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式龙骨连接的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0825发布日期:2019-06-19 00:00阅读:814来源:国知局
卡式龙骨连接的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卡式龙骨连接的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内墙体制作常常采用轻金属龙骨和石膏板进行现场施工,这导致施工现场凌乱,且废料、边角料等建筑垃圾过多,并不适合墙体可拆装的循环利用,而且现场用工量较大、人工成本过高、施工尺寸精度较低。

为响应国家对新型建筑的绿色环保、工厂化、快速化、可拆装、材料循环利用的政策指导方针,目前急需大力发展新型装配式墙体技术。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墙体单元中的龙骨连接结构存在有结构稳定性差和生产成本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卡式龙骨连接的墙体结构,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装配墙体单元中龙骨连接结构的结构稳定性差以及生产成本高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卡式龙骨连接的墙体结构,包括设置在墙体框架两侧的龙骨单元和用于连接框架两侧龙骨单元的双向卡扣龙骨;

所述龙骨单元包括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多根卡式龙骨,所述卡式龙骨的底板设置为石膏板的安装平面;所述卡式龙骨包括第一底板和对称设置在第一底板两侧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远离第一底板的边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匹配双向卡扣龙骨的卡接部;

所述双向卡扣龙骨水平设置,所述双向卡扣龙骨包括对称设置在两侧的第一挂接部和第二挂接部,所述第一挂接部用于连接墙体框架一侧的卡式龙骨的卡接部,所述第二挂接部用于连接墙体框架另一侧的卡式龙骨的卡接部。

上述卡式龙骨连接的墙体结构,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双向卡扣龙骨包括工字型本体,所述工字型本体两侧的四个边部均设置有向内侧弯折的弯折边;

所述工字型本体一侧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弯折边构成第一挂接部,另一侧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弯折边构成第二挂接部。

上述卡式龙骨连接的墙体结构,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双向卡扣龙骨的第一挂接部至少连接两根卡式龙骨。

上述卡式龙骨连接的墙体结构,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位于墙体框架两侧且相对设置的两根卡式龙骨通过至少两根双向卡扣龙骨连接,双向卡扣龙骨沿竖直方向均布设置。

上述卡式龙骨连接的墙体结构,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双向卡扣龙骨为折弯成型构件。

上述卡式龙骨连接的墙体结构,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工字型本体的中间竖板包括两层叠加设置的板材。

上述卡式龙骨连接的墙体结构,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两层叠加设置的板材之间设置有多个辊压成型的凸起和凹槽。

上述卡式龙骨连接的墙体结构,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两层叠加设置的板材之间设置有螺纹连接构件。

上述卡式龙骨连接的墙体结构,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还包括石膏板;

所述石膏板铺设在所述龙骨单元远离彼此的外侧面,所述石膏板通过自攻螺钉与所述卡式龙骨的底板连接。

上述卡式龙骨连接的墙体结构,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还包括填充板材;

所述填充板材设置在两个龙骨单元之间。

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可通过优选设置的龙骨单元,能够实现龙骨之间的便捷连接操作,也能够有效提高墙体单元的结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墙体结构组装前的左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墙体结构组装后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龙骨单元连接状态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双向卡扣龙骨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双向卡扣龙骨的立体图;

图示说明:

1-石膏板,2-卡式龙骨,3-双向卡扣龙骨,31-竖板,32-横板,33-第一挂接部,34-第二挂接部,35-弯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卡式龙骨连接的墙体结构,包括设置在墙体框架两侧的龙骨单元和用于连接框架两侧龙骨单元的双向卡扣龙骨3。

具体操作中,可通过上述双向卡扣龙骨3的设置,能够实现两侧龙骨单元之间的便捷连接操作,同时还能够实现横撑龙骨所实现的横撑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墙体的结构稳定性,也能够有效提高实际的组装效率,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过多杂散龙骨连接件的应用,进而降低墙体结构的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中,上述龙骨单元包括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多根卡式龙骨2,卡式龙骨2的底板设置为石膏板1的安装平面;卡式龙骨2包括第一底板和对称设置在第一底板两侧的第一侧板,第一侧板远离第一底板的边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匹配双向卡扣龙骨3的卡接部。

