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拼装的预制桁架叠合板塑料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1358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拼装的预制桁架叠合板塑料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桁架叠合板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拼装的预制桁架叠合板塑料模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产业化的蓬勃发展,装配式建筑需要的预制构件数量大量增加,预制构件大多通过模具生产制造。

现在市场上用的预制构件厂采用钢模具,钢模具质量重,加工复杂,重复利用率低,造成成本增加,预制构件模具问题日益凸显。在加快建筑速度,降低建筑造价,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建筑节能的要求下,对预制构件模具综合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拼装的预制桁架叠合板塑料模具,采用可拼接的方式,以解决对不同规格装配式桁架叠合板生产的技术问题,并达到通用性强、可循环再生、耐腐蚀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拼装的预制桁架叠合板塑料模具,包括模具机构和模具连接机构;所述的模具机构根据预制桁架叠合板的尺寸规格,通过模具连接机构连接拼装成模具框体;

所述模具机构包括模具底板和模具竖板,模具竖板安装在模具底板的上端;模具竖板上设有用于安装预制桁架叠合板内部钢筋外端的钢筋承载槽;

所述的钢筋承载槽内可拆装的安装有防渗漏体;

所述的模具机构采用塑料。

优选的,所述模具竖板的横截面采用直角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模具机构的底部设有模具高度调节底板机构和模具高度调节驱动机构;所述模具高度调节底板机构和所述模具机构通过模具高度调节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的模具高度调节底板机构包括高度底调板和高度竖调板,高度竖调板固定安装在高度底调板的上端;所述模具竖板设有高度调节槽,所述的高度竖调板可滑动的安装在高度调节槽内。

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槽的底端设有内翻边,所述高度竖调板的上端设有外翻边。

优选的,所述模具高度调节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丝杆和驱动丝母,所述驱动丝母固定安装在所述模具底板上,驱动丝母采用自锁丝母;所述驱动丝母螺接在所述驱动丝杆上;所述驱动丝杆的底端与所述高度底调板可转动的连接,驱动丝杆的上端位于所述模具底板上方。

优选的,所述的模具高度调节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连接板,驱动连接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模具底板的底端,驱动连接板与所述驱动丝母的底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模具连接机构采用快速锚固件,所述快速锚固件包括锚固体、锚端体和防松体;所述锚端体螺接安装在锚固体的后端,所述防松体套装在所述锚固体上;

所述锚固体的周边上设有用于防止所述防松体向锚固体外端移动的多个毛刺,毛刺采用弹性材料。

优选的,所述毛刺倾斜设置在锚固体上,设置的毛刺从锚固体的前端至后端逐渐增密。

优选的,所述防渗漏体的下端采用弹性上卡槽,所述钢筋承载槽的上端设有弹性下卡槽。

优选的,所述上卡槽的下端面设有凹凸状防滑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模具机构采用塑料材质可循环再生、耐腐蚀强、质量轻,并且有较好的力学性;

2、模具机构根据生产的装配式桁架叠合板要求,可以拼接,设计成不同规格的模具框架;

3、用于连接模具机构的模具连接机构可以实现模具框架的快速拆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正视图;

图4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5为图2中模具高度调节驱动机构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2中A处防渗漏体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快速锚固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快速锚固件与模具机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中:1.模具机构;11.模具底板;12.模具竖板;13.对接板;14.高度调节槽;15.钢筋承载槽;16.侧槽板;17.底槽板;18.下卡槽;2.模具连接机构;21.锚固体;22.锚端体;23.防松体;24.毛刺;3.高度调节模具底板机构;31.高度底调板;32.高度竖调板;33.内翻边;34.外翻边;4.模具高度调节驱动机构;41.驱动丝杆;42.驱动丝母;43.驱动连接板;44.旋转把手;5.防渗漏体;51.上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可拼装的预制桁架叠合板塑料模具,用于生产塑造预制桁架叠合板,包括模具机构1和模具连接机构2;所述的模具机构1通过模具连接机构2拼装连接,以形成满足多种不同规格预制桁架叠合板生产要求的模具框体。

如图1和4所示,所述模具机构1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具有较强的强度和耐磨性,模具机构1包括模具底板11、模具竖板12和钢筋承载槽15;所述模具竖板12的横截面采用直角梯形结构,这样的结构可以增模具框体的强度,当砂浆灌输在模具框体后,模具底板11可以经受砂浆较强冲击力;所述的模具竖板12固定安装在模具底板11上端的内侧,模具竖板12的内侧面与模具底板11的内侧面平齐,以保证生产的预制桁架叠合板外侧面的平整;优选的,所述模具竖板12的内侧设置薄膜。

如图1、图6和图8所示,根据生产的预制桁架叠合板对钢筋分布的要求,所述的模具竖板12上设有钢筋出口,用于伸出钢筋的外端部;所述的钢筋承载槽15设置在模具竖板12外侧的钢筋出口处,与钢筋出口对应设置;钢筋承载槽15采用槽状结构,包括两侧的侧槽板16和底部的底槽板17,侧槽板16的下端与所述的模具底板11固定连接,侧槽板16的内端与所述的模具竖板12固定连接;侧槽板16不仅对钢筋起到限位作用,同时对模具竖板12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所述底槽板17位于钢筋承载槽15的底部,底槽板17的厚度根据对预制桁架叠合板中钢筋高度位置的要求进行设置;

