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钢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938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组合钢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钢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钢结构集成住宅和架设桥梁方面以它建造快速、高效、节能、安全舒适,尤其是抗震性能优异,已成为住宅和建造桥梁产业必然的发展趋势;但目前钢结构住宅还在发展完善阶段,传统的钢结构主要分为普钢结构的以e钢柱和w、z钢柱为主,另一种是薄壁超轻钢,还有一种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矩形钢;传统的上述三种在防腐上、寿命上、现场安装上、使用科学合理性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普钢结构墙体宽厚、防腐差、热胀冷缩难处理、冷热桥难解决;薄壁超轻钢强度差、易蠕动、工艺复杂;矩形钢内壁使用年限短,建造局限大、防腐困难等不足。

基于此,cn203891241u公开了一种组合钢构,其包括底座、h形钢构和t形钢构,h形钢构安装在底座上,h形钢构由第一支撑钢柱、第二支撑钢柱和第三支撑钢柱组成,第三支撑钢柱一端与第一支撑钢柱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钢柱相连,t形钢构安装在第三支撑钢柱上,第一支撑钢柱和第二支撑钢柱上均设有减震弹簧,第三支撑钢柱内设有加强筋,底座内设有避震器,第一支撑钢柱和第二支撑钢柱上均设有定位孔,第三支撑钢柱两端均设有与定位孔相配合的固定装置。然而,由减震弹簧及避震器形成的减震结构还不能完全应对现实中发生的震动情况,组合钢构装置的抗震性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钢构装置,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够应对现实中发生的震动情况,增强钢构架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组合钢构装置,包括底座、h形钢构和t形钢构,所述h形钢构安装在底座上,所述h形钢构由第一支撑钢柱、第二支撑钢柱和第三支撑钢柱组成,所述第三支撑钢柱一端与第一支撑钢柱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钢柱相连,所述t形钢构安装在第三支撑钢柱上,所述第一支撑钢柱和第二支撑钢柱上均设有减震弹簧,所述第一支撑钢柱和第二支撑钢柱上均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三支撑钢柱两端均设有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的固定装置;所述底座底部连接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包括座板、座筒和支撑件,所述座板紧抵底座;所述座筒包括筒体部和与筒体部一体成型的上延伸部,所述支撑件为套体结构,所述上延伸部伸入所述支撑件内;所述减震器还包括支撑设置在筒体部上并对支撑件形成支撑的第一支撑弹簧和支撑设置在上延伸部上并对支撑件的内底部形成支撑的第二支撑弹簧;所述减震器还包括设置在筒体部内的扭转减震机构,所述支撑件内一体成形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自上延伸部伸入筒体部内与扭转减震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传动配合形成丝杠滑块机构用于将支撑件的上下震动转换为旋转运动,所述第二支撑弹簧外套联动杆设置。

进一步,所述扭转减震机构包括形成于座筒内的减震腔和以可相对转动并轴向两端形成密封的方式设置在减震腔内并形成扭转减震机构的动力输入端的轴套;

所述座筒内部向减震腔内延伸形成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均与轴套的外侧形成紧贴配合并共同将减震腔分隔为第一阻尼腔和第二阻尼腔,所述第一阻尼腔和所述第二阻尼腔内均填充有阻尼液;

所述轴套上成径向对称形成有第一弧形转子体和第二弧形转子体,第一弧形转子体位于第一阻尼腔内并将其分隔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且第一弧形转子体与第一阻尼腔的腔壁间形成有连通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的第一阻尼通道,所述第二弧形转子体位于第二阻尼腔内并将其分隔为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且第二弧形转子体与第二阻尼腔的腔壁间形成有连通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的第二阻尼通道。

进一步,所述上延伸部的上端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二支撑弹簧的弹簧安装槽。

进一步,所述座板的底部形成用于与支撑件配合的配合套,所述支撑件伸入所述配合套内设置,所述支撑件顶端与配合套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撑体。

进一步,所述配合套的内底部与支撑件的顶端形成圆锥面配合,所述弹性支撑体为由金属层和橡胶层按层间隔设置形成的圆锥形橡胶套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t形钢构内设有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与减震弹簧相抵。

进一步,所述h形钢构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供座板置入定位的凹槽。

进一步,所述h形钢构和t形钢构的外表面自内到外依次设有酸洗层、防腐层和耐磨层;所述防腐层包括防腐内层和防腐外层,所述防腐内层为环氧树脂涂层,所述防腐外层为磷化膜层。

