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墙采光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1201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幕墙采光顶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幕墙采光顶结构。



背景技术:

幕墙采光顶结构包括多块采光顶板块,供安装采光顶板块的相邻两个框架结构的高度不一定相一致,可能存在一定的高度差,相邻两个框架结构之间存在缝隙,那么这样的相邻两个框架结构上安装的采光顶板块之间也会出现一定的高度差和缝隙空间。

下雨天,雨水就会从相邻两个框架结构上安装的采光顶板块之间流进缝隙空间中,时间长了,缝隙空间中的雨水就会漫出渗入建筑结构中,从而对建筑结构造成一定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幕墙采光顶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高度差的相邻两个框架结构上安装的采光顶板块之间出现渗漏,对建筑结构造成一定的损坏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幕墙采光顶结构,包括:

多个相互拼接的第一采光顶板块;

多个相互拼接的第二采光顶板块,与所述第一采光顶板块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二采光顶板块的标高低于所述第一采光顶板块的标高,所述第二采光顶板块和所述第一采光顶板块的端部间形成有竖向的第一间隙;以及

装设于所述第一采光顶板块和所述第二采光顶板块的端部处并封闭所述第一间隙的导流板。

本实用新型幕墙采光顶结构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幕墙采光顶结构的第二采光顶板块和第一采光顶板块的端部间形成有竖向的第一间隙,雨天时容易发生渗漏问题。采用导流板固定于第一采光顶板块和第二采光顶板块的端部处来封闭该间隙,从而落在 采光顶板块上的雨水可以沿着导流板流出采光顶板块,防止雨水渗漏进建筑结构中造成破坏。

本实用新型幕墙采光顶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挡设于所述第一间隙的第一连接板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采光顶板块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置于所述第二采光顶板块之上并与所述第二采光顶板块的端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幕墙采光顶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间隔设有第一通孔,通过第一螺栓穿设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采光顶板块的端部;

所述第二连接板间隔设有第二通孔,通过第二螺栓穿设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于所述第二采光顶板块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幕墙采光顶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采光顶板块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采光顶板块的连接处均设有防水层。

本实用新型幕墙采光顶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水层采用防水胶制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幕墙采光顶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幕墙采光顶结构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幕墙采光顶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参阅图2,显示了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幕墙采光顶结构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第一采光顶板块10、多个相互拼接的第二采光顶板块20以及导流板30,其中第二采光顶板块20与第一采光顶板块10相邻设置,且第二采光顶板块20的标高低于第一采光顶板块10的标高,第二采光顶板块20和第一采光顶板块10的端部间形成有竖向的第一间隙,导流板30装设于第一采光顶板块10和第二采光顶板块20的 端部处并封闭第一间隙。本实用新型幕墙采光顶结构的第二采光顶板块和第一采光顶板块的端部间形成有竖向的第一间隙,雨天时容易发生渗漏问题。采用导流板固定于第一采光顶板块和第二采光顶板块的端部处来封闭该间隙,从而落在采光顶板块上的雨水可以沿着导流板流出采光顶板块,防止雨水渗漏进建筑结构中造成破坏。

参阅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幕墙采光顶结构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在建筑结构的屋顶上会形成有标高不相一致的相邻结构,在后续施工中需要在这些结构上安装形成采光顶结构,那么采光顶结构也就同样形成有不相一致的标高。具体地,第一安装结构40和第二安装结构50相邻设置,第二安装结构50的标高低于第一安装结构40的标高,第一安装结构40和第二安装结构50的端部间形成有竖向的第二间隙。在施工幕墙采光顶结构时需要在第一安装结构40上安装多个相互拼接的第一采光顶板块10,在第二安装结构50上安装多个相互拼接的第二采光顶板块20。在这种情况下,雨水可能从第一采光顶板块10和第二采光顶板块20之间的缝隙进入第一安装结构40和第二安装结构50之间的第二间隙中,从而可能破坏建筑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结构40和第二安装结构50均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

