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金柱脚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9431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五金柱脚连接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木结构柱脚五金件多为现场焊接,因为基础预埋施工时精度不够,所以如果用螺栓连接基本上对不上预留孔洞,但焊接又会有耐久性差,防锈不到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五金柱脚连接件,该五金柱脚连接件解决了因施工现场由施工误差导致无法固定安装梁柱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柱脚连接件的固定能力。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五金柱脚连接件,包括底板、预埋件、槽板、第一立板、第二立板;所述预埋件、底板、槽板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槽板上有螺孔,底板上有槽,螺栓穿过槽板上的螺孔固定在底板上的槽中;所述槽板上安装有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中部交叉;所述底板上的槽为条形的调节槽。

所述第一立板在中线位置由下至上开有条形槽孔。

所述第二立板在中线位置由上至下开有条形槽孔。

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条形槽孔均为中线长度的一半。

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交叉呈“十”字状,相互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所述调节槽中部有向调节槽侧面外凸的圆弧结构。

所述槽板上的螺孔为条形孔。

所述条形孔的条状延伸方向与调节槽的条状延伸方向相垂直。

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的孔,且多个用于固定的孔以垂直线性分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了因施工现场由施工误差导致无法固定安装梁柱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柱脚连接件的固定能力,进而为木结构的安全性提供一份可靠的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种改进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种改进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上半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7是图5的下半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中:11-底板,12-预埋件,13-定位螺钉,14-调节槽,15-面板,21-槽板,22-第一立板,23-第二立板,24-条形孔,25-横限位板,26-外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五金柱脚连接件,包括底板11、预埋件12、槽板21、第一立板22、第二立板23;所述预埋件12、底板11、槽板21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槽板21上有螺孔,底板11上有槽,螺栓穿过槽板21上的螺孔固定在底板11上的槽中;所述槽板21上安装有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中部交叉;所述底板11上的槽为条形的调节槽14。

所述第一立板22在中线位置由下至上开有条形槽孔。

所述第二立板23在中线位置由上至下开有条形槽孔。

所述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的条形槽孔均为中线长度的一半。

所述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交叉呈“十”字状,相互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所述调节槽14中部有向调节槽14侧面外凸的圆弧结构。

所述槽板21上的螺孔为条形孔24。

所述条形孔24的条状延伸方向与调节槽14的条状延伸方向相垂直。

所述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的孔,且多个用于固定的孔以垂直线性分布。

由此,本发明主要由预埋底板和上部柱脚件组成,预埋底板上有x方向槽,槽下预装了给预埋六角螺栓的螺母在x方向移动的空间,也可以防止浇筑时倒灌砂浆阻碍螺栓的调节;上部柱脚件的底板留有y方向的条形孔,如此x和y方向的调节配合可保证木柱在上部校正时有一定的调节空间,这样既能保证柱脚与预埋件使用螺栓连接,无需现场进行焊接,又解决的因基础施工螺栓预埋不准无法校正立柱水平位置的问题,解决了因施工现场由施工误差导致无法固定安装梁柱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柱脚连接件的固定能力,进而为木结构的安全性提供一份可靠的保证。

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如图4所示一种五金柱脚连接件,包括底板11、预埋件12、槽板21、第一立板22、第二立板23;所述预埋件12、底板11、槽板21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槽板21上有螺孔,底板11上有槽,螺栓穿过槽板21上的螺孔固定在底板11上的槽中;所述槽板21上安装有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中心位置交错设置;所述底板11上的槽为条形的调节槽14;所述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横截面均呈“十”字状,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相互之间的夹角为45°角。

所述第一立板22在中心位置由下至上开有条形槽孔。

所述第二立板23在中心位置由上至下开有条形槽孔。

所述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的条形槽孔均为中线长度的一半。

所述调节槽14中部有向调节槽14侧面外凸的圆弧结构。

所述槽板21上的螺孔为条形孔24。

所述条形孔24的条状延伸方向与调节槽14的条状延伸方向相垂直。

所述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的孔,且多个用于固定的孔以垂直线性分布。

由此,在本发明的该改进方案中,主要由预埋底板和上部柱脚件组成,上部柱脚件上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交错成八个方向的延伸分支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十字结构更稳定更高精度,而且当需要十字结构时由于条形槽孔的结构使得很轻易就可以拆下其中一个以得到第一立板22或第二立板23单一构成的十字结构,适用性极高;预埋底板上有x方向槽,槽下预装了给预埋六角螺栓的螺母在x方向移动的空间,也可以防止浇筑时倒灌砂浆阻碍螺栓的调节;上部柱脚件的底板留有y方向的条形孔,如此x和y方向的调节配合可保证木柱在上部校正时有一定的调节空间,这样既能保证柱脚与预埋件使用螺栓连接,无需现场进行焊接,又解决了因基础施工螺栓预埋不准无法校正立柱水平位置的问题,解决了因施工现场由施工误差导致无法固定安装梁柱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柱脚连接件的固定能力,进而为木结构的安全性提供一份可靠的保证。

实施例3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改进方案,如图5至图7所示,包括底板11、预埋件12、面板15、槽板21、第一立板22、第二立板23;所述预埋件12、底板11、槽板21、面板15由下至上依次固定,槽板21上有条形孔24,底板11上有槽,定位螺钉13穿过槽板21上的条形孔24和底板11上的槽固定于预埋件12顶端;所述槽板21上安装有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中部交叉;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外边沿上有水平开口,水平开口处卡装有横限位板25,除该水平开口外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上平整无孔;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交叉呈“十”字状,相互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所述第一立板22在中线位置由上至下开有条形卡槽;第二立板23在中线位置由下至上开有条形卡槽,第一立板22通过条行卡槽卡装固定。

所述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的条形槽孔均为中线长度的一半。

所述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外端面上还固定有外挡板26。

所述底板11上的槽为条形的调节槽14。

所述调节槽14中部有向调节槽14侧面外凸的圆弧结构。

所述外挡板26宽度大于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宽度的1/4。

所述条形孔24的条状延伸方向与调节槽14的条状延伸方向相垂直。

所述横限位板25宽度不小于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宽度的1/3。

由此,该改进方案主要由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组成,上半部分主要由第一立板22、第二立板23的结构设置直接对木结构柱脚进行限位固定,中间以面板15固定于地面分割,下半部分主要由底板11和预埋件12埋入地面以间接对木结构柱脚进行固定;由图6可见,第一立板22可拆下,以便可以适用于板状木结构柱脚的情况;安装时,对木结构柱脚进行锯切开槽,然后将木结构柱脚卡装于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的“十”字状结构上,由外挡板26限位,之后将横限位板25插入即可。

另一方面,实践中还发现,不仅螺钉穿入木结构柱脚中时可能造成无法有效固定,而且底板11下方用于固定的螺母也可能产生松动,因此基于“对木结构柱脚进行有效固定”的目的,定位螺钉13穿过槽板21上的条形孔24和底板11上的槽固定于预埋件12顶端,定位螺钉13和预埋件12螺纹配合进一步确保对木结构柱脚的有效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