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入厚板中的竖向钢筋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9713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入厚板中的竖向钢筋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入厚板中的竖向钢筋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通过钢筋插入基础结构或转换层结构中一定的锚固长度,实现竖向构件(墙、柱)与基础结构或转换层结构的连接,借助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实现竖向构件(墙、柱)对基础结构或转换层结构的力的传递。

目前,城市建筑呈现向地下空间发展的趋势,地下室越挖越深,导致基础结构(地下室底板)越来越厚。二是大空间越来越广泛的使用,转换层厚板结构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因此,竖向构件(墙、柱)钢筋插入厚板中的工程案例也越来越多。在竖向构件(墙、柱)钢筋插入厚板施工时,常规的施工方法是竖向构件如墙、柱的插筋直接插入厚板的底部,依靠竖向构件的钢筋自重以及水平约束钢筋来对竖向构件钢筋进行固定和定位。

然而,在这种常规施工方法下,竖向构件钢筋进入厚板中的总厚度为厚板的厚度加上弯锚长度,而规范中只需竖向构件插入厚板LaE(注:LaE表示抗震构件的钢筋锚固长度,见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地11.1.7条)的长度,如果将竖向构件钢筋插到厚板板底,竖向构件钢筋进入厚板的长度远大于规范要求的锚固长度LaE,导致钢筋用量偏大,造成钢筋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常规施工方法中钢筋用量偏大的问题,提供一种钢筋用量较少,节约施工成本的插入厚板中的竖向钢筋固定装置。

一种插入厚板中的竖向钢筋固定装置,所述厚板包括上皮钢筋和下皮钢筋,所述插入厚板中的竖向钢筋固定装置包括:

支腿,位于所述厚板的底部,所述支腿与所述下皮钢筋连接;

框架,位于所述支腿上方并与所述支腿连接;

多根钢筋,垂直设置于所述框架并沿所述框架设置,所述钢筋与所述框架或所述上皮钢筋连接;

定位箍筋,沿多根所述钢筋的外围设置并与所述钢筋连接,所述定位箍筋与所述上皮钢筋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框架由四根角铁首尾依次连接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四根所述角铁的翼缘相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腿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四个顶角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腿与所述框架为焊接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设置于所述厚板底部并位于所述支腿的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筋包括第一插筋和第二插筋,所述第一插筋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插筋的长度,所述第一插筋和所述第二插筋交错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箍筋与所述上皮钢筋焊接连接。

上述插入厚板中的竖向钢筋固定装置在厚板开始施工时,首先绑扎厚板的下皮钢筋,对竖向构件钢筋在厚板中的投影线进行放线定位后,在厚板的底部设置支腿,并在支腿在设置框架,形成一个组合支架。接着将多根钢筋沿框架的周长设置并与框架连接,然后在多根钢筋的外围设置定位箍筋,并将定位箍筋与上皮钢筋和钢筋连接,进而完成厚板中竖向构件钢筋的定位和固定。由于每根钢筋既与框架或上皮钢筋连接,又与定位箍筋连接,即,每根钢筋都有两个固定点,保证了钢筋的牢靠固定。另外,钢筋进入厚板的长度为厚板的高度减去支腿的高度,即,每根钢筋节约的长度约为支腿的高度,因此,钢筋用量减少,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插入厚板中的竖向钢筋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插入厚板中的竖向钢筋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竖向构件与厚板的连接是通过钢筋插入厚板中来实现的。如图1和图2所示,厚板2包括下皮钢筋20和上皮钢筋22。一实施例的插入厚板中的竖向钢筋固定装置1包括支腿10、框架12、多根钢筋14和定位箍筋16,支腿10位于厚板2的底部,支腿10与下皮钢筋20连接,框架12位于支腿10上方并与支腿10连接,多根钢筋14垂直设置于框架12并沿框架12设置,钢筋14与框架12或上皮钢筋22连接,定位箍筋16沿多根钢筋14的外围设置并与钢筋14连接,定位箍筋16与上皮钢筋22连接。

上述插入厚板中的竖向钢筋固定装置1在厚板2开始施工时,首先绑扎厚板2的下皮钢筋20,对竖向构件的钢筋14在厚板2中的投影线进行放线定位后,在厚板2的底部设置支腿10,并在支腿10上设置框架12,形成一个组合支架。接着将多根钢筋14沿框架12设置并与框架12连接,然后在多根钢筋14的外围设置定位箍筋16,并将定位箍筋16与上皮钢筋22和钢筋14连接,进而完成厚板2中竖向构件的钢筋14的定位和固定。由于每根钢筋14既与框架12或上皮钢筋22连接,又与定位箍筋16连接,即,每根钢筋14都有两个固定点,保证了钢筋14的牢靠固定。另外,钢筋14进入厚板2的长度为厚板2的高度减去支腿10的高度,即,每根钢筋14节约的长度约为支腿10的高度,因此,钢筋用量减少,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

