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底模式现浇楼屋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9495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一体底模式现浇楼屋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行业,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底模式现浇楼屋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大力鼓励、扶持绿色装配式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但是在装配式建筑中,楼屋面板目前使用的叠合板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预制生产和堆码中需要很大的场地,而且需要蒸汽养护就有排放,预制叠合板的下部板在移动、运输和吊装中其底面层易开裂,下部板和上部板叠合浇筑为一个整体板的厚度较厚,增加了建筑物的总体重量。因而,有必要设计一种底部面层不易开裂,不需要大的预制场地来生产、养护,减少蒸汽排放的楼屋面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底模式现浇楼屋面板,其不需要大的预制场地来生产、养护,减少蒸汽排放,并且能进行标准化生产,同时保持装配式施工效率高、施工工期短的优势。

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体底模式现浇楼屋面板,包括钢筋骨架和现浇混凝土,所述钢筋骨架还连接有板状的模板,所述模板与钢筋骨架之间通过间隔物而相距有间隔,所述钢筋骨架、间隔物与模板组成一体式模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设有不可拆卸的模板,模板与钢筋骨架连接成一体,提高了楼屋面板的骨架强度,面层的支撑性更好,面层不会移位;而且由于楼屋面板是现浇,不是预制,不需要大的预制场地来生产、养护,减少蒸汽排放,而钢筋骨架和模板形成的一体式模板组件能预先标准化生产,放置在承重结构上就可进行现浇,不用现场捆扎钢筋和支模拆模,减少了垫支模板和安装模板的支模工序,以及拆除模板的拆模工序,使得楼屋面板的制作更加简单快速,提高了装配式施工效率,减少了施工工期,降低了建筑成本。间隔物使模板与钢筋骨架之间相距有间隔,使两者之间能填充入混凝土形成保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上设置有加强筋,这样就可强化模板,并且降低模板的厚度,从而降低材料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厚度为0.5-1.5mm。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物是垫块或钢筋骨架的支脚或模板上设置的加强筋,钢筋骨架的两端从模板的两侧向外伸出。钢筋骨架的两端从模板的两侧向外伸出。垫块、支脚或加强筋都与模板焊接,都能起到骨架和强化模板的作用,同时又起到间隔钢筋骨架和模板的作用,使得两者之间具有间隔而能填充入混凝土,伸出的钢筋骨架便于与建筑物承重结构上的浇筑用连接钢筋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模板为一块,所述钢筋骨架为长条形的框架结构,若干钢筋骨架相平行地排列并且与模板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钢筋骨架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钢筋骨架设有三根呈三角形排布的长钢筋,一根长钢筋在上,两根长钢筋在下,下方的长钢筋分别由连接筋与上方的长钢筋连接。

进一步地,为便于加工和提高钢筋骨架的强度,所述连接筋由一根钢筋弯折成多个首尾相接的三角形而形成波浪形的连接筋,所述波浪形的连接筋的上端角与上方的长钢筋相焊接,而下端角与下方的长钢筋相焊接,下端角形成钢筋骨架的支脚并且与模板焊接,三根长钢筋的两端由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钢筋骨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钢筋骨架设有三根呈三角形排布的长钢筋,一根长钢筋在上,两根长钢筋在下,在三根长钢筋的横截面方向上由若干平行的钢箍环绕连接,钢箍的中上部呈三角形,三根长钢筋与三角形的角部连接,钢箍的下部呈矩形,钢箍的下部通过间隔物与所述模板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对于其中一种钢筋骨架,所述连接件是连接板,三根所述长钢筋穿插在连接板上所设的孔中,所述一体式模板组件放置在建筑物的承重结构上,钢筋骨架的两端头位于承重结构上并且与所述承重结构向上伸出的浇筑用连接钢筋靠近或连接,各钢筋骨架由横向长钢筋捆扎连接,所述现浇混凝土将楼屋面板与承重结构浇筑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地,对于另一种钢筋骨架,所述一体式模板组件放置在建筑物的承重结构上,钢筋骨架的两端头位于承重结构上并且与所述承重结构上向上伸出的浇筑用连接钢筋靠近或连接,所述现浇混凝土将楼屋面板与承重结构浇筑连接成一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减少现场钢筋捆扎,减少了现场支模、拆模工序,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建筑成本。

