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8616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搅拌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搅拌站。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站是一种用于搅拌混凝土的大型设备,该设备由多个部分构成,包括骨料仓、输送系统、搅拌系统和粉罐等等,多种骨料最终混合在搅拌罐内支撑混凝土,然后再利用罐车等运输到城市中的各个工地内。

现有公告号为CN201313348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平斜皮带机一体式结构,其中,用于混凝土生产的骨料通常放置在配料仓内,然后从配料仓下方的开口位置进行出料。然后经过传输带转移至主站内进行搅拌加工。

骨料经过传输带传输之后然后全部都倾倒进主站内的搅拌罐内进行混凝土搅拌生产加工,但是骨料从传输带上倾倒出来进入到搅拌罐内的时候,骨料内的粉尘会不断的扬起,扬起的粉尘容易造成周边环境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站,在骨料下料中外泄的粉尘较少。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搅拌站,包括用于存放骨料的出料仓、传输带、搅拌塔,所述搅拌塔内设置有搅拌罐,所述传输带呈倾斜设置,出料仓位于搅拌塔较低一侧的上方,搅拌罐位于传输带较高一侧的下方,所述搅拌塔上固定设置有下料斗,所述下料斗底部设置有与搅拌罐对准的第一开口,所述下料斗侧壁设置有供传输带较高的一端穿入的第二开口,所述下料斗上连接有吸尘管,所述吸尘管一端与下料斗连接,另一端与上连接有用于除尘的除尘箱,所述除尘箱上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用于将除尘箱内气体抽出的抽气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出料仓出来的骨料可以直接进入到传输带上,骨料可以经过传输带然后进入到搅拌塔的搅拌罐内。下料斗有两个开口,分别供骨料进入与排除,一方面能够将扬起的灰尘进行收拢,避免其外泄,另一方面汇集从传输带上掉落下来的骨料,骨料得以顺利的进入到搅拌罐内。吸尘管能够起到对下料斗内的灰尘进行吸附,使其经过减少下料斗内的骨料粉尘外泄,利用除尘箱把粉尘收集起来,保护了周边的环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尘管位于除尘箱的端部上设置有多根支管,每个支管的端部均设置有一个除尘袋,且每个支管内设置有控制支管开闭的第一开关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除尘袋能够起到过滤粉尘的作用,两个支管的结构能够对根据骨料的进量、骨料内粉尘夹杂的程度对除尘效率进行调节,如果粉尘量比较低的话,可以只打开一个支管,同时调低抽气泵的功率。如果粉尘量较大,可以打开两个支管,同时进行除尘操作,提高除尘效率,避免单一除尘袋内一次性挤压过多的粉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尘袋由无纺布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制成的除尘袋具有极细的孔径,抽气泵能够对除尘箱内的气体进行抽动,在抽气的时候,除尘箱内的气压减少,进而气流大量的从除尘管内经过除尘袋之后从出气管出去,气流流动的过程中,大量的粉尘就被阻隔在除尘袋内了,往外排出的气体是相对清洁的空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管用于固定除尘袋的管口呈竖直朝上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管管口朝上设置的结构,让在除尘袋内挤压的粉尘能够直接掉回到支管内,尽可能的减少除尘袋内粉尘的挤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支管底部连接有用于存放粉尘的储料罐,所述储料罐顶部与支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储料罐的结构能够让除尘袋内的粉尘掉落其中,然后再将储料罐拆卸下来即可完成对支管内粉尘的清理,使得除尘工作变得简单方便。而且与两个支管配合,可以让其中一个支管进行除尘加工,同时另一个支管关闭,然后可以拆卸关闭状态下支管的储料罐,更换空的储料罐。其中一个支管更换完毕之后将其打开,关闭另一个支管,以此交替,使整台设备在持续工作状态下依旧能够进行排除粉尘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尘袋利用卡箍固定在支管管口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箍的固定结构效果明显,除尘袋直接可以用拧紧卡箍上的螺钉将除尘袋固定,同时也可以拧开卡箍上的额螺钉让除尘袋拆卸出来,实现了除尘袋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仓包括架体,架体内设有用于储存骨料的计量罐,所述计量罐底部设置有用于出料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管口对准传输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计量罐能够精准的进行出料,让精准的质量的骨料进入传输带上,然后再让骨料转移到搅拌罐内加工出精准配比量的混凝土,便于人们对出料量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中出料仓的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中下料斗位置的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中除尘箱上平行与吸尘管轴向的竖直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中除尘箱上垂直于吸尘管轴向的竖直剖视图。