当厚板2的下皮钢筋20绑扎完成后,便可以进行支腿10和框架12的施工。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2的形状为长方形,由四根角铁首尾依次首尾焊接连接形成。框架12是按照钢筋14的边线位置进行定位,即,事先确定多根钢筋14在厚板2中的位置,然后多根钢筋14形成边线,框架12按照该边线进行设置,因此,当框架12定位准确时,能够保证后续多根钢筋14的精准定位。

更近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四根角铁的翼缘相向设置。当框架12形成后,四根角铁的翼缘均朝向框架12的内部,以便竖向构件的钢筋14立于角铁的翼缘上。在本实施例中,支腿1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腿10分别设置在框架12的四个顶角处。支腿10为框架12提供支撑,将支腿10与框架12焊接可以形成稳定的角铁组合支架。在其它实施例中,支腿10与框架12也可以为螺栓连接。

支腿10的长度可以根据理论计算得出,如图1所示,支腿10的高度h1为厚板2高度h(或厚度)减去竖向构件的钢筋14的锚固长度LaE,表示为h1=h-LaE。其中,LaE可以通过查询规范或标准图集得到。例如,在一级抗震设计的施工情况下,直径为40mm的三级钢竖向构件钢筋插入标号C40混凝土中的锚固长度LaE=33d=33*40mm=1320mm。因此,2m高度的厚板2中支腿10的高度=2000mm-1320mm=680mm。而每根钢筋14节约的长度约为支腿10的高度,即,采用该插入厚板中的竖向钢筋固定装置1可节约每根竖向钢筋14的长度为680mm。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插入厚板中的竖向钢筋固定装置1还包括垫块18,垫块18设置于厚板2底部并位于支腿10的下方。在支腿10设置之前,首先在厚板2底部放置垫块18,然后再在垫块18上安装支腿10。垫块18可以是砂浆垫块或混凝土垫块,垫块18使支腿10处于最佳受力位置,同时延长支腿10的使用寿命,防止过早腐蚀。

当厚板2的上皮钢筋22完成后,紧接着开始在厚板2中插入竖向构件的钢筋14,竖向构件的多根钢筋14的底部立于框架12上。即,多根钢筋14垂直设置在框架12上并沿着框架12设置。如图2所示,多根钢筋14沿着框架12的边长设置,钢筋14与框架12既可以连接也可以不连接。若有焊接操作空间,将竖向构件的多根钢筋14与框架12焊接固定。若竖向构件的多根钢筋14与框架12无焊接作业空间,也可以仅将多根钢筋14立于框架12上,后续将竖向构件的多根钢筋14与上皮钢筋22点焊固定。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钢筋14包括第一插筋140和第二插筋142,第一插筋140的长度小于第二插筋142的长度,第一插筋140和第二插筋142交错设置。由于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将第一插筋140和第二插筋142加错设置,可以避免钢筋接头处于同一截面。

在完成钢筋14与上皮钢筋22的连接后,在上皮钢筋22的面层焊接一圈定位箍筋16以确保厚板2浇筑混凝土时竖向构件中多根钢筋14的位置稳定。其中,定位箍筋16围设在多根钢筋14的外围并与多根钢筋14连接,这样,每根竖向构件中的钢筋14就有两个固定点,分别是钢筋14与框架12或上皮钢筋22的固定点,以及钢筋14与定位箍筋16的固定点。上下两个固定点能够保证竖向构件中钢筋14的牢靠固定,因此,钢筋的固定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其中,定位箍筋16与钢筋14的连接既可以采取点焊连接,也可以采用扎丝绑扎的方式连接。

上述插入厚板中的竖向钢筋固定装置1中,位于钢筋底部的支腿10和框架12组合能够保证钢筋14的定位准确,上下两个固定点能够保证钢筋14的固定稳定,并且每根钢筋14节约的长度约为支腿10的高度,减少了钢筋14用量,节约了工程成本。在厚板2中设置支腿10和框架12的组合支架,无需大量人工和复杂的机械配合,仅需少量电焊操作,施工工艺简便,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