前方倾斜。

上述复合自保温砌块,连接构件主体包括混凝土主体和位于混凝土主体中心的增强钢丝。

上述复合自保温砌块,连接构件为两到三根,复合自保温砌块左右各布置一根连接构件,或者,复合自保温砌块左右方向的中心布置一根连接构件,另外两根连接构件分别布置在该连接构件的左侧和右侧。

上述复合自保温砌块,空心部为盲孔或通孔,主体砌块中设置两个左右方向排列的空心部,每个空心部前后方向的宽度D=23mm或33mm,每个空心部左右方向的长度C=150mm,两个空心部之间的间隔G=30mm。

上述复合自保温砌块,前壁和后壁平行设置且前壁和后壁两端均对应相连接,两空心部之间设置有连接前壁和后壁的连接部。

上述复合自保温砌块,保温隔热层的左侧面形成有中间榫头或者中间榫槽,对应地,保温隔热层的右侧面形成有中间榫槽或者中间榫头,位于中间榫头前后两侧的保温隔热层的侧面与主体砌块和保护砌块均平齐,位于中间榫槽前后两侧的保温隔热层的侧面与主体砌块和保护砌块均平齐, 中间榫头左右方向的的高度K=5mm。

上述复合自保温砌块,复合自保温砌块左右方向的宽度A=390mm,复合自保温砌块前后方向的厚度B=260mm,全部燕尾槽前后方向的深度M=20mm,保护砌块整体前后方向的厚度J=50mm,保温隔热层整体前后方向的厚度I=140mm。

上述复合自保温砌块,连接构件包括整体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构件主体和分散布置于连接构件主体上的凸刺,连接构件主体呈“∫”形、“Ⅰ”形或者“∪”形。

复合自保温砌块包括主体砌块、保护砌块、位于主体砌块和保护砌块之间的保温隔热层以及连接主体砌块和保护砌块并同时贯穿保温隔热层的连接构件,主体砌块和保护砌块仅通过连接构件连接,保温隔热层将主体砌块和保护砌块隔离开来,降低了冷桥效应,增大传热热阻,阻止能量流失,具有非常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连接构件连接主体砌块和保护砌块,增加了保温砌块的整体强度,长期使用坚固稳定,,解决了现有保温砌块长期使用产生蠕动变形导致墙体开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自保温砌块安全可靠,保温节能效果好,有利于长远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砌块,2保温隔热层,3保护砌块,4连接构件,5燕尾榫,6中间榫槽,7中间榫头,8燕尾榫,9燕尾槽,10燕尾槽,11空心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复合自保温砌块,包括主体砌块1、保护砌块3、位于主体砌块和保护砌块之间的保温隔热层2以及连接主体砌块和保护砌块并同时贯穿保温隔热层的连接构件4,主体砌块、保温隔热层和保护砌块前后方向依次布置,主体砌块、保护砌块和保温隔热层均上下方向延伸,保温隔热层为聚苯板或挤塑板,主体砌块包括前壁、后壁和空心部11,空心部上下方向延伸且布置于前壁和后壁之间,保温隔热层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均形成有若干个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燕尾槽10,对应的保温隔热层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形成有燕尾榫5。后壁的后侧面上对应形成有位于燕尾槽的燕尾榫8,对应的后壁的后侧面上形成有燕尾槽9。保护砌块的前侧面上对应形成有位于燕尾槽的燕尾榫,保温隔热层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形成有企口式连接部,连接构件的前端部位于后壁中,连接构件的后端部位于保护砌块中。

具体地,连接构件包括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构件主体和分散布置于连接构件主体上的凸刺,增加连接强度。

具体地,连接构件前端部的凸刺朝斜后方倾斜,连接构件后端部的凸刺朝斜前方倾斜。

具体地,连接构件主体包括混凝土主体和位于混凝土主体中心的增强钢丝,保证连接构件主体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连接构件为两到三根,新型复合保温砌块左右各布置一根连接构件,或者,复合自保温砌块左右方向的中心布置一根连接构件,另外两根连接构件分别布置在该连接构件的左侧和右侧。

具体地,空心部为盲孔或通孔,主体砌块中设置两个左右方向排列的空心部,每个空心部前后方向的宽度D=23mm或33mm,每个空心部左右方向的长度C=150mm,两个空心部之间的距离G=30mm。

具体地,前壁和后壁平行设置且外壁和内壁两端均对应相连接,两空心部之间设置有连接前壁和后壁的连接部。

具体地,保温隔热层的左侧面形成有中间榫头7或者中间榫槽,对应地,保温隔热层的右侧面形成有中间榫槽6或者中间榫头,位于中间榫头前后两侧的保温隔热层的侧面与主体砌块和保护砌块均平齐,位于中间榫槽前后两侧的保温隔热层的侧面与主体砌块和保护砌块均平齐, 中间榫头左右方向的的高度K=5mm。

具体地,复合自保温砌块左右方向的宽度A=390mm,复合自保温砌块前后方向的厚度B=260mm,全部燕尾槽前后方向的深度M=20mm,保护砌块整体前后方向的厚度J=50mm,保温隔热层整体前后方向的厚度I=140mm。

具体地,连接构件包括整体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构件主体和分散布置于连接构件主体上的凸刺,连接构件主体呈“∫”形、“Ⅰ”形或者“∪”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