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接缝防水外墙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7767发布日期:2018-06-12 19:26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接缝防水外墙的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工业化是随西方工业革命出现的概念。日本、欧美及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工业化应用水平已超过65%。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建筑工业化也在不断进步,但是由于技术不够成熟,这些建筑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隔音效果差、外墙渗漏等问题,导致我国建筑工业化进程缓慢。

目前外墙防水方法有两种:空腔防水和材料防水。空腔防水受预制墙板精度偏差以及施工过程影响较大,实际工程中空腔防水经常失效;材料防水受接触面灰尘、材料耐久性及后期密封材料的维护更换影响较大,时间久了,外墙也会经常渗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防水技术,作为材料防水和结构自防水的技术结合,为建筑外墙防水提供了两道防线,适合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可有效解决使用目前的防水技术造成的种种弊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接缝防水外墙的结构,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和预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外侧设有保温材料,所述保温材料的外侧覆盖混凝土保护层,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包括上层外墙和下层外墙,所述所述上层外墙的墙体下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埋设有止水橡胶棒和截水凹槽,所述下层外墙的

墙体上端设有凸榫,在凸榫上埋设有截水凹槽。

优选的,所述上层外墙的墙体底部埋设有钢筋连接套筒,所述下层外墙的墙体顶部埋设有墙体纵筋。

优选的,所述凹槽为锲形凹槽,所述凸榫与凹槽相契合。

优选的,所述截水凹槽的数量为2个,所述截水凹槽的槽口相对。

优选的,所述止水胶塞的数量为2个,并分别设置在两个截水凹槽的两侧。

本发明安装方便,可有效提高工程效率,减少工程造价,其建筑外墙设有止水橡胶棒和截水凹槽,充分保证的外墙接缝处对防水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出示了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2.保温材料、3.混凝土保护层、4.墙体纵筋、5.钢筋连接套筒、6.截水凹槽、7.止水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接缝防水外墙的结构,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1和预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3,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1外侧设有保温材料2,所述保温材料2的外侧覆盖混凝土保护层3,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1包括上层外墙和下层外墙,所述所述上层外墙的墙体下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埋设有止水橡胶棒7和截水凹槽6,所述下层外墙的墙体上端设有凸榫,在凸榫上埋设有截水凹槽6。

其中,所述上层外墙的墙体底部埋设有钢筋连接套筒5,所述下层外墙的墙体顶部埋设有墙体纵筋4;所述凹槽为锲形凹槽,所述凸榫与凹槽相契合;所述截水凹槽6的数量为2个,所述截水凹槽6的槽口相对;所述止水胶塞7的数量为2个,并分别设置在两个截水凹槽6的两侧。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a)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1、保温材料2、混凝土保护层3直接在工厂内整体生产制作,制作时在上层外墙的墙体下端预留锲形凹槽,在凹槽上按图示预留截水凹槽6和止水橡胶棒7,在下层外墙的墙体上端制作凸榫,在凸榫上预留截水凹槽6。

(b)安装下层外墙,将制作好的外墙在现场吊装就位后,按照设计要求施工钢筋混凝土楼板,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准备安装上层外墙。

(c)安装上层外墙前,先将下层墙体凸榫部分清理干净,保证不残留灰尘等杂物。然后将墙体纵筋4和钢筋连接套筒5对准吊装。待以上步骤完成后,上层墙体预埋的止水胶塞7通过挤压下层墙体的凸榫形成第一道防水,墙体下端凹槽与上端凸榫通过预留的截水凹槽形成第二道防水。为保证建筑外墙美观,可在上下层外墙接缝处用高一等级的砂浆进行填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