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主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344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支撑主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支撑主管。



背景技术:

建筑行业由于自身的行业特点,一直以来就是高耗碳、耗材量大的行业之一,使用节能环保低碳化的新材料、新产品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在生产过程中耗钢量大,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需要配合大量的竹制、木质脚手板,并且损耗巨大,有悖于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低碳化的国家政策,而且钢管脚手架重量重,运输不便。

目前,申请号为CN201420798627.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支撑主管,它包括管身和上下接长管身的连接件,管身是异型铝管,其外侧壁上设有四条沿管身通长、沿管周均匀间隔布置的凸肋,凸肋与管身之间形成供管间连接件嵌入的凹槽,连接件是与管身垂直且居中固定连接在管身两端的连接板,连接板的四角各自设有接长螺栓孔;凸肋是由管身向外弯折而成;凸肋的横截面呈∏形,是由顶部和脚部组成;凹槽是顶部的下侧、脚部的外侧和管身的外侧共同形成的曲面。具有较大的惯性矩和截面模数,具有较大的抗弯扭能力。在相同承载能力的条件下,能大大减轻结构的重量,节约材料,施工过程中能实现人工搬运,同时,铝支撑主管断面的外侧凹槽能够方便铝支撑连接件的固定,实现相邻支撑管的连接。

这种支撑主管虽然能减轻结构重量,但其通过管身设置凸肋以提高管身的抗弯扭能力,使得管身在轻质量的铝材拥有较大的强度,而相邻的支撑主管连接时,只采用两个连接板贴合,并通过螺栓连接,由于相邻支撑主管的连接板为平面板,相邻支撑主管贴合后无法限制其相对运动,更无法进行定位,使得穿设螺栓时需花费大量精力调整螺栓孔的位置,操作不便,还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主管,具有方便连接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撑主管,包括管身以及位于管身长度方向两端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分别位于管身两端且与管身垂直的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上均设有通孔,所述管身的一端沿轴向设有向外延伸的插件,所述管身的另一端沿轴向设有向内凹陷的套件,所述插件插接在相邻支撑主管的套件内以使第一连接板上的通孔与相邻支撑主管的第二连接板上的通孔恰好正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管身轴向连接相邻支撑主管时,通过第一连接板与相邻支撑主管的第二连接板连接并通过螺栓同时贯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上的通孔以锁紧,实现相邻支撑主管沿管身轴向稳固连接,通过插件插接在相邻支撑主管的套件上以使第一连接板上的通孔与相邻支撑主管的第二连接板上的通孔正对,减轻对准通孔的操作复杂度,同时通过插件与套件的定位支撑,使得插入螺栓时无需人工扶持相邻支撑主管以使通孔对准,降低劳动强度。

优选的,所述插件包括与管身同轴线的插管,所述套件包括与管身同轴线的套管,所述插管的外壁上设有滑槽,所述套管的内壁上设有卡接在滑槽内滑动的滑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管插接在套管内,通过滑条与滑槽配合以使相邻支撑主管连接时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上的通孔正对,减轻对准通孔的操作复杂度,同时限制插管转动以提高通孔正对后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滑槽为沿插管的圆周盘绕的螺旋槽,所述滑条为沿套管的圆周盘绕的螺旋条,所述插管完全插入套管时第一连接板上的通孔与相邻支撑主管上的第二连接板上的通孔恰好正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主管通过螺栓锁紧后在无法转动的情况下通过螺旋槽与螺旋条卡接以限制滑槽与滑条沿管身轴向配合提供额外的抗拉力,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螺旋槽与螺旋条的螺旋角度设置使得插管完全插入套管时,相邻支撑主管恰好相对转动至通孔相对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滑槽至少三个且沿插管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滑条至少三个且沿套管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至少三个滑槽与至少三个滑条配合以从提高螺旋槽与螺旋条的卡接效果,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滑条朝向套管的管口的端部与套管的管口留有间距。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于滑条朝向套管的管口的端部与套管的管口留有间距,使得插管无需在滑条与滑槽对准的情况下插入套管中,通过插管插接在套管中转动以使滑条与滑槽对准,方便操作。

优选的,所述滑条朝向套管的管口的端部设有圆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条朝向套管的管口的端部设置圆角以更方便滑条插入滑槽中。

优选的,所述套管贯穿第二连接板插接在管身内且位于管身外的管口与第二连接板远离管身的板面齐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套管的管口与第二连接板的板身平齐,使得插管完全插入套管后,对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无限制作用,使得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紧密贴合,提高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插管插接在管身内且位于管身外的端部贯穿第一连接板延伸至第一连接板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管插接在管身内且一端贯穿第一连接板延伸至第一连接板外,以利用插管自身的抗弯曲能力提高相邻支撑主管连接处的抗弯曲能力,提高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上均设有与管身连接的加强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强筋提高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与管身直接的抗折叠能力,提高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插管与套管配合以方便通孔对准,同时稳定限制相邻支撑主管之间的位置关系以使通孔始终对准,方便螺栓插入,通过插管提高相邻主管连接处的抗弯曲能力,通过螺纹槽与螺纹条卡接提高相邻主管抵抗分离的能力,通过加强筋提高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与管身的抗折叠能力,安装操作方便,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相邻支撑主管沿轴向连接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支撑主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用于示意连接件、套接以及插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管身;11、凸棱;12、凹槽;13、凸缘;2、连接件;21、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3、通孔;24、加强筋;3、插件;31、插接段;32、连接段;33、滑槽;4、套件;41、套管;42、滑条;43、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支撑主管,参照图1,包括管身1以及设置在管身1轴向上两端的连接件2。

