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汽车停车位立体双层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0583阅读:1184来源:国知局
实现汽车停车位立体双层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汽车停车位立体双层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对停车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于是机械式立体车库就应运而生。机械式立体车库既可以大面积使用,也可以见缝插针设置,还能与地面停车场、地下车库和停车楼组合实施,是解决城市停车难的有效手段。

机械车库与传统的自然地下车库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优越性。首先,机械车库具有突出的节地优势,它占地空间小,可以大大地节省有限的土地资源,并节省土建开发成本;其次,机械车库与地下车库相比可更加有效地保证人身和车辆的安全,人在车库内或车不停准位置,由电子控制的整个设备便不会运转;第三,在地下车库中采用机械存车,还可以免除采暖通风设施,因此,运行中的耗电量比工人管理的地下车库低得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实现汽车停车位立体双层停车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提高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实现汽车停车位立体双层停车装置,包括支撑部分和载车部分,支撑部分包括左右设置的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上固定有立柱和倾斜支撑柱,立柱和倾斜支撑柱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箱,固定箱内安装有卷筒,左右两侧固定箱内的卷筒之间连接有固定杆,卷筒上连接有钢丝绳,固定箱的侧边开有供钢丝绳穿出的槽口,卷筒连接有减速器,减速器连接联轴器,联轴器连接驱动电机,固定底座上安装有一对间隔设置的摆杆,摆杆内端通过铰支座转动安装在固定底座上,一对摆杆的外端安装有载车部分,载车部分包括载车板,载车板的内侧安装有滑轮组,钢丝绳连接滑轮组,载车板的前后端分别开有槽体,外侧方向的摆杆的外端穿过槽体的内端,摆杆的外端连接有挡杆,挡杆的外端连接有短杆,短杆的下端连接在槽体的外端。

为了进一步完善,载车板的前端分别安装有斜坡板。这样便于车子开到载车板上。

进一步完善,减速器由蜗轮和蜗杆配合的减速机构及小齿轮和大齿轮配合的减速机构。这样多层减速,增强钢丝绳的拉力。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载车板在固定座外侧,车子停在载车板上后,通过钢丝绳拉动,将载车板移至固定底座的正上方,载车板上的挡板自动生气,并挡在载车板的前后端,使用简单方便,有利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载车板升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载车板下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固定底座1,立柱2,倾斜支撑柱3,固定箱4,槽口4-1,卷筒5,固定杆6,钢丝绳7,减速器8,蜗轮8-1,蜗杆8-2,小齿轮8-3,大齿轮8-4,联轴器9,驱动电机10,摆杆11,铰支座12,载车板13,槽体13-1,滑轮组14,挡杆15,短杆16,有斜坡板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施例中实现汽车停车位立体双层停车装置,包括支撑部分和载车部分,支撑部分包括左右设置的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上固定有立柱2和倾斜支撑柱3,立柱2和倾斜支撑柱3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箱4,固定箱4内安装有卷筒5,左右两侧固定箱4内的卷筒5之间连接有固定杆6,卷筒5上连接有钢丝绳7,固定箱4的侧边开有供钢丝绳7穿出的槽口4-1,所述卷筒5连接有减速器8,减速器8连接联轴器9,联轴器9连接驱动电机10,所述固定底座1上安装有一对间隔设置的摆杆11,摆杆11内端通过铰支座12转动安装在固定底座1上,一对摆杆11的外端安装有载车部分,载车部分包括载车板13,载车板13的内侧安装有滑轮组14,所述钢丝绳7连接滑轮组14,所述载车板13的前后端分别开有槽体13-1,外侧方向的摆杆11的外端穿过槽体13-1的内端,摆杆11的外端连接有挡杆15,挡杆15的外端连接有短杆16,短杆16的下端连接在槽体13-1的外端。载车板13的前端分别安装有斜坡板17。减速器8由蜗轮8-1和蜗杆8-2配合的减速机构及小齿轮8-3和大齿轮8-4配合的减速机构。

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为载车板13升起时状态。在需要停车时,驱动电机10转动并通过蜗轮蜗杆减速及齿轮减速两级减速机构带动卷筒5转动,释放钢丝绳7,以实现载车板13的下放。在载车板13下放至地面时,挡杆15也同时收缩进载车板13的槽体13-1内。此时,驱动电机10停止转动,同时车辆开上载车板13。驱动电机10反转,卷筒缠绕起钢丝绳7,将载车板13复位至原来状态,以实现车辆的提升,驱动电机10停转,停车完毕。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