附图标记:1、出料仓;11、架体;12、计量罐;13、出料管;14、固定架;31、传输带;32、搅拌塔;33、搅拌罐;34、下料斗;35、第一开口;36、第二开口;41、除尘箱;42、吸尘管;43、出气管;44、抽气泵;51、支管;52、第一开关阀;53、除尘袋;54、储料罐;55、第二开关阀;56、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搅拌站,包括出料仓1,传输带31、搅拌塔32,搅拌塔32内设置有搅拌罐33,传输带31为皮带且通过电机带动传输带31运动。整个传输带31呈倾斜设置,出料仓1位于搅拌塔32较低一侧的上方,传输带31上面设置有防滑纹路,骨料从出料仓1出料落入到传输带31上,防滑纹路具有一定摩擦力使得骨料顺着倾斜的传输带31进入到较高位置的搅拌塔32内。

如图2所示,出料仓1包括架体11,架体11安装在地面上,架体11内设有用于储存骨料的计量罐12。计量罐12内装填骨料,计量罐12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3、控制出料管13开闭的调节阀,计量罐12内部设置有用于感知计量罐12内部重量的重量传感器,人们可以通过控制箱预设计量罐12内部重量变化的差值进而控制调节阀的开闭,达到精准出料的效果。计量罐12底部设置有用于出料的出料管13,计量罐12的调节阀打开之后,骨料从计量罐12内泄露出来,出料管13的管口对准传输带31,出来的骨料能够进入到传输带31上。

如图3所示,搅拌塔32内设置有用于搅拌的搅拌罐33,搅拌罐33的上方设置有一个下料斗34,下料斗34下方有第一开口35且插入到搅拌罐33内,下料斗34顶部密封且侧边设置有第二开口36,第二开口36供传输带31穿入,骨料从传输带31上落下进入到下料斗34内,然后再进入到搅拌罐33内进行搅拌加工。

下料斗34上面连接有一根吸尘管42,吸尘管42一端与下料斗34内部连通,另一端上连接有除尘箱41,除尘箱41上设置有出气管43,出气管43上设置有抽气泵44,抽气泵44内为调频电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调频电机进行输出功率的调节。抽气泵44抽动气体,气流从下料斗34内经过吸尘管42和除尘箱41然后往外界排放。

吸尘管42位于除尘箱41的端部上设置有两根支管51,气流从吸尘管42内逐步往两根支管51流动,两根支管51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开关阀52,第一开关阀52为电磁阀,人们可以通过控制箱控制第一开关阀52的开闭。两根支管51的管口均为朝上设置,且管口上套设有除尘袋53,除尘袋53由无纺布制成,用于阻碍吸尘管42内的粉尘进入到除尘箱41内。除尘袋53通过卡箍56固定在支管51管口上,卡箍56为带有缺口的环形结构,通过螺钉缩小或者扩大缺口进行夹紧除尘袋53的工作。

每个支管51的管口下方连接有用于存放粉尘的储料罐54,储料罐54顶部与支管51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阀55,第二开关阀55为手动阀,当第二开关阀55打开之后,从支管51上除尘袋53掉落下来的粉尘直接掉入储料罐54内。关闭第二开关阀55之后,储料罐54内部空间密封,人们将储料罐54拆卸下来,进而将粉尘转移走。

在混凝土制备的过程中,出料仓1内的骨料进入到传输带31上,由传输带31带动,使其进入到搅拌塔32内下料斗34内,再进入到搅拌罐33内。同时往搅拌罐33内通入适量的水泥、水进行混合成混凝土。

在传输带31进料的时候,抽气泵44持续的对下料斗34内进行抽气,气流经过除尘袋53的过滤,使得排放出来的气体能够达到环保的标准。在除尘的过程中,如果粉尘较大,可以通过控制箱打开两个支管51的第一开关阀52,进而让两个支管51同时进行除尘加工,如果粉尘较少可以关闭其中一个。

一旦混凝土制备达到一定量之后,可以对储料罐54进行更换操作。在更换的时候,可以让其中一个支管51导通,不影响正常除尘,同时将另一个支管51关闭,然后在关闭第二开关阀55,拆该支管51下卸封闭状态的储料罐54,然后更换上空的储料罐54。更换完毕之后将该支管51的第一开关阀52打开,关闭另一个支管51,以此交替,使整台设备在持续除尘工作状态下依旧能够进行更换储料罐54进行内部粉尘清理的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