所述模具机构1的模具底板11的两端设有对接板13,所述对接板13上设有对接孔;根据生产的预制桁架叠合板长度和宽度的要求,可采用多个模具机构1对模具框体进行长度和宽度拼装,并通过模具连接机构2连接;另外,用于宽度拼装的模具机构1的模具竖板12的两端设有对接孔,以实现与用于长度拼装的模具机构1的连接;所述的模具连接机构2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穿过相邻的两侧所述对接孔,然后通过所述的螺母螺接固定。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实施例1中的所述的模具机构1可设置模具高度调节底板机构3和模具高度调节驱动机构4;通过调节模具机构1相对模具高度调节底板机构3高度,以实现对不同厚度预制桁架叠合板的生产塑造。所述的高度调节模具底板机构3位于所述模具机构1的底端,高度调节模具底板机构3和所述的模具机构1通过模具高度调节驱动机构4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高度调节模具底板机构3包括高度底调板31和高度竖调板32,高度竖调板32固定安装在高度底调板31上端的内侧;所述模具机构1的模具竖板12内设有高度调节槽14,所述高度调节槽14穿透模具竖板12的底端;所述的高度竖调板32可滑动的安装在高度调节槽14内;进一步的,所述高度调节槽14的底端设有内翻边33,所述高度竖调板32的上端设有外翻边34,当模具机构1移动至最上端时,所述的内翻边33可以将外翻边34卡住,防止模具机构1与高度调节模具底板机构3的脱离。

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的模具高度调节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丝杆41、驱动丝母42和驱动连接板43;所述模具机构1的模具底板11上设有驱动通孔,所述的驱动丝母42固定安装在所述的驱动通孔内,驱动丝母42采用自锁丝母;所述的驱动连接板43固定安装在所述模具底板11的底端,驱动连接板43与所述驱动丝母42的底端固定连接,用于实现在升降过程中将力均匀传动至模具底板11上,实现模具底板11整体同步升降,防止模具底板11局部受力,被损坏;所述驱动连接板43上设有连接板通孔,与所述模具底板11上的驱动通孔上下对应设置;所述驱动丝杆41的底端可转动与所述的高度底调板31连接,优选的,驱动丝杆41的底端可通过轴向止推轴承与高度底调板31连接;所述驱动丝杆41的上端穿过所述驱动通孔,并且其上端伸出驱动通孔以外,所述驱动丝杠的顶端设有旋转把手44;通过转动驱动丝杆41,进而由驱动丝母42带动模具底板11上下移动调节高度。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的模具连接机构2可采用快速锚固件,所述快速锚固件包括锚固体21、锚端体22和防松体23;所述锚固体21的周边上设有多个毛刺24,毛刺24从锚固体21的前端至后端逐渐增密,毛刺24倾斜设置,毛刺24的顶端指向锚固体21的后端,毛刺24采用弹性塑料;所述锚固体21的后端设有外螺纹,所述锚端体22采用空腔结构,锚端体22的空腔内设有内螺纹,锚端体22的外侧设有凹凸槽,方便对锚端体22的把持旋转,锚端体22螺接在所述锚固体21的后端;所述防松体23采用设有防松通孔的矩形块结构,所述防松通孔为穿透防松体23的通孔;防松通孔的孔径大于锚固体21的直径但小于以毛刺24外端为圆截面的直径;所述防松体23的外端面上设有指型槽,方便对防松体23的按压;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使用快速锚固件时,将锚固体21穿过相邻模具机构1的对接孔,使所述锚端体22与一侧的模具机构1紧密贴合;然后将防松体23从锚固体21的外端套装在锚固体21上,并按压防松体23,使其与相对锚端体22另一侧的模具机构1紧密贴合;将按压防松体23移动至指定位置后,所述的毛刺24可防止防松体23向锚固体21的外端窜动;由锚固体21的外端向内端逐渐增密的毛刺24,一方面方便防松体23套装在锚固体21上,另一方面可以使防松体23压紧模具机构1;

在拆卸快速锚固件时,转动锚端体22,使其与锚固体21的后端分离,然后反方向将锚固体21从模具机构1的对接孔中抽出即可;然后向锚固体21的后端按压防松体23,防松体23即可与锚固体21分离;下次使用前,再次将锚端体22螺接在锚固体21的后端,按照上述方式安装防松体23。

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实施例1中的所述钢筋承载槽15可以安装防渗漏体5,以防止砂浆通过钢筋承载槽15向模具框架的外部渗漏;所述防渗漏体5整体采用矩形块结构,防渗漏体5的上端设置拉环,以方便拉动防渗漏体5从钢筋承载槽15中取出,防渗漏体5的下端采用半圆形弹性上卡槽51,用于卡接钢筋的上半部,弹性材料制作的上卡槽51可以满足对多种粗细钢筋的卡槽;所述钢筋承载槽15的底槽板17的上端设有半圆形的弹性下卡槽18,下卡槽18用于卡持钢筋的下半部,下卡槽18与上卡槽51对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上卡槽51的下端面设有凹凸状防滑层,防滑层可以防止上卡槽51和下卡槽18之间的滑动。

本实用新型中的模具机构采用塑料材质可循环再生、耐腐蚀强、质量轻,并且有较好的力学性;模具机构根据生产的装配式桁架叠合板要求,可以拼接,设计成不同规格的模具框架;模具连接机构可以实现模具框架的快速拆装。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