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块和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718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建筑模块和建筑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建筑模块和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包括构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制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以挡土墙为例,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筑物。现有的各种形式的挡土墙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浆砌石、混凝土等类别。但无论是浆砌石还是混凝土挡土墙,目前大多是现场砌筑(浇筑),不符合环保要求,且施工工艺工期较长,现场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城市道路—装配式挡土墙》(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7MR402)所涉及的装配式挡土墙,采用现浇基础、预制面板和预制肋板组合拼装的结构型式,从一定意义上解决了施工进度问题,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该种装配式挡土墙的基础仍需现场浇筑,工期相对较长;其次,肋板与基础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不仅增加了现场施工工序,而且使得连接板的防腐处理成为挡土墙的薄弱环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建筑模块和建筑结构,其能够快速装配,无需现场浇筑,施工工期短,施工质量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模块,该建筑模块由混凝土一体制成并包括:

底板,该底板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具有横向连接侧,该横向连接侧的顶面和/或底面设置有水平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横向夹板;

支撑板,该支撑板从所述底板竖直向上延伸并具有侧向连接侧和竖向连接侧,所述侧向连接侧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竖直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侧向夹板,所述竖向连接侧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竖向夹板,所述竖向夹板彼此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横向连接侧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金属加固件,该第一金属加固件邻近所述横向夹板;

所述侧向连接侧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金属加固件,该第二金属加固件邻近所述侧向夹板;和/或

所述竖向连接侧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三金属加固件,该第三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竖向夹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横向连接侧的顶面和底面设置有间隔开的横向夹板,所述第一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横向夹板之间;和/或

所述侧向连接侧的两个侧面设置有彼此间隔的侧向夹板,所述第二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侧向夹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建筑模块还包括肋板,该肋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和支撑板之间,且所述肋板的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肋夹板,该肋夹板彼此间隔开,且所述肋夹板之间的空间与所述竖向夹板之间的空间相通。

优选地,所述肋板的顶面设置有第四金属加固件,该第四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肋夹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加固件、第二金属加固件、第三金属加固件或第四金属加固件包括钢筋笼和/或工字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建筑结构,该建筑结构包括多个建筑模块,所述建筑模块由混凝土一体制成并包括:

底板,该底板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具有横向连接侧,该横向连接侧的顶面和/或底面设置有水平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横向夹板;

支撑板,该支撑板从所述底板竖直向上延伸并具有侧向连接侧和竖向连接侧,所述侧向连接侧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竖直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侧向夹板,所述竖向连接侧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竖向夹板,所述竖向夹板彼此间隔设置,

多个所述建筑模块通过所述横向夹板和所述侧向夹板沿水平方向相互拼接,且形成的所述横向夹板之间的空间与所述侧向夹板之间的空间以及所述竖向夹板之间的空间相通。

优选地,所述建筑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多个建筑模块上方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面板,该面板竖直向上延伸且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多个建筑模块相等,所述面板的底端装配于所述多个建筑模块的所述竖向夹板之间。

优选地,每个所述建筑模块还包括肋板,该肋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和支撑板之间,且所述肋板的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肋夹板,该肋夹板彼此间隔开,且所述肋夹板之间的空间与所述竖向夹板之间的空间相通;

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面板的多个支撑件肋板,所述支撑件肋板的个数与所述肋板相等且分别位于所述肋板的上方,所述支撑件肋板的底端装配于所述肋板的肋夹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面板的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面夹板,所述面夹板彼此间隔设置;

所述支撑件肋板的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支撑件肋夹板,该支撑件肋夹板彼此间隔开,且所述支撑件肋夹板之间的空间与所述面夹板之间的空间相通。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为多个,且沿竖直方向多层分布。

优选地,所述建筑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件上方的顶板,所述顶板竖直向上延伸且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支撑件相等,所述顶板的底端装配于所述支撑件的所述面夹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顶板包括多个顶板肋板,该顶板肋板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所述顶板肋板的个数与所述支撑件肋板相等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件肋板的上方,所述顶板肋板的底端装配于所述支撑件肋板的支撑件肋夹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面板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五金属加固件,该第五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面夹板之间;

