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火钢结构方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049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火钢结构方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火钢结构方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钢结构方管主要是刷防火涂料和在方管外壁包覆耐火层以解决耐火的问题,由于防火涂料喷涂的不均匀和耐火层包装的不密封,在发生火灾时,火会侵透防火涂料较薄弱或耐火层不密封的空隙中,直接架将烧烤于钢结构,导致钢结构整体变形垮塌,所以需要一种能够及时降温的钢结构方管,以提高钢结构方管的耐火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火钢结构方管,能够在火焰燃烧方管时,降低方管温度,提高方管耐火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火钢结构方管,包括方管本体,在方管内设有玻璃挡板,在玻璃挡板上方设有封闭板,由玻璃挡板、封闭板和方管内壁围合成一个储水空腔,在玻璃挡板下端设有玻璃破碎装置;

所述玻璃破碎装置包括固定在锥形板、导向管、底座、破碎针、支撑板、第一玻璃管、管套和第一弹簧,锥形板固定在玻璃挡板下方,在锥形板边缘开设有多个过水孔,导向管固定在锥形板中心,支撑板固定在锥形板内,管套固定在支撑板中心,底座放置在管套上,第一玻璃管位于管套内,第一玻璃管两端分别于底座和支撑板螺纹连接,破碎针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一弹簧具有多根,各根第一弹簧上端与固定在锥形板上端,各根第一弹簧在拉伸一定长度后其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在第一玻璃管内设有密封空腔,在密封空腔内填充有煤油。

在破碎装置下方的方管内壁固定有石棉层。

还包括多根黄铜制成的第一导热杆,第一导热杆一端依次穿过方管外壁和锥形板与管套固定连接。

还包括设置在封闭板上方的补水装置,所述补水装置包括进水管、第二弹簧、顶块、第二玻璃管和黄铜制成的第二导热杆,第二导热杆设置在封闭板上方,其两端与方管固定连接,在第二导热杆中部开设有通孔,第二玻璃管放置在通孔内,在通孔下方的第二导热杆上固定有一块n形的顶架,在顶架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在进水管的端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顶块的形状为圆台形,圆台形顶块较细一端塞入在排水孔内,第二玻璃管上端抵靠在顶块上,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二玻璃管与顶架之间,第二弹簧通过第二玻璃管推动顶块压紧在进水管端排水孔上,在封闭板上开设有进水,在第二玻璃管内设有密封空腔,在密封空腔内填充有煤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火焰燃烧方管时,第一玻璃管内的液体膨胀,进而将第一玻璃管破碎,第一玻璃管破碎后,底座与支撑板之间的联系断开,这时第一弹簧就可以拉动底座向上运动,底座上的破碎针砸向玻璃挡板,将玻璃挡板破碎,这时储水空腔中的水能够大量的向下泻出,为方管降温,减少方管因受热而变形的几率,提高钢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方管1、玻璃挡板2、封闭板3、玻璃破碎装置4、石棉层5、补水装置6、储水空腔11、锥形板41、第一弹簧42、支撑板43、管套44、第一玻璃管45、底座46、破碎针47、导向管48、过水孔49、进水管61、顶块62、第二玻璃管63、顶架64、出水孔65、第二弹簧66、第一导热杆71、第二导热杆7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3所示:一种耐火钢结构方管,包括方管1本体,在方管1内设有玻璃挡板2,在玻璃挡板2上方设有封闭板3,由玻璃挡板2、封闭板3和方管1内壁围合成一个储水空腔11,在玻璃挡板2下端设有玻璃破碎装置4;

所述玻璃破碎装置4包括固定在锥形板41、导向管48、底座46、破碎针47、支撑板43、第一玻璃管45、管套44和第一弹簧42,锥形板41固定在玻璃挡板2下方,在锥形板41边缘开设有多个过水孔,导向管48固定在锥形板41中心,支撑板43固定在锥形板41内,管套44固定在支撑板43中心,底座46放置在管套44上,第一玻璃管45位于管套44内,第一玻璃管45两端分别于底座46和支撑板43螺纹连接,破碎针47固定在底座46上,所述第一弹簧42具有多根,各根第一弹簧42上端与固定在锥形板41上端,各根第一弹簧42在向下拉伸一定长度后,第一弹簧42下端与底座46固定连接,在第一玻璃管45内设有密封空腔,在密封空腔内填充有煤油。

在火焰燃烧方管1时,第一玻璃管45内的煤油会膨胀,进而将第一玻璃管45破碎,第一玻璃管45破碎后,底座46与支撑板43之间的联系断开,这时第一弹簧42就可以拉动底座46快速向上运动,底座46上的破碎针47砸向玻璃挡板2,将玻璃挡板2击碎,这时储水空腔11中的水能够大量的向下泻出,泄出的水通过锥形板41分流后,水从各过水孔49泄出,流出的水会飞溅到方管1内壁上,为方管1降温,减少方管1因受热而变形的几率,提高钢结构的稳定性

在破碎装置2下方的方管1内壁固定有石棉层5。石棉层5的作用在于吸收飞溅下来的水,防止水过快的流到方管1下部,进一步保证水对方管1降温的有效性。

还包括多根黄铜制成的第一导热杆71,第一导热杆71一端依次穿过方管1外壁和锥形板41与管套44固定连接。第一导热杆71的作用在于:在外部火焰燃烧第一导热杆71时,第一导热杆71能够将热量快速传递给第一玻璃管45,让第一玻璃管45能够及时破碎掉。

还包括设置在封闭板3上方的补水装置6,所述补水装置6包括进水管61、第二弹簧66、顶块62、第二玻璃管63和黄铜制成的第二导热杆72,第二导热杆72设置在封闭板3上方,其两端与方管1固定连接,在第二导热杆72中部开设有通孔,第二玻璃管63放置在通孔内,在通孔下方的第二导热杆72上固定有一块n形的顶架64,在顶架64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65,在进水管61的端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顶块62的形状为圆台形,圆台形顶块62较细一端塞入在排水孔内,第二玻璃管63上端抵靠在顶块62上,第二弹簧66设置在第二玻璃管63与顶架64之间,第二弹簧66通过第二玻璃管63推动顶块62压紧在进水管61端排水孔上,在封闭板3上开设有进水孔,在第二玻璃管63内设有密封空腔,在密封空腔内填充有煤油。

补水装置6的作用在于:在储水空腔11内的水排干后,补水装置6能够起到持续补水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方管1的耐火性,其工作过程为:在火焰燃烧第二导热杆72后,第二导热杆72将热量传递给第二玻璃管63,第二玻璃管63内的煤油受热膨胀,而将第二玻璃管63胀碎,顶块62失去支撑而下落,这时进水管61排水孔被打开,进水管61内的水有进水孔排入到储水空腔11中,实现对方管1的持续供水,增强方管1的耐火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