2、钢筋骨架和模板构成的一体式模板组件可标准化、规模化和工厂化生产,能预先标准化生产,统一质量标准。

3、模板与钢筋骨架连接成一体,提高了楼屋面板的骨架强度,面层的支撑性更好,面层不会移位。

4、由于楼屋面板是现浇,不是预制,不需要大的预制场地来生产、养护,减少蒸汽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之一(现浇混凝土未图示)。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之二(现浇混凝土未图示)。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建筑物承重结构的装配示意图(现浇混凝土未图示)。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现浇混凝土未图示)。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现浇混凝土未图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一体底模式现浇楼屋面板,包括钢筋骨架1和现浇混凝土,所述钢筋骨架1还连接有板状的模板2,所述模板2与钢筋骨架1之间通过间隔物而相距有间隔。所述间隔物是模板2上设置的加强筋3,加强筋3平行地设置在模板2上,加强筋3由模板2折弯成型或由单独的筋条与模板2焊接,钢筋骨架1和模板2焊接在一起,钢筋骨架1的两端从模板2的两侧向外伸出。模板2、加强筋3和钢筋骨架1形成一体式模板组件,伸出的钢筋骨架1便于与建筑物承重结构上的浇筑用连接钢筋连接。加强筋3能起到模板2骨架和强化模板2的作用,降低模板2的厚度,从而降低材料成本,由于设有加强筋3,本实施例中模板2的厚度为0.6-1mm。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方式,所述模板2为一块,即底模,所述钢筋骨架1为长条形的框架结构,若干钢筋骨架1相平行地排列。当然,模板2也可以是两块,分别与钢筋骨架1的上端和下端连接,形成面模和底模。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钢筋骨架1设有三根呈三角形排布的长钢筋11,一根长钢筋11在上,两根长钢筋11在下,下方的长钢筋11分别由连接筋12与上方的长钢筋11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加工和提高钢筋骨架1的强度,所述连接筋12由一根钢筋弯折成多个首尾相接的三角形而形成波浪形的连接筋12,所述波浪形的连接筋12的上端角与上方的长钢筋11相焊接,而下端角与下方的长钢筋11相焊接,下端角形成钢筋骨架1的支脚并且与模板2焊接。波浪形的连接筋12的各三角形的下端角又起到间隔钢筋骨架1和模板2的作用,使得两者之间具有至少2-3厘米的间隔,间隔中能在现浇时填充入混凝土而形成保护层。当然,这个间隔物也可以是垫块或加强筋3。在钢筋骨架1的两端设有倒T形钢架13,倒T形钢架13的三个端点分别与三根长钢筋11的端头焊接,使钢筋骨架1形成稳固的框架结构。

如图3所示,所述一体式模板组件放置在建筑物的承重结构上,承重结构是承重梁4,承重梁4下部已预制并向两端伸出有突台41,承重梁4的上部设有浇筑用连接钢筋42,并且使长钢筋11的两端头位于突台41上方并与所述浇筑用连接钢筋42连接,各钢筋骨架1由横向长钢筋14捆扎连接,所述现浇混凝土将楼屋面板与承重梁4浇筑连接成一体。

实施例2: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钢筋骨架1两端的倒T形钢架13由连接板15代替,连接板15的下端弯折形成加强条,连接板15上设有三个孔,孔的位置与三根长钢筋11的位置相对应,三根长钢筋11插入三个孔中而与连接板15连接,可将铁丝穿过孔而将两者捆扎。

实施例3: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钢筋骨架1的结构不同,钢筋骨架1设有三根呈三角形排布的长钢筋11,一根长钢筋11在上,两根长钢筋11在下,在三根长钢筋11的横截面方向上由若干平行的钢箍16环绕连接,钢箍16的中上部呈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角部与长钢筋11固定,钢箍16的顶部设有槽口向上的钢筋槽,上方的长钢筋11位于钢筋槽中,下方的两根长钢筋11位于钢箍16底部的两侧角部,钢箍16的下部呈矩形,钢箍的下部通过加强筋3与所述模板2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设有不可拆卸的模板2,模板2与钢筋骨架1连接成一体,提高了楼屋面板的骨架强度,面层的支撑性更好,面层不会移位;而且由于楼屋面板是现浇,不是预制,不需要大的预制场地来生产、养护,减少蒸汽排放,而钢筋骨架1和模板2组件能预先标准化生产,放置在承重结构上就可进行现浇,不用现场捆扎钢筋和支模拆模,减少了垫支模板2和安装模板2的支模工序,以及拆除模板2的拆模工序,使得楼屋面板的制作更加简单快速,提高了装配式施工效率,减少了施工工期,降低了建筑成本。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