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7322阅读:3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进料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螺旋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下,建筑行业在人们生活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其中建筑材料更是日新月异。以往在建筑工地使用砂浆时,都需要工人在现场进行水、石灰以及砂子的配比,然后进行混合搅拌,十分不便。如今已出现了在工厂预配的不同强度的砂浆原料,也就是石灰与砂子的混合物。在施工现场,只需要购买所需强度的砂浆原料,在加入合适配比的水搅拌即可。在工厂中预配砂浆原料时,需要使用搅拌机,而将砂子与水泥输送到搅拌机中则需要使用螺旋送料机构。

申请公布号为CN103447141A、申请公布日为2013年12月18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砌块砂浆植被装置,包括磨机、进料腔、输送砂料筒,所述输送砂料筒的出料口通过进料腔与磨机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进料腔中设有螺旋进料机构,所述螺旋进料机构的转轴与设在进料腔外部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使用该设备时,将砂料从进料腔倒入,然后通过螺旋进料机构将砂料输送到磨机中。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一般在工作现场会采用气阀控制进料腔启闭的方式来达到将砂料输送到螺旋进料机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无法控制单次输送到螺旋进料机的砂料量,会造成单次输送砂料量过大,导致进料腔的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进料装置,具有均匀进料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螺旋进料装置,包括输送管、设于所述输送管内部的转轴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输送电机,所述转轴与所述输送管同轴设置且所述转轴上设有螺旋形的叶片;所述输送管上设有与所述输送管连通设置的进料斗,进料斗内设有筛分组件,所述筛分组件包括与所述进料斗的截面配合的第一筛网,所述第一筛网上开设有第一筛孔;所述第一筛网上通过驱动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推动桨,所述第一推动桨与所述第一筛网间隙配合;所述驱动轴上连接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电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确定电机,带动第一推动桨绕驱动轴转动。然后将砂子倒入进料斗中,推动桨推动砂子在第一筛网上转动。当砂子运动到第一筛孔的位置时,砂子下落,减缓了砂子下落的速度,实现更加均匀地使砂子下落到输送管中的效果。同时第一筛孔还具有将混在砂子中的大颗粒杂物如石块筛分出去,减少石块等物质磨损叶片甚至堵塞输料管的情况。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筛网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筛网,所述第二筛网上开设有第二筛孔,所述第二筛孔小于所述第一筛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砂子经过第一筛网后下落至第二筛网,具有更小孔径的第二筛孔的第二筛网是的砂子下落的速度进一步减缓。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驱动轴延伸至第二筛网并与所述第二筛网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筛网上设有第二推动桨,所述第二推动桨固定于所述驱动轴上并与其同步转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推动桨与第二推动桨同步转动,当砂子经过第一筛网的滤过后,下落至第二筛网上。第二推板推动砂子在第二筛网上转动,当砂子转动到第二筛孔的位置时,砂子下落,进一步减缓砂子下落的速度,实现更加均匀地下料。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筛网的下方设置有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进料斗内的固定板以及设于所述固定板上方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连接于所述驱动轴上且与所述驱动轴同步转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转动板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下料口,所述转动板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下料口的位置对应时下料的对应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砂子从第二筛网中落下至转动板后,砂子先堆积在转动板以及固定板上。随着转动板的转动,当转动板上的对应口与固定板上的下料口对应时,砂子从下料口下落至输送管中。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转动板的缘部设有套槽,所述进料斗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套槽配合转动的嵌块,所述嵌块嵌设于所述套槽内并与所述套槽间隙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板转动时,套槽与嵌块发生相对转动,嵌块始终嵌设于套槽内,减少了砂子从转动板与进料斗内壁之间漏下的情况。同时,套槽与嵌块的设置减少了进入转动板与固定板连接处的砂子,减少了砂子卡紧于转动板与固定板之间而阻碍转动板的转动的情况。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嵌块上靠近套槽的一端设有第一滚轴,所述第一滚轴与所述套槽的侧壁滚动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转动板转动时套槽与嵌块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转动板的运行更加顺畅,同时减少了驱动轴提供转动板用于克服滑动摩擦力的能耗,达到了一定节能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套槽的顶壁上开设有凹口,所述嵌块上设有与所述凹口插接配合的凸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减少进入转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砂子。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凸块上靠近凹口的一端设有第二滚轴,所述第二滚轴与所述凹口滚动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凸块与凹口之间的摩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筛分组件和下料组件,达到均匀下料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主要示出了进料斗内部的结构;

