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9493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楼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楼板。



背景技术:

楼板是指楼板层中的承重部分,它将房屋垂直方向分隔为若干层,并把人和家具等竖向荷载及楼板自重通过墙体、梁或柱传给基础。

现有技术中的楼板通常包括底模托板,底模托板包括纵向的长托模以及横向的短托模,通过多组底模托板构建楼板的基础骨架,当向楼板灌入混凝土后,需要将长托模及短托模进行拆除,但是拆除长托模及短托模之后,混凝土与长托模和短托模接触的表面非常毛糙,不满足建筑标准,还需要进行刮灰抹平以及墙面喷漆等工序,导致楼板的后期处理工艺非常复杂,建筑成本非常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楼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楼板后期需要进行刮灰以及喷漆等操作,导致成本投入高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楼板,包括:用于将房屋垂竖直方向分为两层的基体,以及与所述基体连接的装饰层,所述装饰层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连接的若干装饰板和若干装饰板扣板,若干所述装饰板和若干所述装饰板扣板均位于所述基体下方,任何一个所述装饰板扣板的两侧均连接有一个所述装饰板,所述装饰板的下表面与所述装饰板扣板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作为优选,所述装饰层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连接有外侧扣板,所述外侧扣板与所述装饰板连接,且所述外侧扣板的下表面与所述装饰板的下表面齐平。

作为优选,所述基体包括混凝土以及置于混凝土内的钢化骨架,若干所述装饰板均与所述混凝土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装饰板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第一卡槽,所述混凝土的下表面对应所述第一卡槽设有若干第一卡凸,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卡凸配合,以实现若干所述装饰板均与所述混凝土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卡槽上设有卡位部,所述卡位部用于阻止所述第一卡凸从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经所述第一卡槽的开口端脱离所述第一卡槽。

作为优选,所述装饰板扣板与所述基体之间存在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装饰板扣板相对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卡凸,所述装饰板相对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能够与所述第二卡凸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钢化骨架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若干第一连接组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若干第二连接组件,以及若干锁紧件,若干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若干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所述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将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锁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为桁架,所述桁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网架以及分别固定在所述网架上下两侧的两个桁架钢筋;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上部钢筋以及下部钢筋,所述上部钢筋搭设在位于上方的桁架钢筋的上方,所述下部钢筋搭设在位于下方的桁架钢筋的下方,所述锁紧件将所述上部钢筋、所述桁架以及所述下部钢筋由上至下锁紧。

作为优选,所述装饰板、所述装饰板扣板以及所述外侧扣板的材均采用防火材料,均通过挤压注塑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交替连接且均位于基体下方的装饰板与装饰板扣板,同时使装饰板扣板的下表面与装饰板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无需拆除,从而无需进行装饰板拆除、刮灰抹平以及墙面喷漆等施工工序,有效的优化了楼板的施工工艺,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建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楼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楼板装饰板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装饰板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楼板装饰板扣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楼板外侧扣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楼板第一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楼板卡紧件的示意图;

图8为托模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楼板制作方法的示意图;

图中:

1、装饰板;101、第一卡槽;102、第二卡槽;103、第三卡凸;

2、装饰板扣板;201、第二卡凸;

3、外侧扣板;

4、第一连接组件;401、网架;402、桁架钢筋;

5、第二连接组件;501、上部钢筋;502、下部钢筋;

6、锁紧件;601、螺栓;602、锁片;

7、托模;701、第三卡槽;70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楼板,如图1-9所示,包括:基体和装饰层。

