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停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410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挂式停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停车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挂式停车架。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自行车早已成为许多家庭的日常代步工具,由于车的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许多城市的商务中心、医院、学校和住宅小区等地方的停车位无法解决现有的需求量,也因为如此,违章停车现象变得日益严重,特别是共享车的产生,给城市的市容市貌及交通造成了不良影响, 现有技术中一些立体机机械化停车装置单个成本高,工作条件要求复杂,很难大力推广,而且停车场所只能在大空地处使用,现有的绿化带、街边的上层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挂式停车架,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悬挂式停车架,包括挂架、车框、挂取机构,所述挂取机构包括转框、移动转座,所述挂架整体安装在地面,挂架上端设有弧插杆,两端侧杆间所连接的转杆上滑动连接转框,或挂架下边双轨上设有带转框的移动转座,所述转框的弧插杆与车框的内弧管相对应且可插接,所述车框的外弧管与挂架的弧插杆相对应且可插接,所述车框插放在相对应的转框弧缺口内,所述转框旋转可将车框悬挂在挂架弧插杆上或将车框摘取至地面。

所述挂架为直线排列的竖直立杆间固定有连杆,挂架上端间隔设有与车框宽度相对应的成对弧插杆,杆顶为尖锥状,根部有挡板。

所述转框为搬手状框柱,头部两端为双弧管,中间为弧缺口,双弧管内设有可伸缩弧插杆,弧插杆后端露出双弧管部分固接有连杆,连杆上转动连接操杆353,操作杆下端卡固在转框腰部两侧框杆弹性滑槽内。

所述车框与转框弧缺口形状尺寸相对应,可插接在弧缺口内或悬挂在挂架弧插杆上,车框内弧边两端设有卡件,对应车座位置的连杆上端设有压座板。

所述挂架两端侧杆上固定有转杆,内方外圆的滑套管套穿在方形转杆上,方杆外壁、套管内壁面板上对应设有滑槽,通过卡轮滑动连接,所述滑套管外圆壁与转框圆通口内圆壁间设有轴承,转框可在转杆上滑动或转动,所述转杆高度以不影响行人通行为宜。

所述转框一侧设有圆环操作杆。

所述挂架下边双轨上安装带卡轮的移动转座,底盘一侧支杆上端转轴转动连接转框。

所述移动转座上设有可控制转速的电动装置或圆环操作杆。

所述转杆、双轨对应挂架单个车体悬挂位置和挂取机构上设有定位件,定位时转框与车框、车框与挂架准确插接。

所述的车框存车为自行车,所述挂架一侧设有广告板,所述转框、车框为有硬度的轻质金属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挂取机构将存放自行车的车框插接在转框弧缺口中,旋转至空中套穿在挂架的弧插杆上,悬挂的车位可密集设置,仅用一台挂取机构就能管理很多悬挂车位,地面不影响行人过往,挂架上还可设立广告,即扩大了停车场使用空间,又与周边环境协调,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空间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轨、移动转座结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杆、转框结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轨、移动转座结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转杆、转框结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转杆、转框附视图。

附图标记。

挂架1、立杆11、连杆12、弧插杆13、转杆14、滑套管141、双轨15、侧杆16、车框2、内弧管21、外弧管22、压座板23、卡件24、挂取机构3、转框31、双弧管310、圆通口311、弧缺口312、滑槽313、移动转座32、底盘320、支杆321、转轴322、操作杆323、电动装置324、卡轮325。定位件33、自行车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在这里,重点以自行车4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一种悬挂式停车架,包括挂架1,车框2、挂取机构3。

1、挂架。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挂架1为间隔设置的立杆11竖直固定在地面上,立杆之间固定有连杆12;所形成的连体框架上端间距设有相同的弧插杆13,弧插杆之间相互平行且呈直线状,每一对弧插杆组成一个车位,车位大于所存车的宽度,车位之间留有合适距离,所述单个车位的弧插杆13与所连接的车框外弧管22的间距、直径、弧度相对应,弧插杆13顶端为尖锥状,车框外弧管22管口为喇叭状,这样便于对接,弧插杆根部设有挡片,用于限制车框外弧管的套穿长度,以保证悬挂的车框2直线排列,不影响挂取机构的移动通过,双弧插杆的设置也有利于所挂车框的稳定平衡,安全可靠。

所述挂架1有两种方式。

如图1图3图5图6所示,一种是挂架1下端设有同向的转杆14,转杆的作用是安装可滑动的转框31,所述转杆两端固定在挂架的侧杆16上,转杆的高低与转框直径有关联,转杆高,转框的直径就越大,车框2悬挂的就越高,一般转杆设在1.8米以上为宜,行人过往不至于碰头;所述转杆为方形杆,内方外圆的滑套管141套穿在相对应的转杆14上,转杆外壁板面、滑套管内壁板面分别设有滑槽313.通过卡轮325滑动连接,这种转杆结构长度不宜过长,因转框31是在转杆14上悬空安装,重量会使挂架长度受到限制,适合闹市街头少车位设置。

