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水防滑地板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8053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水防滑地板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滤水防滑地板砖。



背景技术:

地板砖是常见的地面装饰材料,在道路铺设中也时常用到。目前,公告号为CN20413902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滤水防滑地板砖,包括基础层,还包括排水层、承重层、过滤层及耐磨面层;排水层设置于基础层上,且排水层的中部形成空腔,四周侧壁均开有连通空腔的排水孔;承重层设置于排水层上,且承重层开有贯穿排水层的空腔的网格状进水孔;过滤层设置于承重层上,且过滤层上设有与网格状进水孔位置相对应的过滤网;耐磨面层设置于过滤层上,且耐磨面层上开有与过滤网大小相适配的进水口。

上述技术方案,在基础层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排水层、承重层、过滤层和耐磨面层,使得水流从耐磨面层的进水口处流入,经过过滤层过滤后再通过排水层排出。但上述技术方案中,进水口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因灰尘、垃圾等物质堆积而造成堵塞,影响地板砖的排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滤水防滑地板砖,其进水口不易堵塞,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滤水防滑地板砖,包括基层,所述基层上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蓄水层、过滤层和地表层,所述蓄水层上设有排水口,所述地表层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蓄水层相通,所述进水口内设有进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包括与所述地表层固定的固定轴以及安装在所述固定轴上的偏心翻板,所述偏心翻板侧壁与所述进水口侧壁之间留有缝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层上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置蓄水层、过滤层和地表层,并在地表层开设进水口供水进入,而进水口内还设有进水组件,进水组件包括固定轴和偏心翻板,当地表积水较少时,积水沿偏心翻板和进水口之间的缝隙进入地板砖内;当地表积水较多时,偏心翻板在进水口内的积水的重力作用下翻转,使得积水可沿进水口进入地板砖内,而在蓄水层开设与进水口相通的排水口,使得进入水流进入地板砖内后可沿排水口流出,进入地下,从而实现良好的排水效果,偏心翻板的设置使得落入进水口内的较大的垃圾不会进入地板砖内,且进水口内的垃圾清理较为方便,从而避免进水口堵塞而影响排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偏心翻板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水口内壁上设置限位块,并将限位块设置在偏心翻板下方,使得偏心翻板在翻转时逐渐转动并最终至限位块抵触,限位块的设置避免了偏心翻板翻转过高导致行人踩踏偏心翻板,从而避免影响行人行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表层上设有多个与所述进水口相间分布的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表层上设置多个凸块,凸块与进水口相间分布,且凸块上表面高度略高于地表层上表面,使得行人踩踏在地板砖上时,鞋底与凸块上表面接触,高度差的存在起到了防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层内设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孔、过滤网和空腔,所述空腔开设在所述过滤层内并与所述进水口相通,所述过滤孔位于所述过滤层底部,所述空腔通过所述过滤孔与所述蓄水层相通,所述过滤网安装在所述空腔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过滤层设置过滤组件,并将过滤组件设置成过滤孔、过滤网和空腔的组合,将空腔与进水口连通,使得从进水口进入的积水能进入空腔内,并在空腔底部的过滤网过滤后从过滤孔进入蓄水层,空腔的存在将过滤出来的杂质收集,使其不会进入地下而污染地下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层内设有与所述过滤孔相通的蓄水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蓄水层内设置与过滤孔相通的蓄水腔,当积水量过大时,排水速度跟不上进水速度,部分积水可在蓄水腔内积累,起到暂存积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蓄水腔侧壁上,且所述排水口底部高度高于所述蓄水腔底部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水口设置在蓄水腔侧壁上,并使排水口底部高度高于蓄水腔底部高度,使得蓄水腔内积水积累过多时可沿排水口排出,从而避免蓄水腔内的积水溢至过滤层中,确保排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顶部与所述过滤层下表面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蓄水腔内设置立柱,并将立柱底部与蓄水腔固定连接,将其顶部与过滤层下表面抵触,使得地板砖受行人踩踏的压力得以分担,立柱的存在增强了地板砖的抗压强度,提高了地板砖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上开设有渗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层上开设渗水孔,使得蓄水腔排出的积水渗入基层后可沿渗水孔渗入地下,提高了地板砖的排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表层和所述过滤层周侧设有凸缘,相邻的地板砖之间的所述凸缘相互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表层和过滤层周侧设置凸缘,凸缘向外凸出,并使相邻的地板砖之间的凸缘相互抵触,使得相邻的地板砖之间留有空隙并形成排水通道,便于蓄水腔排出的积水流动至下水道等排水设施中,从而确保排水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基层上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置蓄水层、过滤层和地表层,并在地表层开设进水口供水进入,在蓄水层开设排水口将水排入地下,从而实现良好的排水效果,而进水口内设有的偏心翻板便于进水口内的垃圾清理,从而避免进水口堵塞而影响排水效果;

2、在蓄水层内设置与过滤孔相通的蓄水腔,使得过滤后的水得以在蓄水腔内积累,当天气炎热或久旱不雨时,蓄水腔内的水可散发至地表起到降温和提高空气湿度的作用;

3、在地表层和过滤层周侧设置凸缘,并使相邻的地板砖之间的凸缘相互抵触,使得相邻的地板砖之间形成排水通道,便于积水排出,从而确保排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 是实施例中进水口的剖面示意图,用于体现进水组件的结构。

