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楼盖用箱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949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心楼盖用箱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心楼盖用箱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领域,通常采用全密封的填充体浇注成型空心楼盖,但是由于密封空心内置模,存在固定难度大、浮力大,易破损,承重力差,空心填充体凝固硬化时间长,模具利用率低,生产、运输和现场施工均不方便,而且需用通长钢筋固定填充体等缺陷,影响结构成型质量,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会对密封空心内置模形成挤压及产生浮力;而且使用空心填充体内置模,混凝土流动性差,从而影响结构的成型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心楼盖用箱体装置,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全密封的填充体浇注成型空心楼盖导致混凝土流动性差影响结构的成型质量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心楼盖用箱体装置包括:箱体,由网状物和钢条组成,所述网状物包裹在钢条的外部,所述钢条的两端与所述网状物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开设有第一开口;封闭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U型支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紧固机构,与所述U型支架的第二开口两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U型支架的高度小于所述箱体的高度1-2cm。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高度与所述箱体的高度保持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两端设置有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下两侧设置有压板或包边。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设置为长方体,所述箱体表面设置有折痕。

进一步地,所述网状物的厚度为0.3-0.5mm,所述网状物为带肋镂空网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空心楼盖用箱体装置还包括:抗上浮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底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抗上浮机构包括:铁片,设置在所述箱体底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铁片的尺寸为3×3cm-5×5cm。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箱体由网状物和钢条组成,网状物包裹在钢条的外部,钢条的两端与网状物固定连接,可以使混凝土通过网状物进行流动,保证了混凝土的流动性,保证施工质量,由于箱体开设有第一开口,封闭机构设置在第一开口处,可以防止漏浆过多,由于U型支架设置在箱体内,紧固机构与 U型支架的第二开口两端连接,可以防止U型支架变形,通过U型支架支撑箱体,增强了支撑强度,保证了箱体的承重能力,提高了牢固性与稳定性,在浇注或施工过程中保证箱体不易变形,从而提高空心楼盖结构的成型质量,施工过程中不产生浮力,能最好的保证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心楼盖用箱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心楼盖用箱体装置的箱体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空心楼盖用箱体装置的盖板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心楼盖用箱体装置包括:箱体1、封闭机构2、U型支架3及紧固机构4。

所述箱体1由网状物1-2和钢条1-1组成,所述网状物1-2包裹在钢条1-1的外部,所述钢条1-1的两端与所述网状物1-2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开设有第一开口。

所述封闭机构2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

所述U型支架3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

所述紧固机构4与所述U型支架3的第二开口两端连接。

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由于箱体由网状物和钢条组成,网状物包裹在钢条的外部,钢条的两端与网状物固定连接,可以使混凝土通过网状物进行流动,保证了混凝土的流动性,保证施工质量,由于箱体开设有第一开口,封闭机构设置在第一开口处,可以防止漏浆过多,由于U型支架设置在箱体内,紧固机构与U型支架的第二开口两端连接,可以防止U型支架变形,通过U型支架支撑箱体,增强了支撑强度,保证了箱体的承重能力,提高了牢固性与稳定性,在浇注或施工过程中保证箱体不易变形,从而提高空心楼盖结构的成型质量,施工过程中不产生浮力,能最好的保证施工质量。

详细介绍封闭机构的结构。

所述封闭机构包括:实心板。

所述实心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实心板通过焊接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实心板可通过其它方式如捆扎等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实心板可以避免漏浆过多,保证施工质量。

其中,实心板可为实心木板或实心铁板,可以节约资源,避免浪费。

所述U型支架3的高度小于所述箱体1的高度1-2cm。所述实心板的厚度为1-2cm,所述实心板的厚度和所述U型支架3与所述箱体1之间的间隙保持一致。所述封闭机构2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的高度与所述箱体1 的高度保持一致,使封闭机构2与所述U型支架接触,保证所述箱体的结构不变。

详细介绍紧固机构的结构。

所述紧固机构包括:铁丝。

所述铁丝与所述U型支架3的第二开口两端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铁丝通过焊接与所述U型支架3的第二开口两端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铁丝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绑扎等与所述U型支架3的第二开口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铁丝保证所述U型支架3的形状,防止所述U型支架3变形。

详细介绍箱体的结构。

所述箱体1两端设置有盖板5。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1 两端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盖板,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1两端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绑扎等固定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由网状物和钢条组成。所述盖板由网状物与钢条组成,盖板上下两侧的压板与网状物固定连接,有效的防止网状物的边缘断裂,钢条与网状物分离。所述盖板5上下两侧设置有压板5-1或包边,便于固定箱体1,提高箱体1的整体抗压能力。

所述箱体1设置为长方体,所述箱体1表面设置有折痕,在携带时,可以将箱体1展开,然后重叠携带,需要使用时可直接折叠,同时还可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在同时使用两个箱体1进行使用,增加装置的承受能力,便于携带和使用。

所述网状物1-2的厚度为0.3-0.5mm,所述网状物1-2为带肋镂空网片,保证了混凝土的流动性。

本实用新型空心楼盖用箱体装置还包括:抗上浮机构。

所述抗上浮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1底面上。

所述抗上浮机构包括:铁片。

所述铁片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1底面上。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铁片通过焊接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1底面上,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铁片还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螺栓等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1底面上。所述铁片的尺寸为3×3cm-5×5cm,所述铁片保证所述箱体1不会上浮,能最好的保证施工质量。

其中,所述抗上浮机构还可以为石片。

为了更清楚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上予以介绍。

工作时,将箱体1展开成长方形,然后重叠放置,占用空间减小,便于携带。将展开后的箱体1携带至工作场所,在使用时,将铁丝与U型支架3的第二开口两端固定连接,铁丝保证所述U型支架3的形状,防止所述U型支架3变形。将U型支架3放置在箱体1有折痕的一侧,然后将箱体1沿折痕进行折叠,将U型支架3包裹,将实心板设置在箱体1的第一开口处,实心板设置在箱体1上的高度与箱体1的高度保持一致,使实心板与U型支架3接触,保证箱体1的结构不变。

然后将箱体1的两端通过焊接或捆扎固定,将盖板5放置在箱体1的两端,并且通过焊接或捆扎进行固定,然后即可进行使用。盖板5上下两侧设置有压板5-1或包边,便于固定箱体1,提高箱体1的整体抗压能力。由于箱体1由网状物1-2和钢条1-1组成,网状物1-2包裹在钢条1-1的外部,钢条1-1的两端与网状物1-2固定连接,可以使混凝土通过网状物进行流动,保证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同时根据不同的承重要求,在U型支架3的外部包裹两个或多个箱体1,增加装置的承重能力了,由具有抗压能力材料制成的网状物与钢条组成的箱体1具有优良的承重能力,通过U 型支架3支撑箱体1,增强了支撑强度,保证了箱体1的承重能力,提高了牢固性与稳定性,在浇注或施工过程中保证箱体不易变形,从而提高空心楼盖结构的成型质量,施工过程中不产生浮力,能最好的保证施工质量。同时盖板上下两侧的压边与网状物固定连接,有效的防止网状物的边缘断裂,钢条与网状物分离。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