所述支撑件肋板的顶面设置有第六金属加固件,该第六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支撑件肋夹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建筑结构为挡土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块和建筑结构可在构件厂分块预制后运输到现场安装到位,无需现场浇筑,施工工期短,施工质量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建筑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其由两个建筑模块拼接而成;

图3是本实用新型建筑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由三个建筑模块拼接而成;

图4是本实用新型建筑结构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由图3中的建筑结构与支撑件拼接而成;

图5是本实用新型建筑结构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由图4中的建筑结构与顶板拼接而成。

附图标记说明

10 底板 11 横向连接侧

111 横向夹板 20 支撑板

21 侧向连接侧 22 竖向连接侧

211 侧向夹板 221 竖向夹板

30 肋板 301 肋夹板

40 支撑件 41 面板

411 面夹板 42 支撑件肋板

421 支撑件肋夹板 50 顶板

51 顶板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水平、竖直”通常是指在装配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横向”是指垂直于水平和竖直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模块,该建筑模块由混凝土一体制成并包括:

底板10,该底板10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具有横向连接侧11,该横向连接侧11的顶面和/或底面设置有水平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横向夹板111;

支撑板20,该支撑板20从所述底板10竖直向上延伸并具有侧向连接侧21和竖向连接侧22,所述侧向连接侧21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竖直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侧向夹板211,所述竖向连接侧22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竖向夹板221,所述竖向夹板221彼此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块结构简单、强度较高,使用范围广泛。其可由构件厂预制,无需现场浇筑,在使用时只需运输到现场进行装配即可。

上述中的建筑模块主要是通过所述横向夹板111、侧向夹板211和竖向夹板221进行装配,为了确保装配后建筑模块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整体性,进一步提高其刚度和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横向连接侧11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金属加固件,该第一金属加固件邻近所述横向夹板111;所述侧向连接侧21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金属加固件,该第二金属加固件邻近所述侧向夹板211;和/或所述竖向连接侧22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三金属加固件,该第三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竖向夹板221之间。

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介绍所述建筑模块的几种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有的建筑模块的所述横向连接侧11的顶面设置有所述横向夹板111,有的建筑模块的所述横向连接侧11的底面设置有所述横向夹板111,装配时,一个建筑模块的位于顶面的横向夹板111与另一建筑模块的位于底面的横向夹板111相互拼接配合,并在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空间。

实施例2

建筑模块的所述横向连接侧11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横向夹板111,装配时,所述建筑模块相对于所述横向连接侧11的一侧装配于另一建筑模块的横向连接侧11的顶面和底面的横向夹板111之间,而且两者之间留有一定空间。

对于所述侧向连接侧21的侧向夹板211的实施方式与上述横向连接侧11等同。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所述横向连接侧11的顶面和底面设置有间隔开的横向夹板111,所述第一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横向夹板111之间;和/或所述侧向连接侧21的两个侧面设置有彼此间隔的侧向夹板211,所述第二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侧向夹板211之间。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建筑模块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所述建筑模块还包括肋板30,该肋板30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10和支撑板20之间,且所述肋板30的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肋夹板301,该肋夹板301彼此间隔开,且所述肋夹板301之间的空间与所述竖向夹板221之间的空间相通。

另外,所述肋板30的顶面设置有第四金属加固件,该第四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肋夹板301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建筑结构,该建筑结构包括多个建筑模块,所述建筑模块由混凝土一体制成并包括:

底板10,该底板10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具有横向连接侧11,该横向连接侧11的顶面和/或底面设置有水平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横向夹板111;