参照图2,管身1为异型铝管,管身1上沿轴向设有凸棱11,凸棱11共四个且沿管身1的圆周方向均布,相邻凸棱11之间形成凹槽12,凸棱11远离管身1的端部设有凸缘13,通过凸缘13方便管间连接件2卡接以沿径向连接相邻管身1。

连接件2包括位于管身1轴向上的端部的第一连接板21,以及位于管身1轴向上远离第一连接板21的端部的第二连接板22,第一连接板21与管身1的轴向垂直,第一连接板21与管身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21为方形板,第二连接板22与管身1的轴向垂直,第二连接板22与管身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22为方形板。

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上均设有通孔23,通孔23共四个且分布在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的四个角上。

参照图2以及图3,管身1位于第一连接板21的一端设有插件3,插件3为插接在管身1内的插管,插管的外壁抵紧管身1的内壁,插管沿管身1的轴向向外延伸,管身1位于第二连接板22的一端设有套件4,套件4为插接在管身1内的套管41,套管41的外壁抵紧管身1的内壁,套管41的轴向与管身1的轴向一致,套管41朝向管身1外部的管口与第二连接板22远离管身1的板面平齐,插管包括插接在管身1上的连接段32以及伸出管身1外的插接段31,连接段32的外壁抵紧管身1的内壁,插接段31的外直径与套管41的的内直径一致。

插接段31上的外壁设有滑槽33,滑槽33绕插接段31的圆周螺旋盘绕,滑槽33共四个且均布在插接段31的圆周方向上,套管41的内壁上设有滑条42,滑条42绕套管41的圆周螺旋盘绕,滑条42卡接在滑槽33内滑动,插管完全插入套管41内使的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紧贴时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上的通孔23恰好正对。

滑条42朝向第二连接板22的端部与套管41朝向管身1外部的管口之间留有间距,使得插管插入套管41靠近管口的一段时不受滑条42与滑槽33限制,以使插管可轻易插入套管41靠近管口的一段,插管插接在套管41内转动以方便调节滑条42朝向滑槽33的端部与滑槽33的入口正对,滑条42朝向第二连接板22的端部设有圆角43,通过圆角43使滑条42更易进入滑槽33内。

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朝向管身1的板面上均设有加强筋24,加强筋24为直角三角形板,加强筋24的直边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板21与凸棱11,第一连接板21上共设有四个加强筋24且均布在管身1的圆周上,第一连接板21上的加强筋24与第一连接板21上的加强筋24设置一致,不再累述。

本实施例的工况及原理如下:

相邻支撑主管沿轴向连接时,通过插管插入至套管41内使相邻管身1初步同轴,转动其中一根支撑主管的管身1并施加小量推力以推动相邻支撑主管靠近,调节滑条42与滑槽33的位置,使得滑条42朝向滑槽33的端部与滑槽33的入口正对,由于转动管身1的过程中一直施加推力,当滑槽33与滑条42正对时滑条42将插入至滑槽33内,进而继续转动管身1并推动相邻管身1靠近以使滑条42沿着滑槽33滑动,最终使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紧贴,由于滑条42与滑槽33的限位配合使得当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紧贴时,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上的通孔23全部处于恰好正对的位置,然后插入螺纹紧固件锁紧即可完成连接安装。

支撑主管在支撑的过程中通过螺纹紧固件提供抗拉力以抵抗促使相邻支撑主管分离的作用力,同时由于螺纹紧固件限制了相邻支撑主管相对转动,使得滑槽33与滑条42在管身1的轴向方向上为相互限制运动的卡接状态,使得滑槽33与滑条42配合为相邻支撑主管提供抵抗分离的作用力。

当支撑主管在支撑过程中承受使相邻支撑主管沿管身1径向相错的作用力时,通过螺纹紧固件提供抗剪力以抵抗,同时由于插管一端插接在管身1内且另一端插接在相邻支撑主管的套管41内,通过插管与套管41配合为相邻支撑主管提供抵抗相错的作用力。

当支撑主管在支撑过程中承受使相邻支撑主管弯曲折叠的作用力时,通过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配合提供抗挤压力,通过螺纹连接件2提供抗拉力,同时还通过插管的抗弯曲能力为相邻支撑主管提供抵抗弯曲折叠的作用力。

使得相邻支撑主管沿轴向连接时方便装卸的同时提高相邻支撑主管的连接处的强度与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