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张拉机构中的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430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张拉机构中的板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张拉机构中的板材。



背景技术:

目前,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例如管桩、方桩、t型桩等是重要的桩基材料,其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和构建物的基础工程上,如高层建筑、公共建筑、一般工业、民用建筑、港口、码头、高速公路、桥梁等领域。当用混凝土浇灌桩时,需要经过一个很重要的工序,即张拉工序。

在张拉时,通常是利用固定板对受拉模块一端锚固,另一端利用张拉板张拉位移,在位移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受拉模块的运动轨迹保持一致,不得发生偏移,否则将导致受拉模块倾斜,也即钢棒或者钢绞线弯曲,导致张拉不合格或者失败,影响管桩质量。另外,当需要利用一副模具同时制造多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时,还需采用连接装置实现钢筋笼对接,其连接装置是指共桩连接板。

但是,传统张拉技术方案中形成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经常出现张拉螺母外漏,导致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对接时,张拉螺母相互接触,导致张拉螺母受损,甚至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面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张拉机构中的板材,旨在利用其凸出结构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成型过程中,张拉螺母下沉入至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不外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张拉机构中的板材,包括板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本体包括:

-若干第一通孔,其贯穿所述板材本体,沿所述板材本体的端面呈均匀间隔分布;

-适于与张拉螺母的端面对应抵接的第一凸起结构,其至少部分沿所述板材本体的端面向外延伸凸起,并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设置,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连接安装时,一连接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张拉螺母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张拉机构中的板材,其中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直接整体形成于所述板材本体的端面上,其底端面与所述板材本体的端面相连接,并沿所述板材本体的端面向外延伸凸起形成与所述张拉螺母的端面相抵接的顶端面。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张拉机构中的板材,其中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底端面与所述板材本体的端面焊接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张拉机构中的板材,其中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板材本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张拉机构中的板材,其中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包括镶套,所述镶套内设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与所述镶套相对应的镶座,所述镶套对应镶嵌固定连接于所述镶座内,且所述镶套的顶端面向外延伸突出于所述板材本体端面。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张拉机构中的板材,其中所述镶套的顶端面沿所述板材本体的端面水平向外延伸形成一适于与所述板材本体端面相抵接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另一端面与所述张拉螺母的端面对应抵接。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张拉机构中的板材,其中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突出于所述板材本体端面至少1mm。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张拉机构中的板材,其中所述板材本体的中心部位处还设有向外突出的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位于所述板材本体的同一侧。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张拉机构中的板材,其中所述板材本体呈圆形或方形或t形。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张拉机构中的板材,其中该板材为管桩张拉机构中的张拉板或固定板或共桩连接板。

较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该技术方案在张拉时,先将板材本体对应与钢筋笼上的张拉螺母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固定,然后再通过张拉机构实施张拉,由于在板材本体上设置与张拉螺母一一对应抵接的第一凸起结构,第一凸起结构突出于板材本体的水平端面,使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成型过程中,张拉螺母的端面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成型的端面之间存在一定间隔空隙,即使得张拉螺母下沉入至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不外露,并在张拉螺母的端面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成型的端面之间间隔空隙形成一凹槽,一方面,张拉螺母下沉至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可有效避免构件在对接过程中螺母间的接触,从而杜绝构件在对接过程中或在施工过程中对螺母或构件本身的伤害,另一方面,形成的凹槽可以提供一个容置腔,在构件对接时可以用于方便存放容纳环氧树脂等化学剂,起到防腐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张拉板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本发明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图3中aa向剖视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图5中a区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本发明图5中b区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发明板材与张拉螺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发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成型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发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对接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图1~图12所示,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张拉机构中的板材100,包括板材本体1,板材本体1包括:

若干第一通孔10,其贯穿板材本体1,沿板材本体1的端面呈均匀间隔分布;

适于与张拉螺母5的端面对应抵接的第一凸起结构2,其至少部分沿板材本体1的端面向外延伸凸起,并与第一通孔10一一对应设置,还设有与第一通孔10相对应的第二通孔20;

连接安装时,连接螺栓4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20,与张拉螺母5固定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是指预制管桩、预制方桩、预制t型桩等,板材100为管桩张拉机构中的张拉板(如图1所示)或固定板(如图3所示)或共桩连接板,其对应可呈圆形或方形或t形。

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该技术方案在张拉时,先将板材本体1对应与钢筋笼上的张拉螺母5通过连接螺栓4连接固定,然后再通过张拉机构实施张拉,由于在板材本体1上设置与张拉螺母4一一对应抵接的第一凸起结构2,第一凸起结构2突出于板材本体1的水平端面,使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成型过程中,张拉螺母5的端面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成型的端面之间存在一定间隔空隙,即使得张拉螺母下沉入至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不外露,并在张拉螺母的端面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成型的端面之间间隔空隙形成一凹槽6,一方面,张拉螺母5下沉至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可有效避免构件在对接过程中螺母间的接触,从而杜绝构件在对接过程中或在施工过程中对螺母或构件本身的伤害,另一方面,形成的凹槽6可以提供一个容置腔,在构件对接时可以用于方便存放容纳环氧树脂等化学剂,起到防腐功效。

至于第一凸起结构2具体结构形式多样,本发明根据实际生产和施工情况列举如下三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一凸起结构2直接整体形成于板材本体1的端面上,其底端面21与板材本体1的端面相连接,并沿板材本体1的端面向外延伸凸起形成与张拉螺母5的端面相抵接的顶端面22。

更具体地,第一凸起结构2的底端面21与板材本体1的端面可以采用焊接连接。

此外,第一凸起结构2还可以与板材本体1成一体成型式结构,即第一凸起结构2可以是板材本体1通过车削或铣削方式在板材本体1上成型出来。

〖实施例2〗

上述实施例1中的第一凸起结构2存在磨损后不可更换的问题。此外,突出部分需要耐磨损,需要经过热处理,该方案不方便局部热处理,特别是,当第一凸起结构2与板材本体1成一体成型式结构时,若整体热处理后再加工则加工难度很大,若加工后再热处理则会出现仅表面3~5mm有热处理效果,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因此,如图8所示,第一凸起结构2包括镶套23,镶套23内设第二通孔20,第一通孔10内设与镶套23相对应的镶座24,镶套23对应镶嵌固定连接于镶座24内,且镶套23的顶端面向外延伸突出于板材本体1端面。

该技术方案中镶套23与镶座24过盈配合,镶套23采用压入方式嵌入镶座24中,较上述实施例1,板材本体1(如张拉板、固定板等)可采用普通强度的钢材,而只需要镶套23采用经过热处理加工的钢材,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当镶套23磨损后还可以敲出更换。当然,在此方案中板材本体1和镶套23可以是钢材也可以是其他材料制作而成。而且,镶套23与镶座24的连接方式还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

〖实施例3〗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2结构和原理基本相似,其不同在于:镶套23的顶端面沿板材本体1的端面水平向外延伸形成一适于与板材本体1端面相抵接的抵接部25,抵接部25的另一端面与张拉螺母5的端面对应抵接。

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凸起结构2突出于板材本体1端面至少1mm。

除此之外,板材本体1的中心部位处还设有向外突出的第二凸起结构3,第二凸起结构3与第一凸起结构2位于板材本体1的同一侧。

第二凸起结构3作用在于提高张拉板及固定板的强度,同时在离心时,泥浆会留在凸起结构形成的槽里,避免泥浆从张拉板及固定板的孔缝中流出,影响整体车间的整洁性。

当然,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