具体操作中,上述卡式龙骨2的设置,能够有效替代现有技术中的竖龙骨,能够实现墙体的便捷组装操作;同时,上述卡式龙骨2的底板,能够实现石膏板1的便捷安装;进一步的,上述卡接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卡槽,上述卡槽能够有效卡紧双向卡扣龙骨3的相应部位,能够有效提高组装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双向卡扣龙骨3水平设置,双向卡扣龙骨3包括对称设置在两侧的第一挂接部33和第二挂接部34,第一挂接部33用于连接墙体框架一侧的卡式龙骨2的卡接部,第二挂接部34用于连接墙体框架另一侧的卡式龙骨2的卡接部。

具体操作中,上述双向卡扣龙骨3,不仅能够实现目前双向卡扣件所实现的墙体两侧龙骨的连接作用,也能够实现目前横撑龙骨所实现的横撑作用;即,上述双向卡扣龙骨3能够有效保证墙体两侧龙骨单元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也能够有效保证墙体两侧的龙骨单元的内部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位于墙体框架两侧且相对设置的两根卡式龙骨2通过至少两根双向卡扣龙骨3连接,双向卡扣龙骨3沿竖直方向均布设置。

具体操作中,如图2所示,位于墙体框架两侧且相对设置的两根卡式龙骨2之间通过三根双向卡扣龙骨3连接;上述通过多根双向卡扣龙骨3的连接设置,能够有效保证两侧龙骨单元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能够有效提高墙体的内部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上述双向卡扣龙骨3的第一挂接部33至少连接两根卡式龙骨2。

具体操作中,如图3所示,双向卡扣龙骨3的第一挂接部33连接有一侧龙骨单元中的三根卡式龙骨2;相应的,双向卡扣龙骨3的第二挂接部34可对应连接有另一侧龙骨单元中的三根卡式龙骨2。上述同时连接有多根卡式龙骨2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相邻卡式龙骨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能够有效提高龙骨单元的内部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上述墙体结构还包括石膏板1,石膏板1铺设在龙骨单元远离彼此的外侧面;具体操作中,上述石膏板1通过自攻螺钉与卡式龙骨2的底板连接。

本实施例中,上述墙体结构还包括填充板材;填充板材设置在两个龙骨单元之间;具体操作中,上述填充板材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墙体结构整体的综合性能,如防潮性能、隔音性能以及保温性能等。

结合图4以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述双向卡扣龙骨3包括工字型本体,工字型本体两侧的四个边部均设置有向内侧弯折的弯折边35;工字型本体一侧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弯折边35构成第一挂接部33,另一侧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弯折边35构成第二挂接部34。

具体操作中,上述工字型本体包括位于中间的竖板31、分别设置在竖板31顶端和底端的两个横板32;两个横板32与一个竖板31构成工字型连接结构。上述两个横板32平行于双向卡扣龙骨延伸方向的四个侧边即为工字型本体的四个边部;上述横板32的两个侧边均设置有向内侧弯折的弯折边35,以配合卡式龙骨2的卡接部。

本实施例中,可将墙体框架一侧的多根卡式龙骨2放置在预设位置,进而可将双向卡扣龙骨3的第一挂接部33同时挂接在卡式龙骨2对应的卡接部上;然后,可将墙体框架另一侧的多根卡式龙骨2放置在对应位置,并将多根卡式龙骨2的对应卡接部插入到双向卡扣龙骨3的第二挂接部34上,以构成完整的墙体框架。

本实施例中,上述双向卡扣龙骨3为折弯成型构件,上述工字型本体的中间竖板31包括两层叠加设置的板材。

具体操作中,上述双向卡扣龙骨3可以通过一张弯折的板材通过多次折弯构成;基于整张板材折弯的特性,将会使得工字型本体的中间竖板31为双层板材;为了能够提高双向卡扣件的结构稳定性,上述两层叠加设置的板材之间设置有多个辊压成型的凸起和凹槽;上述彼此相互辊压成型的凸起和凹槽能够形成相应的连接限位操作,能够有效提高双向卡扣龙骨3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上述双向卡扣龙骨3可以通过两张板材折弯形成;即通过两张c型结构的板材连接而成,相互连接的部位则构成工字型本体的中间竖板31;相互连接的部位也包括两层板材,上述两层板材之间可以设置前述的辊压成型的凸起和凹槽结构,也可以设置螺纹连接构件,以保证双向卡扣龙骨3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虽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任何本发明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