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5593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库,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式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目前的立体车库是利用立体空间在一个地面停车位实现多辆汽车停放。不过,汽车的车位引导和停车就位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往往会占用过多路面空间,因而导致车库的使用和运行效率不令人满意。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式立体车库,能够更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实现高效的停车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式立体车库,包括:

塔架;

旋转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塔架的顶端且能够围绕所述塔架的顶端旋转;

连接系统,其包括多个连接臂,每个所述连接臂具有内端和外端并以其内端固定到所述旋转机构且沿径向向外延伸到所述外端,使得所述连接臂随所述旋转机构的旋转而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所述多个连接臂相互等角度分开;

锁定系统,其连接到所述旋转机构并当所述旋转机构停止旋转时将所述旋转机构锁定;

多个吊舱,其分别被可枢转地吊挂到所述多个连接臂的外端,并随所述连接臂的旋转而围绕所述旋转机构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其中所述吊舱当位于最低位置时能够选择性地停置在所述塔架的底部的停靠平台上;

供电系统;

充电系统,其包括设置在每个所述吊舱上的充电桩,所述充电桩连接到所述供电系统。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实施例中,

所述多个连接臂是6个连接臂,相邻的所述连接臂相互成60度角;

所述多个吊舱是6个吊舱,分别吊挂到所述6个连接臂的外端。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实施例中,

所述供电系统包括:不间断供电系统。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立体车库,能够更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实现高效的停车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旋转式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式立体车库,能够更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实现高效的停车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式立体车库,包括:

塔架;

旋转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塔架的顶端且能够围绕所述塔架的顶端旋转;

连接系统,其包括多个连接臂,每个所述连接臂具有内端和外端并以其内端固定到所述旋转机构且沿径向向外延伸到所述外端,使得所述连接臂随所述旋转机构的旋转而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所述多个连接臂相互等角度分开;

锁定系统,其连接到所述旋转机构并当所述旋转机构停止旋转时将所述旋转机构锁定;

多个吊舱,其分别被可枢转地吊挂到所述多个连接臂的外端,并随所述连接臂的旋转而围绕所述旋转机构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其中所述吊舱当位于最低位置时能够选择性地停置在所述塔架的底部的停靠平台上;

供电系统;

充电系统,其包括设置在每个所述吊舱上的充电桩,所述充电桩连接到所述供电系统。

这样,多个吊舱通过连接臂吊挂到塔架上并可通过锁定系统锁定就位,吊舱内停放的车辆可通过充电桩充电。当用户需要停车时,旋转机构旋转而将适合的吊舱(例如空余吊舱)降落到停靠平台上进行停车操作;而当用户需要取车时,旋转机构旋转而将相应吊舱降落到塔架底部的停靠平台上进行取车操作。无论在停车过程中还是取车过程中,均可不受影响地对其它吊舱内的车辆进行连续充电操作。利用旋转机构能够使各吊舱在竖直平面内自由升降,不仅可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停车而有效节省停车占地空间,而且可高效快速地实现停车取车,而不必使车辆经过漫长的行进路线而耗费大量时间。

由此可见,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立体车库,能够更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实现高效的停车操作。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连接臂是6个连接臂,相邻的所述连接臂相互成60度角;所述多个吊舱是6个吊舱,分别吊挂到所述6个连接臂的外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多个连接臂是4个连接臂,相邻的所述连接臂相互成90度角;所述多个吊舱是4个吊舱,分别吊挂到所述4个连接臂的外端。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系统包括:不间断供电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供电系统包括供电滑环;所述充电系统包括设置在每个所述吊舱上的充电桩,所述充电桩连接到充电滑环,各所述充电滑环通过多条分线电缆以并联方式电连接于所述供电滑环。