进一步,所述防腐内层与防腐外层相对的表面呈相契合的波纹状。

进一步,所述耐磨层为ni-al基合金涂层;所述耐磨层外还设有防潮层,所述防潮层为pvc防水膜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组合钢构装置,由于座板紧抵底座而座筒固定在地面或者专用装置上,减震器可防止外界震动以及钢构在使用时所产生的震动对钢构本体所造成的影响,使得钢构装置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够应对现实中发生的震动情况,增强钢构装置的稳定性;具体地说,通过设置在座筒的上延伸部外侧的第一支撑弹簧和内侧的第二支撑弹簧共同对支撑件形成浮置支撑,在起到减震作用的同时,可大大减少来自座板的震动向座筒传递,且同时由于联动杆与设置在座筒内的扭转减震机构的动力输入端形成丝杠滑块机构,当支撑件感受底座的上下震动时,联动杆会将上下运动转换为扭转减震机构的旋转运动,从而通过扭转减震机构的旋转减震对底座的上下震动进行阻尼减震,大大提高了减震效果;同时,本发明结构紧凑,第一支撑弹簧、第二支撑弹簧和扭转减震机构具有较高的集成性和整体性,且相互间可相互配合形成协同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酸洗层、防腐层和耐磨层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组合钢构装置,包括底座1、h形钢构和t形钢构4,所述h形钢构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h形钢构由第一支撑钢柱21、第二支撑钢柱22和第三支撑钢柱23组成,所述第三支撑钢柱23一端与第一支撑钢柱21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钢柱22相连,所述t形钢构4安装在第三支撑钢柱23上,所述第一支撑钢柱21和第二支撑钢柱22上均设有减震弹簧3,所述第一支撑钢柱21和第二支撑钢柱22上均设有定位孔2a,所述第三支撑钢柱23两端均设有与所述定位孔2a相配合的固定装置5;所述底座1底部连接有减震器7;所述减震器7包括座板71、座筒和支撑件72,所述座板71紧抵底座1;所述h形钢构可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供座板71置入定位的凹槽1a;减震器7位于底座1下方并支撑底座1;由于座板71紧抵底座1而座筒固定在地面或者专用装置上,减震器7可防止外界震动以及钢构在使用时所产生的震动对钢构本体所造成的影响,使得钢构装置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够应对现实中发生的震动情况,增强钢构装置的稳定性。

所述座筒包括筒体部75和与筒体部75一体成型的上延伸部76,所述支撑件72为套体结构,所述上延伸部76伸入所述支撑件72内;所述减震器7还包括支撑设置在筒体部75上并对支撑件72形成支撑的第一支撑弹簧73和支撑设置在上延伸部76上并对支撑件72的内底部形成支撑的第二支撑弹簧74;座筒包括下端盖77、下筒体和上筒体,上筒体上部形成所述上延伸部76,上筒体的下部与下筒体共同形成筒体部75,上延伸部76自下而上伸入支撑件72内设置,第一支撑弹簧73的下端直接支撑固定在上筒体的下部外侧,支撑件72的外部形成环形沉台用于与第一支撑弹簧73的上端支撑配合,第一支撑弹簧73外绕环形沉台和上延伸部76设置。

所述减震器7还包括设置在筒体部75内的扭转减震机构,所述支撑件72内一体成形有联动杆78,所述联动杆78自上延伸部76伸入筒体部75内与扭转减震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传动配合形成丝杠滑块机构用于将支撑件72的上下震动转换为旋转运动,所述第二支撑弹簧74外套联动杆78设置;当底座1的上下震动自座板71传递至支撑件72时,联动杆78会形成上下的同步运动,并联动杆78与扭转减震机构的动力输入端配合将上下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从而驱动扭转减震机构工作进行扭转减震;通过设置在座筒的上延伸部76外侧的第一支撑弹簧73和内侧的第二支撑弹簧74共同对支撑件72形成浮置支撑,在起到减震作用的同时,可大大减少来自座板71的震动向座筒传递,且同时由于联动杆78与设置在座筒内的扭转减震机构的动力输入端形成丝杠滑块机构,当上支撑件72感受底座1的上下震动时,联动杆78会将上下运动转换为扭转减震机构的旋转运动,从而通过扭转减震机构的旋转减震对底座1的上下震动进行阻尼减震,大大提高了减震效果;同时,本发明结构紧凑,第一支撑弹簧73、第二支撑弹簧74和扭转减震机构具有较高的集成性和整体性,且相互间可相互配合形成协同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扭转减震机构包括形成于座筒内的减震腔和以可相对转动并轴向两端形成密封的方式设置在减震腔内并形成扭转减震机构的动力输入端的轴套79;单就座筒而言,减震腔与座筒的内部空腔相连通,在轴套79安装到座筒内时,轴套79的轴向两端外圆周通过密封圈分别与座筒的内腔形成密封,从而使得减震腔形成一个密封的空腔;且轴套79的轴向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座筒配合;

