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复合装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799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度复合装饰板。



背景技术:

复合装饰板通常就是由两个基板及设在基板间的夹心构成,基板采用的是复合板或者合金板,但由于结构单一,外部基板与夹心间的连接并不可靠,常会出现基板破损、夹心外漏的情况,这就导致装饰板的强度、阻燃及保温效果都会受损,难以满足装饰板尤其是高强度墙体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复合装饰板,其具有高强度、阻燃且隔音的效果,可被大众更广泛的接受。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强度复合装饰板,包括面板层、底板层以及夹设在所述面板层与底板层之间的芯层,所述面板层内侧面上具有多根平行设置的整体呈直条状的纵向加强筋,所述纵向加强筋沿所述面板层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根纵向加强筋构成容纳所述芯层的凹槽,所述底板层的内侧面上具有若干组沿所述底板层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横向加强筋,每组所述横向加强筋对应所述凹槽的位置设置,其中,所述面板层表面涂覆有阻燃涂料层。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发明人还有进一步的优化实施措施。

优选地,所述面板层、底板层均为彩铝板,

优选地,所述纵向加强筋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横向加强筋的高度,且所述横向加强筋的长度小于所述凹槽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加强筋的截面成T形。

进一步地,所述芯层包括粘接在一起的保温层和隔音层,所述保温层粘接所述面板层的内侧面,所述隔音层粘接所述底板层的内侧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所采用的是泡棉,所述隔音层采用的是隔音毡。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强度复合装饰板,其采用彩铝板作为面板层和底板层,整体刚性高,而面板层以及底板层与芯层相接处的内侧面上分别设有的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使得面板层、底板层与芯层的粘接固定更为可靠,面板层、底板层能够更好地形成一个整体,使得整体刚性进一步得以提高。

另外,面板层与底板层之间的芯层采用的是泡棉、隔音毡,在能够保温的同时还实现了隔音的效果,且保温层在内,隔音层在外,使得用户感受更好地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高强度复合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面板层;2、底板层;3、阻燃涂料层;4芯层;41、泡棉;42、隔音毡;5、纵向加强筋;6、横向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描述了一种高强度复合装饰板,如图1所示,其包括面板层1、底板层2以及夹设在所述面板层1与底板层2之间的芯层4,所述面板层1内侧面上具有多根平行设置的整体呈直条状的纵向加强筋5,所述纵向加强筋5沿所述面板层1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根纵向加强筋5构成容纳所述芯层4的凹槽,所述底板层2的内侧面上具有若干组沿所述底板层2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横向加强筋6,每组所述横向加强筋6对应所述凹槽的位置设置,其中,所述面板层1表面涂覆有阻燃涂料层3,所述面板层1、底板层2均为彩铝板。

不难理解,交错设置的纵向加强筋5与横向加强筋6,一是加强筋的设置能够使得面板层1和底板层2本身的强度得以提高,二是能够增加芯层4与面板层1、底板层2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整体的刚度得以提升。这就能提高复合装饰板强度以及使用寿命,使得本实施例所述装饰板的应用更广泛。

优选地,所述纵向加强筋5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横向加强筋6的高度,且所述横向加强筋6的长度小于所述凹槽的宽度,所述纵向加强筋5的截面成T形。另外,需要提下的是,无论是纵向加强筋5还是横向加强筋6的高度肯定都是小于底板层2与面板层1之间的距离的。

可以理解的是,这能够使得横向加强筋6可设置在纵向加强筋5构成的凹槽内,使得面板层1、底板层2、芯层4三者之间构成有机整体,整体性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芯层4可包括粘接在一起的保温层和隔音层,尔所述保温层粘接所述面板层1的内侧面,所述隔音层粘接所述底板层2的内侧面。

具体说来,所述保温层所采用的是泡棉41,所述隔音层采用的是隔音毡。面板层1与底板层2之间的芯层4采用的是泡棉41、隔音毡,在能够保温的同时还实现了隔音的效果,且保温层在内使得室内热量散失慢且阻隔外部热量进入,隔音层在外用于隔绝外部噪音,使得用户感受更好地得以提高。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强度复合装饰板,其采用彩铝板作为面板层1和底板层2,整体刚性高,而面板层1以及底板层2与芯层4相接处的内侧面上分别设有的纵向加强筋5和横向加强筋6,使得面板层1、底板层2与芯层4的粘接固定更为可靠,面板层1、底板层2能够更好地形成一个整体,使得整体刚性进一步得以提高。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