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994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墙板,具体为一种新型保温板。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不断改进,建筑墙体的保温不断得到完善,逐渐形成防护层、保温层和墙体的三层结构,保温效果大大提高。但是,目前的保温层在固定时多采用铆钉连接,在出现大风天气时,容易将保温层从墙体刮下,给人们生活造成不便和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保温板,可以牢固的连接防护层和墙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新型保温板,包括泡沫板、若干排倾斜穿设于所述泡沫板上的支撑筋,相邻的两排支撑筋的倾斜方向相反,且支撑筋的两端均伸出泡沫板表面;还包括位于所述泡沫板一侧且与所述支撑筋固接的加强网,泡沫板朝向加强网的一侧还设置有若干条均匀分布且相互平行的凸起。

本方案应用时,在支撑筋两端分别与墙体和防护层固定后,交叉倾斜的支撑筋使得保温板无法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固定牢固可靠,加强网则增大了对浇筑混凝土的抓扶力,是保温板与墙体成为一体,同时,凸起的设置增强了泡沫板本身的强度,不易产生弯曲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筋穿过泡沫板的穿设点位于所述凸起的根部。此种设置可避免支撑筋穿设时影响泡沫板本身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筋与泡沫板表面的夹角为30°~45°。在该角度区间,倾斜的支撑筋能够提供对泡沫板的较大阻力。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网包括若干纵横排布的横筋和竖筋,所述横筋和竖筋围成若干正方形空格。此种结构使加强网受力均匀,避免局部受力过大。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网与泡沫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cm~5cm。既可保证足够的浇筑空间,又避免了由于相距较远而使支撑筋产生竖向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不含加强网);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强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泡沫板,2、加强网,2.1、横筋,2.2、竖筋,3、凸起,4、支撑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保温板,包括泡沫板1、若干排倾斜穿设于泡沫板1上的支撑筋4,相邻的两排支撑筋4的倾斜方向相反,且交错分布,支撑筋4的两端均伸出泡沫板1表面。为使支撑筋4能提供对泡沫板的较大阻挡力,支撑筋4与泡沫板1表面的夹角为45°。

在泡沫板1的一侧设有与支撑筋4固接的加强网2,加强网2与泡沫板1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cm。加强网2包括若干纵横排布的横筋2.1和竖筋2.2,横筋2.1和竖筋2.2围成若干正方形空格,使加强网在各方向的受力均匀。作为优选方案,横筋2.1和竖筋2.2均为直径等于3mm的钢筋。

泡沫板1朝向加强网2的一侧还设置有若干条均匀分布且相互平行的凸起3,支撑筋4穿过泡沫板1的穿设点位于凸起3的根部。

本新型保温板在使用时,一侧通过加强网与墙体浇筑为一体,另一侧与防护层连接为一体,交叉设置的支撑筋使本保温板无法在垂直于墙面的方向上发生位移,固定更加牢固。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