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基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8523发布日期:2019-02-12 23:41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基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移动式基站,属于移动网络基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信基站,又名无线基站,是指与用户手机进行通信的低功率无线天线,根据其服务范围大小及用户多少,发射功率从几瓦到上百瓦不等。一般情况下,基站天线被安装在离地面15-50米的建筑物或发射塔上。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cn201120167228.1,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式基站,其包括大梁底盘及与大梁底盘连接的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梁底盘上固定设置机房,机房中分别固定设置用于发电的油机、移动信息设备和可升降通信塔。上述的移动式基站,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在机房内分别设置用于发电的油机、移动信息设备和可升降通信塔,并将三者共同置于可移动机构上,以实现快速移动的目的。另外,在大梁底盘上设置可自由伸缩式的机械支撑脚,加大产品在正常使用工况下的整体稳定性。并且本发明中的可升降通信塔高度可到2.9-17米,无法实现更高的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基站,其结构包括避雷针、天线、风能发电机、移动车厢、车厢门、升降杆、配重块、车底盘、车轮,所述避雷针设于升降杆最顶端,所述天线设于升降杆中上段,所述天线通过电焊与升降杆中上段外表面相连接,所述移动车厢设于车底盘上方,所述移动车厢下表面与车底盘通过电焊连接,所述风能发电机设于移动车厢上方,所述风能发电机贯穿与移动车厢上表面与移动车厢通过电焊垂直连接,所述车厢门设于移动车厢后表面,所述车厢门与移动车厢活动连接,所述配重块设于升降杆下端,所述配重块置于移动车厢内部,所述升降杆贯穿与移动车厢上表面垂直插入移动车厢内部与配重块通过混凝土浇筑连接,所述车轮设于车底盘下方两侧,所述车轮与车底盘活动连接,所述风能发电机由转子叶片、低速旋转轴、发电机舱、尾舵、方向盘、支撑杆组成,所述转子叶片一端与低速旋转轴通过电焊连接,所述转子叶片以低速旋转轴为中心排列成圆形,所述低速旋转轴设于发电机舱前方,所述尾舵设于发电机舱后方,所述尾舵与发电机舱活动连接,所述低速旋转轴、发电机舱、尾舵中心呈一条水平线,所述方向盘设于发电机舱下方,所述方向盘上表面与发电机舱通过电焊连接,所述支撑杆设于方向盘下方,所述支撑杆上端与方向盘下表面中心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下端贯穿与移动车厢上表面嵌入移动车厢内部,所述风能发电机通过支撑杆与移动车厢垂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厢门表面设有通风窗、把手、合页,所述通风窗设于车厢门表面上方,所述把手设于车厢门表面内边缘,所述把手通过电焊固定在车厢门表面,所述合页设于车厢门表面外边缘,所述车厢门通过合页与移动车厢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合页设有4个,每一扇车厢门设有2个。

进一步地,所述天线形状为长方形的板块,其前表面积为0.4-0.8m2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杆总高为15-20m,可升降范围为8-10m。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的材质为混凝土,其重为800-1000kg。