如图1所示,基体包括混凝土(附图中未示出)以及置于混凝土内的钢化骨架,装饰层包括若干装饰板1和若干装饰板扣板2,若干装饰板1和若干装饰板扣板2沿第一方向交替连接,任何一个装饰板扣板2的两侧均连接有一个装饰板1,每一个装饰板1均与混凝土连接,若干装饰板1和若干装饰板扣板2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装饰层在沿第一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均为装饰板1,两个装饰板1分别与两个外侧扣板3连接,外侧扣板3位于装饰板1原离与其相邻的装饰板扣板2的一侧,并且外侧扣板3的下表面与装饰板1的下表面齐平,本实施例中,装饰板扣板2和外侧扣板3均通过装饰板1与混凝土间接连接,若干装饰板1、若干装饰板扣板2以及两个外侧扣板3构成平整的下表面,从而无需进行后期的处理,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楼板下表面由于为不平整的混凝土表面,需要进行后期刮灰抹平以及墙面喷漆等处理,造成的楼板制作成本高、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如图2-3所示,装饰板1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第一卡槽101,混凝土的下表面针对每一个装饰板1上的若干第一卡槽101设有若干相配合的第一卡凸,第一卡槽101上设有卡位部(附图中未示出),卡位部用于阻止第一卡凸从第一卡槽101的内部经第一卡槽101的开口端脱离第一卡槽101,通过第一卡槽101与第一卡凸卡接以实现若干装饰板1均与混凝土卡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101在装饰板1上表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一卡槽101开口端在装饰板1上表面上的投影面积,第一卡槽101沿装饰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一个装饰板1在第一方向上均等间距的设有若干横截面为燕尾形的第一卡槽101。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第一卡槽101横截面的形状也可以为凸字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形状。装饰板1上还设有第三卡凸103。

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上的第一卡凸是通过在装饰板1上浇筑液态的混凝土,液态的混凝土流入并填满第一卡槽101,待混凝土凝结后形成的,因此,第一卡凸与第一卡槽101紧密配合,装饰板1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非常牢固。同时,混凝土干固后,混凝土与装饰板1的上表面也会凝结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加强混凝土与装饰板1的连接强度。

如图4所示,装饰板扣板2相对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卡凸201,装饰板1相对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卡槽102,通过装饰板扣板2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卡凸201分别与其相邻的两个装饰板1上相应的第二卡槽102卡接,实现装饰板1与装饰板扣板2的交替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装饰板扣板2与装饰板1也可以通过其他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比如:可以通过铆钉,将装饰板扣板2与装饰板1铆接再一起,也可以通过胶水,将装饰板扣板2与装饰板1粘结在一起,还可以通过螺钉将装饰板扣板2与装饰板1螺纹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通过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同时与装饰板扣板2以及装饰板1连接,使装饰板扣板2和装饰板1间接连接在一起。

装饰板扣板2与基体之间存在间隙,可以用于铺设电线以及管路等。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装饰板扣板2的厚度小于装饰板1的厚度,装饰板1的上表面与混凝土的下表面齐平,从而装饰板扣板2上表面与混凝土的下表面并不接触,存在间隙,通过装饰板扣板2、混凝土以及与装饰板扣板2相邻的两个装饰板1形成密闭空腔,并被装饰板扣板2从外面密封,从外界无法看到,不影响美观,同时还节省建筑材料,并且具有一定的隔音效果,将水电管路铺设在上述空腔中,有效的利用了空间,同时无需在楼板上另行开设用于铺设水电管路的墙槽,节省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施工成本。

如图5所示,外侧扣板3的宽度尺寸小于装饰板1的宽度,外侧扣板3的具体宽度尺寸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是可以变化的。主要考虑到楼层的层宽是变化的,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铺设完若干装饰板1以及若干装饰板扣板2后,上述装饰层的两侧与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墙面之间的空间可能无法再铺设下一个完整的装饰板扣板2,因此,可以根据装饰层与墙面之间的实际间距,安装相应宽度的外侧扣板3。外侧扣板3的宽度可以对应多种尺寸规格,并且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较宽的外侧扣板3进行裁切得到合适宽度的外侧扣板3。

优选的,钢化骨架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若干第一连接组件4,沿垂直于第一方向设置的若干第二连接组件5,以及若干锁紧件6,若干第一连接组件4与若干第二连接组件5的连接处均设置有锁紧件6,锁紧件6将第一连接组件4与第二连接组件5锁紧。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组件4为桁架,桁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网架401以及分别固定在网架401上下两侧的两个桁架钢筋402。第二连接组件5包括上部钢筋501以及下部钢筋502,上部钢筋501搭设在位于上方的桁架钢筋402的上方,下部钢筋502搭设在位于下方的桁架钢筋402的下方。如图7所示,锁紧件6包括四个螺栓601,上下相对设置且均穿设在四个螺栓601上的两个锁片602,上部钢筋501、桁架以及下部钢筋502位于两个锁片602之间,并且由两个锁片602由上至下压紧在一起。