图中:1、基层;11、渗水孔;2、蓄水层;21、蓄水腔;22、立柱;23、排水口;3、过滤层;4、地表层;41、细孔; 51、凸块;52、进水口;6、进水组件;61、偏心翻板;62、固定轴;63、限位块;7、过滤组件;71、过滤孔;72、过滤网;73、空腔;8、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滤水防滑地板砖,包括基层1以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基层1上的蓄水层2、过滤层3和地表层4,且基层1、蓄水层2、过滤层3和地表层4均为水泥制成。基层1铺设在地面上,对蓄水层2、过滤层3和地表层4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地表层4位于地板砖最上层,其形状为正方形,其上设有进水口52和细孔41,进水口52和细孔41均有多个,且二者均贯穿地表层4。进水口52排列分布在地表层4上,地表层4上还设有多个凸块51,凸块51为正方形,其上表面高度略高于地表层4上表面高度,且凸块51与正方形的进水口52相间分布在地表层4上,凸块51与地表层4的高度差起到了防滑作用。

结合图2、图3所示,进水口52内设有进水组件6,进水组件6包括固定轴62和偏心翻板61,固定轴62有多个,且固定轴62由地表层4一侧贯穿多个进水口52并延伸至地表层4另一侧,供进水口52内的偏心翻板61转动连接在固定轴62上,且固定轴62与偏心翻板61的连接处位于偏心翻板61的重心偏下部分。偏心翻板61为正方形板状结构,其侧壁与进水口52内壁之间留有缝隙,方便偏心翻板61在进水口52内翻转。

进水口52侧壁上设有限位块63,限位块63于进水口52侧壁固定连接,当偏心翻板61在积水的重力作用下翻转时,偏心翻板61一端逐渐向下翻转并最终与限位块63上表面抵触,此时偏心翻板61的另一端的高度小于凸块51上表面高度,以此防止偏心翻板61过度翻转而被行人踩踏;同时,限位块63能防止偏心翻板61过度翻转后无法复位。

如图2所示,过滤层3位于地表层4下方,其上设有过滤组件7,过滤组件7包括过滤孔71、过滤网72和空腔73,空腔73开设在过滤层3内,其底面为正方形,空腔73顶部与进水口52、细孔41相通;过滤孔71开设在空腔73底部并贯穿过滤层3;过滤网72铺设在空腔73底部,且过滤网72边缘与空腔73底边固定连接;过滤网72位于过滤孔71上方,积水进入过滤层3后,过滤网72将杂质过滤在过滤层3中,杂质在空腔73内得以暂存,积水通过过滤孔71流入下层的蓄水层2中,空腔73的存在将过滤出来的杂质收集,使其不会进入地下而污染地下水。

蓄水层2上开设有蓄水腔21,蓄水腔21的底面为正方形,蓄水腔21底面面积小于蓄水层2的截面面积,且蓄水腔21顶部与过滤孔71相通;蓄水腔21侧壁上设有排水口23,排水口23底部高度高于蓄水腔21底部高度,过滤后的水得以在蓄水腔21内积累,当天气炎热或久旱不雨时,蓄水腔21内的水可沿过滤孔71、进水口52和细孔41散发至地表上,起到降温和提高空气湿度的作用

蓄水腔21内还设有五根立柱22,立柱22分布在蓄水腔21四个角以及蓄水腔21中部,立柱22底部与蓄水腔21固定连接,顶部与过滤层3下表面抵触,使得地板砖受行人踩踏的压力得以分担,提高了地板砖的抗压强度。

基层1上开设有多个渗水孔11,多个渗水孔11按矩阵排列分布在基层1上,渗水孔11贯穿基层1,便于积水排入地下。

地表层4和过滤层3周侧上设有凸缘8,凸缘8向外凸出,且相邻的地板砖之间的凸缘8相互抵触,使得相邻的地板砖的基层1、蓄水层2和过滤层3之间留有空隙并形成排水通道,便于蓄水腔21排出的积水流动至下水道等排水设施中。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只需先将基层1铺设在地面上,在水泥为干时将蓄水层2、过滤层3和地表层4依次铺设,通过水泥的粘合性将相邻的层固定连接形成完整的地板砖,再将地板砖相互拼接成完整的地面。当地表有少量积水时,积水沿细孔41以及进水口52侧壁的缝隙中缓慢流入地板砖中;当地表有大量积水时,积水进入进水口52中,偏心翻板61在积水的重力作用下发生翻转,积水得以快速进入过滤层3中。

进入过滤层3中的积水汇集再空腔73内,积水经过过滤网72的过滤后,积水沿过滤孔71流入蓄水层2中,并在蓄水腔21中逐渐积累,而积水中的杂质则停留在空腔73内。当蓄水腔21内积累的积水水位高于蓄水腔21侧壁上的排水口23的高度时,积水从排水口23溢出,并沿相邻地板砖之间的空隙形成的排水通道流动至下水道等排水设施中。部分积水渗入基层1中,之后沿渗水孔11渗入地下,以此完成地板砖的排水作用。

上述过程中,偏心翻板61的设置使得落入进水口52内的较大的垃圾被阻隔在偏心翻板61上,便于进水口52内的垃圾的清理,从而避免进水口52堵塞而影响排水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