参阅图4,显示了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将第一采光顶板块10安装于第一安装结构40上的过程中,首先在施工第一安装结构40时先在第一安装结构40中设第一预埋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埋板为钢板。接着在第一预埋板上焊接第一龙骨框架41,从而将第一龙骨框架41固定在第一安装结构40上,用于后续在第一龙骨框架41上安装第一采光顶板块10。

在第一龙骨框架41上固定第一副框42。在安装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龙骨框架41之间的第一副框42之间安装第一采光顶板块10。

具体地,将第一副框42安装在第一龙骨框架41上,将用于安装相邻的第一采光顶板块10的另一个第一副框42安装在第一龙骨框架41上,这两个相邻的第一副框42用压板43压设连接,采用螺栓将压板43固定在第一龙骨框架41上,从而将实现了在第一龙骨框架41上安装第一副框42的施工。

在第一副框42上涂设第一结构胶44,将第一采光顶板块10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副框42之间,且第一采光顶板块10的端部贴设在第一结构 胶44上,从而将第一采光顶板块10固定在第一龙骨框架41上。

第一龙骨框架41上、相邻两个第一采光顶板块10之间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层4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层采用密封胶和泡沫棒制成。

同理,在将第二采光顶板块20安装于第二安装结构50上的过程中,首先在施工第二安装结构50时先在第二安装结构50中设第二预埋板。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埋板为钢板。接着在第二预埋板上焊接第二龙骨框架,从而将第二龙骨框架固定在第二安装结构50上,用于后续在第二龙骨框架上安装第二采光顶板块20。

在第二龙骨框架上固定第二副框。在安装于相邻的两个第二龙骨框架之间的第二副框之间安装第二采光顶板块20。

具体地,将第二副框安装在第二龙骨框架上,将用于安装相邻的第二采光顶板块20的另一个第二副框安装在第二龙骨框架上,这两个相邻的第二副框用压板压设连接,采用螺栓将压板固定在第二龙骨框架上,从而将实现了在第二龙骨框架上安装第二副框的施工。

在第二副框上涂设第二结构胶,将第二采光顶板块20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二副框之间,且第二采光顶板块20的端部贴设在第二结构胶上,从而将第二采光顶板块20固定在第二龙骨框架上。

第二龙骨框架上、相邻两个第二采光顶板块20之间形成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层采用密封胶和泡沫棒制成。

在将第一采光顶板块10安装在第一安装结构40上,在将第二采光顶板块20安装在第二安装结构50上之后,将导流板30连接于第一采光顶板块10和第二采光顶板块20之间以封堵第一采光顶板块10和第二采光顶板块20之间竖向的第一缝隙,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导流板30包括:挡设于第一间隙的第一连接板300和与第一连接板300连接的第二连接板301,第一连接板300与第一采光顶板块10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301置于第二采光顶板块20之上并与第二采光顶板块20的端部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板30采用铝塑板弯折而成,第一连接板300和第二连接板301的夹角为直角。导流板30根据采光顶的坡度进行制作。

在将导流板30安装在幕墙采光顶结构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板300上 间隔设有第一通孔,通过第一螺栓302穿设第一通孔将第一连接板300固定于第一采光顶板块10的端部。第二连接板301间隔设有第二通孔,通过第二螺栓303穿设第二通孔将第二连接板301固定于第二采光顶板块20的端部,从而将导流板30沿着幕墙采光顶结构的坡度设置并安装紧固,进而导流板30将第一采光顶板块10的端部和相邻的第二采光顶板块20的端部相互连接起来,防止因为第一采光顶板块10相邻的第二采光顶板块20之间存在第一缝隙,而出现的渗漏的问题。

进一步地,在第一连接板300和第一采光顶板块10的连接处、在第二连接板301和第二采光顶板块20的连接处均设置防水层80进行密封。在本实施例中,防水层80采用防水胶制成,防止连接处出现渗漏现象。

本实用新型幕墙采光顶结构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幕墙采光顶结构的第二采光顶板块和第一采光顶板块的端部间形成有竖向的第一间隙,雨天时容易发生渗漏问题。采用导流板固定于第一采光顶板块和第二采光顶板块的端部处来封闭该间隙,从而落在采光顶板块上的雨水可以沿着导流板流出采光顶板块,防止雨水渗漏进建筑结构中造成破坏。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