支撑板20,该支撑板20从所述底板10竖直向上延伸并具有侧向连接侧21和竖向连接侧22,所述侧向连接侧21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竖直延伸且沿水平方向突出的侧向夹板211,所述竖向连接侧22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竖向夹板221,所述竖向夹板221彼此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建筑模块通过所述横向夹板111和所述侧向夹板211沿水平方向相互拼接,且形成的所述横向夹板111之间的空间与所述侧向夹板211之间的空间以及所述竖向夹板221之间的空间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结构可由构件厂预制的建筑模块快速装配而成,无需现场浇筑,而且强度较高,使用范围广泛。此外,所示建筑结构可由任意个数的建筑模块装配而成,能够适应各种不同长度的要求,附图2-3分别示出了两块和三块建筑模块拼接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横向夹板111之间、侧向夹板211之间以及竖向夹板221之间形成的空间可用于设置所述第一金属加固件、第二金属加固件、第三金属加固件或第四金属加固件,并向其内灌注高强水泥浆、细石子混凝土或自密实混凝土等材料,以保证所述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为了使所述建筑结构适应各种不同高度的需求,所述建筑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多个建筑模块上方的支撑件40,所述支撑件40包括面板41,该面板41竖直向上延伸且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多个建筑模块相等,所述面板41的底端装配于所述多个建筑模块的所述竖向夹板221之间。

为了使所述建筑结构在适应各种高度需求的同时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如图4所示,每个所述建筑模块还包括肋板30,该肋板30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10和支撑板20之间,且所述肋板30的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肋夹板301,该肋夹板301彼此间隔开,且所述肋夹板301之间的空间与所述竖向夹板221之间的空间相通;所述支撑件40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面板41的多个支撑件肋板42,所述支撑件肋板42的个数与所述肋板30相等且分别位于所述肋板30的上方,所述支撑件肋板42的底端装配于所述肋板30的肋夹板301之间。

为了使所述支撑件40能够沿竖直方向多层分布设置,所述面板41的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面夹板411,所述面夹板411彼此间隔设置;所述支撑件肋板42的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延伸且竖直向上突出的支撑件肋夹板421,该支撑件肋夹板421彼此间隔开,且所述支撑件肋夹板421之间的空间与所述面夹板411之间的空间相通。

此外,如图5所示,所述建筑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件40上方的顶板50,所述顶板50竖直向上延伸且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支撑件40相等,所述顶板50的底端装配于所述支撑件40的所述面夹板411之间。

为了进一步加强所述建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形,本实用新型中,如图5所示,所述顶板50包括多个顶板肋板51,该顶板肋板51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50,所述顶板肋板51的个数与所述支撑件肋板42相等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件肋板42的上方,所述顶板肋板51的底端装配于所述支撑件肋板42的支撑件肋夹板421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41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五金属加固件,该第五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面夹板411之间;所述支撑件肋板42的顶面设置有第六金属加固件,该第六金属加固件位于所述支撑件肋夹板421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以上所述的第一金属加固件、第二金属加固件、第三金属加固件、第四金属加固件、第五金属加固件或第六金属加固件包括钢筋笼和/或工字钢。当然,也可以是槽钢、带孔方钢、钢格栅等。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肋夹板301之间、面夹板411之间以及支撑件肋夹板421之间形成的空间可用于设置金属加固件(如第五金属加固件、第六金属加固件),并向其内灌注高强水泥浆、细石子混凝土或自密实混凝土等材料,以保证所述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各部件之间在进行装配时都会留有一定空间用来设置金属加固件并进行灌注,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牢固性及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结构适用于任意构筑物中,特别是作为挡土墙,其不仅能够解决目前存在的高边坡挡土墙问题,而且可以达到工厂化生产的目的,从而简化现场施工工序、减少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结构作为挡土墙不仅适用于一般高度(<5m)的边坡支护,还能够适用于高度大于5m甚至超过10m的高边坡支护,确保挡土墙的强度、刚度满足工程需要。可应用于水利、市政等对于工期要求较为紧张的挡土墙或用于工程应急抢险处的挡土墙。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