如图2图4所示,另一种是挂架下设有双轨15,双轨为凹槽结构,轨上端与地面齐平,不影响人行走,所述双轨上安装有移动转座32,移动转座可携带电动装置324,可提供双轨上行走动力和旋转转框动力,这样结构的挂架长度受限制较小,适合空旷场地多车位设置。

挂架1的车位设置与弧插杆的数量对应,可多可少,根据地面情况灵活设置,闹市区可设少车位的停车架,宽阔地带设多车位的停车架。

2、车框。

如图1图2所示,所述车框2为扇弧框杆结构,车框弧边为平行的内弧管21之间固定有连杆12,车框内弧边两端设有固定车轮的弹性卡件24,车轮放入时自动卡固,搬动时松开卡栓即可,弧边一侧设有向心的连杆12,杆顶端对应车座位置处设有压座板23,压座板上的手旋卡件24可将车座卡固,车框倒置悬挂在高空中车体不会坠落,所述车框内弧管21外侧固定有与挂架弧插杆相对应的外弧管22,外弧管与挂架弧插杆13同圆心同半径且可对插,

车框可单独悬挂在挂架弧插杆13上,或与挂取机构的转框31插接成一体旋转。

所述车框2与转框弧缺口312形状尺寸相对应,插接时车框与转框弧缺口之间留有适当距离,以便挂取机构3工作行走时不受挂碰影响。

3、挂取机构。

如图1图2图3所示,根据挂架的不同,挂取机构可采取包括转框31、移动转座32两种结构。

一种是与转杆14相对应的是转框31结构。转框呈搬手形状柱体杆框,这样能节约占用空间,不过多影响周边环境。

所述转框31头部两端为双弧管310、中间为弧缺口312,弧缺口与车框2的形状尺寸相对应,双弧管310管内设有同弧度可伸缩的弧插杆13,弧插杆后端外露的杆体上固定有连杆12,连杆上套穿有操作杆323,操作杆的作用是解决上旋的转框离地面过高不能手动操作问题,需要通过操作杆的推拉,来实现转框31与车框2的插接或分离,推动双弧管内的弧插杆13向外伸出与车框内弧管插接,或下拉双弧管内的弧插杆与车框内弧管分离,操作杆下端活动卡放转框腰部的连杆12上,连杆两端卡放在两侧转框的弹性滑槽313内,连杆下压可取出操作杆,松开连杆,连杆自动将操作杆卡紧,这样便于取拿,相插接的转框31、车框2成为整体并一起旋转,所述转框31中间设有圆通口311,圆通口内壁与转杆14上套穿的内方外圆滑套管141外壁之间设有轴承,转框31可在转杆14上滑动,也可在转杆上转动,转框外侧可固定有圆环状的操作杆323,搬动操作杆就可转动转框31,较为省力。

如图2图4所示,与双轨15相对应的是移动转座32结构,所述移动转座为带卡轮的底盘320安装在双轨15上,底盘一侧设支杆321,支杆上端的转轴322上安装转框31,除滑动结构外,转框的其它结构与前述的转框31基本相同,转框可手工搬动,或电动装置324带动,所述支杆为一侧安装转框,并尽可能使转框31所插接的车框2接近地面,这样搬取自行车上下较为方便。

说明几点:所述挂架1的弧插杆13与车框2的外弧管22同弧度且形状尺寸相对应可插接,所述转框的双弧管310、车框的内弧管21与转框双弧管内的弧插杆13同弧度且形状尺寸相对应可插接。

转杆、双轨上对应单个挂架车位设有定位件33,卡件包括刻度、指针,或卡口、卡杆,或插孔、插栓,定位件推行用是将挂取机构定位在合适位置,以保证此位置的转框31与悬挂的车框2准确插接或分离,松开卡件。挂取机构继续移动到下一个位置工作。

4、工作原理。

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挂架1固定安装在地面上或整体坐落在空地上,挂架采用转杆14结构时,转框31套穿在转杆上,向一侧滑动移至要取车位置,将转框的定位件33卡固在准确位置,转框2的弧缺口312位置对准悬挂的车框2,取下操作杆上推转框双弧管310内的弧插杆13,弧插杆外伸插入位于弧缺口处的车框内弧管21管口内达一定深度,这时转框31与车框2连成一体,卡固好操作杆,逆时针旋转转框,可将车框2的外弧管22带离挂架的弧插杆13,车框2转至地面后,弧边在下,打开车轮、车座的卡件24,将自行车4从车框2中取出,再顺时针转动转框31,车框2转至顶端,空车框的外弧管22套穿在挂架弧插杆13上,碰到弧插杆根部的挡板后,转框31停转,再取下操作杆下拉转框的弧插杆13,将弧插杆13与车框内弧管21分离后缩回转框双弧管310内,转框31与车框2分离,打开转框上的定位件,转框再移至别处,转框滑动运行时,悬挂的车框2位于转框的弧缺口内且相分离,挂取机构移动不受悬挂车框挂碰影响。

所述挂架采取双轨结构时,工作原理基本与转杆结构相同,因不受人行走的限制,挂架高度相对灵活控制,移动转座可安装电动装置作动力,操作更方便些,存车位的数量设置更多些。

所述转框、车框为有硬度的轻质金属材料制作,作用是转动时省力。人工也可旋动。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可扩大到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