这样,通过多条分线电缆将各吊舱中的充电滑环并联连接到充电滑环,这种电路并联方式避免因单个吊舱载车板和导轨电接触不良而影响其他吊舱车位正常充电,因而能够对停放在各个吊舱内的电动汽车进行不间断充电,即使在吊舱随着驱动循环升降时也能够保证每一个充电桩都能够持续充电。因而停车取车以及充电效率高,使用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在每个吊舱内设置单个充电桩。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供电滑环安装到所述充电型旋转式立体车库的设备主轴。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设备主轴安装在塔架顶端(塔顶)高度位置并沿水平方向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充电滑环安装到所述吊舱的载车板主轴。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供电滑环和所述充电滑环中的至少一种采用封闭式结构,例如设置有封闭外壳,以提供高效防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充电滑环采取连续不间断的环形结构。这样,能够实现旋转机构的持续供电,与充电桩配合实现持续充电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供电滑环和所述充电滑环中的至少一种采用空心轴滑环的形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供电滑环和所述充电滑环中的至少一种采用簇刷式多点接触的形式,其中簇刷在环内壁上的导槽内保持接触,从而可实现可靠的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分线电缆包括:电力电缆、控制电缆和信号电缆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塔架包括从下向上渐缩的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塔架包括第一侧支撑腿和第一侧支撑腿,其中,所述第一侧支撑腿和第一侧支撑腿的下端分别位于所述连接臂旋转的竖直平面的相反两侧。这样,可在连接臂的竖直的旋转平面的相反两侧提供支撑以避免出现过大侧向力导致连接臂或塔架侧翻。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塔架包括桁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连接臂被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旋转机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相邻连接臂之间连接有增强梁。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每个连接臂与所述旋转机构的外壳之间连接有增强梁。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各个所述连接臂之间通过围绕所述旋转机构的增强环进行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各个所述连接臂之间通过围绕所述旋转机构的多个同心的增强环进行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连接臂包括桁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吊舱被拆卸地吊挂到所述连接臂的外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朝向所述连接臂设置的锁定件,其被可伸缩地安装到所述塔架。这样,当连接臂随旋转机构而停止旋转时,所述锁定件伸出而将连接臂锁定就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连接臂上具有定位凹部(例如定位孔),当连接臂随旋转机构停止旋转时,所述锁定件伸出插入所述定位凹部中而将连接臂锁定就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定位凹部包括定位孔,例如定位通孔或定位盲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锁定件包括销钉,例如弹簧销。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锁定件包括卡爪。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朝向所述塔架而设置的锁定件,其被可伸缩地安装到所述连接臂。这样,当连接臂随旋转机构停止旋转时,所述锁定件伸出而将连接臂锁定就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锁定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停靠平台上的锁定件。这样,当吊舱停置在停靠平台上时,可通过锁定件锁定就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供电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旋转机构的外壳内的电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充电桩利用电缆连接到所述驱动系统,其中所述电缆延伸穿过所述连接臂和所述旋转机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旋转式立体车库包括:智能充电自助机,其包括触摸屏。用户将在触摸屏上操作以选择适合的充电模式,例如,定额充电、定量充电、定时充电等等,方便用户使用。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旋转式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可见一种旋转式立体车库,包括:

塔架100;

旋转机构200,其设置在所述塔架的顶端且能够围绕所述塔架的顶端旋转;

连接系统,其包括多个连接臂301,每个所述连接臂具有内端和外端并以其内端固定到所述旋转机构200且沿径向向外延伸到所述外端,使得所述连接臂随所述旋转机构的旋转而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所述多个连接臂相互等角度分开;

锁定系统,其连接到所述旋转机构并当所述旋转机构停止旋转时将所述旋转机构锁定;

多个吊舱401,其分别被可枢转地吊挂到所述多个连接臂301的外端,并随所述连接臂的旋转而围绕所述旋转机构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其中,所述吊舱当位于最低位置时能够选择性地停置在所述塔架的底部的停靠平台110上;

供电系统;

充电系统,其包括设置在每个所述吊舱上的充电桩,所述充电桩连接到所述供电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式立体车库,在大约两个车位的占地面积上就可以立体停放多辆汽车,占地面积小,土地利用率高,对车流量相对集中的区域缓解汽车的停车压力、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充电停车压力而言作用显著。由于配备有供电系统,因而具有为新能源汽车持续充电的能力,特别是可在不影响电池寿命的前提下实现最短1~2小时快速充电。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立体车库,能够更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实现高效的停车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本文中对多个元件的描述中,以“和/或”相连的多个并列特征,是指包含这些并列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或一种或多种)。例如,“第一元件和/或第二元件”的含义是: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即,仅第一元件、或仅第二元件、或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二者同时存在)。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而相互组合,例如任意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征相互组合以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新的实施例,这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除非另行说明或者在技术上构成矛盾而无法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