装饰板1、装饰板扣板2以及外侧扣板3的材质均采用防火材料,通过挤压注塑制成,优选PVC材料,由于PVC材料具有很好的防火性能,并且重量较轻,还具有很好的保温,隔音效果,从而,装饰板1、装饰板扣板2以及外侧扣板3采用PVC材质,一方面可以降低一体化楼板的重量,另一方面提高一体化楼板的保温、隔音功能,同时还不丧失一体化楼板的防火性能,也可以为其他材料,例如铝合金等。

优选的,装饰板1、装饰板扣板2以及外侧扣板3均为中空结构,一方面可以降低材料的使用量,降低材料成本,另一方面中空结构还具有很好的保温、隔音功能。

优选的,装饰板1、装饰板扣板2以及外侧扣板3外表面均设有保护层(附图中未示出),保护层用于保护装饰板1、装饰板扣板2以及外侧扣板3在建筑过程中避免被划伤,同时,建筑过程中的灰尘只会粘附在保护层表面,当建筑建设完成后,将保护层撕掉,可以漏出装饰板1、装饰板扣板2以及外侧扣板3崭新的外表面,可以有效避免后期的清洁工作。保护层可以为塑料膜、牛皮纸、绒布或者其他材料。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楼板,不仅可以用做水平设置的楼板,也可以用做竖直方向的墙体。

本实施例中上述一体化楼板的制作过程中还使用了托模7进行辅助制作,托模7的结构如图8所示,托模7相对的两侧均设有第三卡槽701,第三卡槽701能够与第三卡凸103卡接,托模7上设有若干通孔702,其中,四个通孔702为一组通孔702,每组通孔702均对应锁紧件6的四个螺栓601,螺栓601与托模7可拆卸的连接,托模7上等间距的设有若干组通孔702。

制作方法如下:

S1:如图9所示,通过若干锁紧件6、若干第一连接组件4件以及若干第二连接组件5构建成一体化楼板的钢化骨架,并通过若干托模7进行支撑。

其中,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安装托模7:将若干托模7在第一方向上等间距设置,该间距为一个装饰板1的宽度,每一个托模7的长度方向均与第一方向垂直。

S12:安装螺栓601:将螺栓601从通孔702中穿过,将若干托模7的通孔702中均装上螺栓601。

S13:安装下方的锁片602:分别在对应每组通孔702的四个螺栓601上安装位于下方的锁片602。

S14:安装装饰板1:装饰板1两侧的第三卡凸103分别对应卡入邻近的两个托模7上对应的第三卡槽701上,将所有相互邻近的两个托模7之间均安装上装饰板1。

S15:铺设下部钢筋502:下部钢筋502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铺设,并且下部钢筋502位于同一托模7上每一个锁片602的上方。

S16:铺设桁架:桁架沿第一方向铺设,搭设在下部钢筋502的上方,并且同时位于若干托模7同一位置处的锁片602的上方。

S17:铺设上部钢筋501:上部钢筋501与下部钢筋502同方向铺设,上部钢筋501位于下部钢筋502的正上方,同时搭设在桁架的上方。

S18:分别在对应每组通孔702的四个螺栓601上安装上位于上方的锁片602。

S19:分别将对应每组通孔702的四个螺栓601通过四个螺母分别紧固,使上下设置的两个锁片602将上部钢筋501、桁架以及下部钢筋502压紧在一起。

S2:浇筑混凝土:在若干托模7以及若干装饰板1的上方浇筑混凝土,并使混凝土将上部钢筋501、桁架以及下部钢筋502均包裹其中,同时,混凝土还流入装饰板1上表面的第一卡槽101中,待混凝土凝结后,混凝土与装饰板1卡接在一起。

S3:拆卸托模7:将托模7与锁紧件6的连接拆除,并使托模7与混凝土分离。

S4:安装装饰板扣板2:在相邻的两个装饰板1之间安装装饰板扣板2,装饰板扣板2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卡凸201分别卡入两个相邻的装饰板1上对应的第二卡槽102中,将相邻的两个装饰板1之间均安装上装饰板扣板2。

S5:安装外侧扣板3:将两个外侧扣板3分别与位于第一方向两端的两个装饰板1相抵接。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交替连接且均位于基体下方的装饰板1与装饰板扣板2,同时使装饰板扣板2的下表面与装饰板1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楼板在建造过程中,后期需要进行拆模、刮灰以及喷漆等施工工艺,导致楼板制作成本高、工艺复杂、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