进一步地,所述风能发电装置的发电方式为水平轴风力发电或垂直轴风力发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移动车厢的前上方设有风能发电机,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风及车厢移动产生风力,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为基站需要用电的装置供电,且风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有效遵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移动式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风能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避雷针-1、天线-2、风能发电机-3、移动车厢-4、车厢门-5、升降杆-6、配重块-7、车底盘-8、车轮-9、转子叶片-30、低速旋转轴-31、发电机舱-32、尾舵-33、方向盘-34、支撑杆-35、通风窗-50、把手-51、合页-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式基站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避雷针1、天线2、风能发电机3、移动车厢4、车厢门5、升降杆6、配重块7、车底盘8、车轮9,所述避雷针1设于升降杆6最顶端,所述天线2设于升降杆6中上段,所述天线2通过电焊与升降杆6中上段外表面相连接,所述移动车厢4设于车底盘8上方,所述移动车厢4下表面与车底盘8通过电焊连接,所述风能发电机3设于移动车厢4上方,所述风能发电机3贯穿于移动车厢4上表面与移动车厢4通过电焊垂直连接,所述车厢门5设于移动车厢4后表面,所述车厢门5与移动车厢4活动连接,所述配重块7设于升降杆6下端,所述配重块7置于移动车厢4内部,所述升降杆6贯穿与移动车厢4上表面垂直插入移动车厢4内部与配重块7通过混凝土浇筑连接,所述车轮9设于车底盘8下方两侧,所述车轮9与车底盘8活动连接,所述风能发电机3由转子叶片30、低速旋转轴31、发电机舱32、尾舵33、方向盘34、支撑杆35组成,所述转子叶片30一端与低速旋转轴31通过电焊连接,所述转子叶片30以低速旋转轴31为中心排列成圆形,所述低速旋转轴31设于发电机舱32前方,所述尾舵33设于发电机舱32后方,所述尾舵33与发电机舱32活动连接,所述低速旋转轴31、发电机舱32、尾舵33中心呈一条水平线,所述方向盘34设于发电机舱32下方,所述方向盘34上表面与发电机舱32通过电焊连接,所述支撑杆35设于方向盘34下方,所述支撑杆35上端与方向盘34下表面中心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35下端贯穿与移动车厢4上表面嵌入移动车厢4内部,所述风能发电机3通过支撑杆35与移动车厢4垂直连接,所述车厢门5表面设有通风窗50、把手51、合页52,所述通风窗50设于车厢门5表面上方,所述把手51设于车厢门5表面内边缘,所述把手51通过电焊固定在车厢门5表面,所述合页52设于车厢门5表面外边缘,所述车厢门5通过合页52与移动车厢4活动连接,所述合页52设有4个,每一扇车厢门5设有2个,所述天线2形状为长方形的板块,其前表面积为0.4-0.8m2,所述升降杆6总高为15-20m,可升降范围为8-10m,所述配重块7的材质为混凝土,其重为800-1000kg,所述风能发电机3的发电方式为水平轴风力发电或垂直轴风力发电。

本发明所说的风能发电装置是指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的动力机械,又称风车。广义地说,它是一种以太阳为热源,以大气为工作介质的热能利用发动机。风力发电利用的是自然能源。相对柴油发电要好的多。但是若应急来用的话,还是不如柴油发电机。风力发电不可视为备用电源,但是却可以长期利用。

当使用者想使用本发明的时候,将风能发电机固定在移动车厢上方,用电线与需要用电的装置连接好,当有风或是车子移动产生的相对风时,风能发电机即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为这些设备供电。

本发明的避雷针-1、天线-2、风能发电机-3、移动车厢-4、车厢门-5、升降杆-6、配重块-7、车底盘-8、车轮-9、转子叶片-30、低速旋转轴-31、发电机舱-32、尾舵-33、方向盘-34、支撑杆-35、通风窗-50、把手-51、合页-52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不能,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风及车厢移动产生风力,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为基站需要用电的装置供电,且风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有效遵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风能发电机3由转子叶片30、低速旋转轴31、发电机舱32、尾舵33、方向盘34、支撑杆35组成,所述转子叶片30一端与低速旋转轴31通过电焊连接,所述转子叶片30以低速旋转轴31为中心排列成圆形,所述低速旋转轴31设于发电机舱32前方,所述尾舵33设于发电机舱32后方,所述尾舵33与发电机舱32活动连接,所述低速旋转轴31、发电机舱32、尾舵33中心呈一条水平线,所述方向盘34设于发电机舱32下方,所述方向盘34上表面与发电机舱32通过电焊连接,所述支撑杆35设于方向盘34下方,所述支撑杆35上端与方向盘34下表面中心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35下端贯穿与移动车厢4上表面嵌入移动车厢4内部,所述风能发电机3通过支撑杆35与移动车厢4垂直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