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伸缩式临边部位防护栏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4965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可伸缩式临边部位防护栏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伸缩式临边部位防护栏杆。



背景技术:

在施工中门、窗、洞口部位存在坠落危险,故需要设置防护栏杆,据以往施工经验,在施工过程中,不同门窗洞口尺寸不一,洞口样式纷杂,需要根据现场的洞口尺寸切割钢管,工作效率低下,防护用钢管大量切割成品管材,且往往是一次性防护,即重复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根据现场的洞口尺寸切割钢管,工作效率低下,防护用钢管大量切割成品管材,重复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伸缩式临边部位防护栏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可伸缩式临边部位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一、套管二、固定螺栓、U形固定件,套管一的内径大于套管二,套管一侧壁上设有矩形开口,套管二侧壁上设有若干螺栓孔,U形固定件的上口两延展边上各有一个螺栓插孔,套管二插设于套管一内,螺栓孔与矩形开口对应,通过固定螺栓穿入螺栓孔后将套管一与套管二固定连接后插设于两个U形固定件的中间插孔中。

所述套管一为直径为48-100mm的钢管,长度为200-2000mm。

所述套管二为直径为42-92mm钢管,长度为200-2000mm。

所述矩形开口的长度为100-1000mm,宽度为10-25mm。

所述螺栓孔为4-10个,直径为5-10mm,各螺栓孔之间的距离为200-400mm

所述U形固定件上的插孔直径为5—15mm。

本实用新型针对不同的临边洞口同样适用,可重复利用率高;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施工人员乐于使用;省去每次切割钢管的环节,工作效率高,功能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套管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套管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U形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效果图。

图中:1-套管一、2-套管二、3-固定螺栓、4-U形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可伸缩式临边部位防护栏杆,包括套管一1、套管二2、固定螺栓3、U形固定件4,套管一1的内径大于套管二2,套管一1为长度200mm,直径为48mm的钢管,套管二2为长度200mm,直径为42mm的钢管,如图1所示,套管一1侧壁上设有长度为100mm,宽度为10mm的矩形开口,如图2所示,套管二2侧壁上设有4个直径为5mm的螺栓孔,各螺栓孔之间的距离为200mm,如图3、图4所示,U形固定件4的上口两延展边上各有一个直径为5mm的螺栓插孔,套管二2插设于套管一1内,螺栓孔与矩形开口对应,通过固定螺栓3穿入螺栓孔后将套管一1与套管二2固定连接后插设于两个U形固定件4的中间插孔中。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U形固定件4用膨胀螺丝固定到墙体上,将套管二2插入套管一1中,根据需要用固定螺栓3实现长度的可调整,长度调整好后,插入两个U形固定件4中间的插孔中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可伸缩式临边部位防护栏杆的各部分结构与连接关系均与实施例1中相同,不同的技术参数为:

1)套管一1为长度1100mm,直径为74mm的钢管;

2)套管二2为长度1100mm,直径为67mm的钢管;

3)矩形开口的长度为550mm,宽度为18mm;

4)套管二2侧壁上设有7个直径为8mm的螺栓孔,各螺栓孔之间的距离为300mm;

5)U形固定件4的上口两延展边上各有一个直径为10mm的螺栓插孔。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可伸缩式临边部位防护栏杆的各部分结构与连接关系均与实施例1中相同,不同的技术参数为:

1)套管一1为长度2200mm,直径为100mm的钢管;

2)套管二2为长度2200mm,直径为92mm的钢管;

3)矩形开口的长度为1000mm,宽度为25mm;

4)套管二2侧壁上设有10个直径为10mm的螺栓孔,各螺栓孔之间的距离为400mm;

U形固定件4的上口两延展边上各有一个直径为15mm的螺栓插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