所述座筒内部向减震腔内延伸形成有第一配合部710和第二配合部711,所述第一配合部710和所述第二配合部711均与轴套79的外侧形成紧贴配合并共同将减震腔分隔为第一阻尼腔和第二阻尼腔,所述第一阻尼腔和所述第二阻尼腔内均填充有阻尼液;

所述轴套79上成径向对称形成有第一弧形转子体712和第二弧形转子体713,第一弧形转子体712位于第一阻尼腔内并将其分隔为第一工作腔714和第二工作腔715,且第一弧形转子体712与第一阻尼腔的腔壁间形成有连通第一工作腔714和第二工作腔715的第一阻尼通道716,所述第二弧形转子体713位于第二阻尼腔内并将其分隔为第三工作腔717和第四工作腔718,且第二弧形转子体713与第二阻尼腔的腔壁间形成有连通第三工作腔717和第四工作腔718的第二阻尼通道719;第一弧形转子体712和第二弧形转子体713沿轴套79径向伸入对应的阻尼腔内并将对应的阻尼腔一分为二,当轴套79产生旋转运动时,第一弧形转子体712和第二弧形转子体713在各自的阻尼腔内产生转动,压迫一侧的工作腔内的阻尼液相另一侧的工作腔内流动,从而形成扭转减震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延伸部76的上端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二支撑弹簧74的弹簧安装槽720;第二支撑弹簧74的下端直接落入弹簧安装槽720内形成安装,结构简单且紧凑。

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板71的底部形成用于与支撑件72配合的配合套721,所述支撑件72伸入所述配合套721内设置,所述支撑件72顶端与配合套721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撑体722;即配合套721的内底部与支撑件72的顶端形成圆锥面配合,弹性支撑体722为由金属层和橡胶层按层间隔设置形成的圆锥形橡胶套体结构;在支撑件72与安装板之间形成隔震降噪效果,弹性支撑体包括上下两层橡胶层和设置在橡胶层之间的金属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t形钢构4内设有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液压杆6,所述液压杆与减震弹簧3相抵;通过所设的液压装置与液压杆6,使得本装置在使用中的上升和下降时的安装更加方便,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通过所设的减震弹簧3,可防止t形钢构在工作时与h形钢构之间产生震动以及摩擦,从而损害其自身结构属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h形钢构和t形钢构4的外表面自内到外依次设有酸洗层91、防腐层和耐磨层93;所述防腐层包括防腐内层92a和防腐外层92b,所述防腐内层92a为环氧树脂涂层,所述防腐外层92b为磷化膜层;环氧树脂涂层对碱及大部分溶剂稳定,具有密实、抗水、抗渗漏好、强度高等特点,同时附着力强、可常温操作;环氧树脂涂层设于酸洗层91外,能够具有较大的厚度;磷化膜层是一层不溶性磷酸盐膜(例如可通过磷酸锌溶液处理形成),有效增强部件防锈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腐内层92a与防腐外层92b相对的表面呈相契合的波纹状;防腐内层92a的上表面和防腐外层92b的下表面相贴合,波纹状使得两表面形成起伏的凹槽结构,能够有效提高防腐内层92a与防腐外层92b连接的稳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耐磨层93为ni-al基合金涂层;所述耐磨层93外还设有防潮层94,所述防潮层94为pvc防水膜层;ni-al基合金涂层降低了相关部件与外界之间的摩擦因数,有效提高其耐磨性;ni-al基合金涂层例如可采用cn103215576a所公开的ni-al耐磨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防潮层94可粘贴在耐磨层93上;在钢构装置处于待安装状态时,防潮层防止其受潮。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