图3是图2的B部放大图,主要示出了阻挡件的结构。

图中,1、输送管;12、转轴;13、叶片;14、输送电机;2、进料斗;3、筛分组件;31、第一筛网;311、第一筛孔;32、第二筛网;321、第二筛孔;33、第一推动桨;34、第二推动桨;4、下料组件;41、转动板;411、对应口;42、固定板;421、下料口;5、驱动轴;6、驱动电机;7、阻挡件;71、套槽;711、凹口;72、嵌块;721、凸块;8、第一滚轴;9、第二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螺旋进料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输送管1以及与所述输料管连通设置的进料斗2,进料斗2位于输送管1的上方。

结合图2,输料管内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转轴12,转轴12上固定有用于输送砂子的螺旋形的叶片13。转轴12的一端延伸至输送管1外部并连接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输送电机14。

如图2所示,进料斗2内自上而下设有筛分组件3和下料组件4,用于使砂子更均匀地下落至输送管1内。筛分组件3包括水平固定于进料斗2内壁上的第一筛网31以及与设于第一筛网31下方的第二筛网32,第一筛网31与第二筛网32平行设置且第一筛网31和第二筛网32与进料斗2的截面配合设置。其中,第一筛网3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筛孔311,第二筛网3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筛孔321,且第一筛孔311的孔径大于第二筛孔321的孔径。

如图2所示,第一筛网31与第二筛网32的中心贯穿设置有与两者转动配合的驱动轴5,驱动轴5上远离进料斗2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电机6。驱动轴5上固定有第一推动桨33与第二推动桨34。其中,第一推动桨33位于第一筛网31的上方,且第一推动桨33上靠近第一筛网31的一端与第一筛网31的上表面间隙配合。第二推动桨34位于第二筛网32的上方,且第二推动桨34上靠近第二筛网32的一端与第二筛网32的上表面间隙配合。

如图2所示,下料组件4包括固定于驱动轴5上远离驱动电机6的一端的转动板41以及位于转动板41下方的固定板42。其中,转动板41与进料斗2的内壁转动配合,而固定板42的缘部与进料斗2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动板41上开设有对应口411,固定板42上开设有与对应口411对应设置的下料口421,当转动板41转动过程中使得对应口411与下料口421对应时,位于转动板41上的砂子从下料口421中落下至输送管1中。

结合图2和图3,为了提高转动板41缘部与进料斗2内壁之间的连接性,减少砂子从转动板41与进料斗2之间的缝隙中进入阻碍转动板41与固定板42之间的相对运动的情况,转动板41缘部与进料斗2内壁之间增设有阻挡件7。阻挡件7包括固定于转动板41缘部的套槽71,套槽71的开口方向朝进料斗2内壁设置;进料斗2的内壁上固定有于套槽71大小配合的嵌块72,且嵌块72嵌设于套槽71并与套槽71间隙配合。嵌块72上靠近套槽7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轴8,第一滚轴8与套槽71的内壁滚动配合,以减少嵌块72与套槽71之间的摩擦力。

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减少砂子进入转动板41与固定板42之间,套槽71的顶壁上增设有凹口711,同时,嵌块72上固定有与凹口711的大小配合的凸块721。并且,凸块721上靠近凹口7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轴9,第二滚轴9与凹口711的侧壁滚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启动驱动电机6与输送电机14,然后将砂子倒入进料斗2中。砂子在第一推动桨33的推动下从第一筛网31上的第一筛孔311中落下,在下落前进行了第一次的筛分,将砂子中的大颗粒物去除,同时达到了减缓砂子下落速度以及实现均匀下料的效果。砂子下落至第二筛网32后,在第二推动桨34的推动作用下从第二筛孔321中落下,即进一步减缓了砂子下落的速度。当砂子下落至转动板41上后,砂子先滞留于转动板41以及部分固定板42上。随着转动板41的转动,当对应口411与下料口421对应时,砂子从下料口421中下落至输送管1中,最后在转动的叶片13的带动下运送到所需的位置。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