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立体车库和自行车立体车库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4109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立体车库和自行车立体车库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停放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和自行车立体车库组。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健康绿色的交通工具。中国是自行车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私人自行车和公共自行车。数据显示,至今,中国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为3.70亿辆,电动车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为1.81亿辆。为了践行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提倡使用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是近年来的主流声音。提高自行车的使用率,不仅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缓解交通压力,更有利于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

近两年来,我国的共享经济发展迅猛,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模式,更是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惊喜,共享单车有效的解决了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困难的难题,减轻了由于城市机动车所引起的交通的阻塞,减小了城市机动车所带来的尾气的排放量,有利于人们进行健身运动,增强了市民的身体健康。

但是,现有的共享单车或者自行车的存放在地面上,有时会出现大量的占用人行横道的现象,既影响了市容又影响了交通,有时还会因为共享单车的随意存放,造成道路的堵塞,更严重地,人们骑行共享单车完毕后,往往将共享单车停放在地铁口、公交站等宽广的地域,而地铁口、公交站等区域,人口比较密集,容易造成道路拥挤,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共享单车或者自行车存放在地面,会出现大量的占用人行横道的现象,既影响了市容又影响了交通,有时还会因为共享单车的随意存放,造成道路的堵塞,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共享单车或者自行车存放在地面,会出现大量的占用人行横道的现象,既影响了市容又影响了交通,有时还会因为共享单车的随意存放,造成道路的堵塞,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包括支撑架、传动件、托挂架和驱动装置;

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地面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竖直设置,所述传动件的一面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传动件的另一面与所述托挂架的一面连接,所述托挂架的另一面与自行车连接,以将自行车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驱动装置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传动件转动,以使所述托挂架上的自行车移动,以将所述托挂架的自行车转至停放或取出。

进一步的,还包括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检测装置设在地面上,用于检测所述使用者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传递给所述控制装置,以使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环形链条;

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接,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连接,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通过所述环形链条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链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一链轮转动,所述第一链轮通过环形链条带动所述第二链轮转动,以使设在所述传动件上的托挂架上的自行车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件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传动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一面,另一个所述传动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另一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轴;

所述托挂架的一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设在环形链条上,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连接孔内,以使所述托挂架与环形链条连接;

所述连接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轴均布在所述环形链条上,所述托挂架的数量为与所述连接轴数量相对应的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托挂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水平设置的第二连接板;

所述连接孔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容纳自行车车轮的导轮槽。

进一步的,还包括卡紧自行车前轮的第一卡夹;

所述第一卡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一卡夹的另一端与自行车的前轮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卡夹;

所述第二卡夹包括支撑件和卡紧件,所述支撑件竖直设置,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卡紧件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

所述支撑件上设有圆轴段和花轴段,所述圆轴段的直径小于所述花轴段的直径,所述花轴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花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圆轴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圆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卡紧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花轴段上。

进一步的,所述卡紧件设有连接部、第一卡紧部和第二卡紧部;

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花轴段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卡紧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卡紧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紧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卡紧部的另一端与自行车车架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组,包括连接件和多个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立体车库;

多个所述自行车立体车库通过连接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所述支撑架的底端与地面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上面竖直设置,所述传动件的后面与所述支撑架连接,使得所述传动件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传动件的前面与所述托挂架的后面连接,使得所述托挂架在所述传动件的带动下转动,所述托挂架的前面与所述自行车连接,自行车在所述托挂架的带动下沿所述传动件转动,最终将所述自行车连接在支撑架上,使得自行车的存放更加方便,不会出现占用道路的现象,缓解交通压力;需要存取自行车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转动,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传动件转动,使得传动件上的托挂架转动,进而使得托挂架上的自行车转动,实现对自行车的存放与提取,缓解了地面上存放自行车的压力,缓解了交通拥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组,多个所述自行车立体车库通过连接件形成自行车立体车库组,使得多个自行车立体车库的连接稳定,保证多个自行车的同时放置,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托挂架与自行车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托挂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托挂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托挂架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托挂架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1-支撑架;12-传动件;13-托挂架;14-连接轴;15-第一卡夹;16-第二卡夹;111-第一安装孔;112-第二安装孔;121-第一链轮;122-第二链轮;123-环形链条;131-连接孔;132-第一连接板;133-第二连接板;134-导轮槽;135-凸起部;161-支撑件;162-卡紧件;163-圆轴段;164-花轴段;165-连接部;166-第一卡紧部;167-第二卡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托挂架与自行车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托挂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托挂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托挂架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托挂架的结构示意图三;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组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所述自行车立体车库包括支撑架11、传动件12、托挂架13和驱动装置;所述支撑架11的一端与地面连接,所述支撑架11的另一端竖直设置,所述传动件12的一面与所述支撑架11连接,所述传动件12的另一面与所述托挂架13的一面连接,所述托挂架13的另一面与自行车连接,以将自行车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1上;所述驱动装置设在所述支撑架11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传动件12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传动件12转动,以使所述托挂架13上的自行车移动,以将所述托挂架13上的自行车转至停放或取出。

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装置为电机。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架11的底端与地面连接,所述支撑架11的上端竖直设置,所述传动件12的后面与所述支撑架11连接,所述传动件12的前面与所述托挂架13的后面连接,所述托挂架13的前面与自行车连接,所述传动件12带动所述托挂架1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托挂架13上的自行车移动,将自行车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1上,实现自行车的竖直设置,防止由于自行车的乱放而造成的交通堵塞的问题;需要存取自行车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转动,使得驱动装置运动,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传动件12转动,使得传动件12上的托挂架13转动,进而使得托挂架13上的自行车转动,实现对自行车的存放与提取,缓解了地面上存放自行车的压力,缓解了交通拥挤的问题。

具体地使用时,将自行车推到自行车立体车库最底端的未放置自行车的托挂架13上,将自行车锁紧,自行车锁紧后,启动驱动装置,实现传动件12的转动,使得所述自行车在传动件12的带动下沿环形链条123转动,使得自行车脱离自行车立体车库最下端的位置,将自行车立体车库下端的位置留出,方便停放更多的自行车;当需要取下自行车时,启动驱动装置,使得传动件12转动,使得所要取下的自行车在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最下端的位置,当自行车到达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最下端位置时,关闭驱动装置,直接将自行车解锁,取走自行车即可,重复上述过程,实现对自行车的存取。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支撑架11的上端预留出一段空置高度,用于安装为框架,防止雨雪天气对自行车及自行车立体车库造成的损坏,保护自行车的安全,实现安全防护,同时可以使得使用者在存取自行车的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当传动件12损坏时,可直接在预留端上安装设备将传动件12吊走维修,方便自行车立体车库的部件的吊装与维修。

进一步地,还包括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检测装置设在地面上,用于检测使用者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传递给所述控制装置,以使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为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为单片机。所述检测装置即所述传感器装设在类似踏板的装置上,安装在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最底端的托挂架13的底端的地面上。

还包括存车按钮和取车按钮,所述存车按妞与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取车按钮与控制装置连接。

使用时,当使用者需要取车时,使用者按取车按钮,之后使用者离开所述传感器所在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到使用者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发送指令,控制电机的启动,使得所述传动件12转动,使得所需提取的自行车位于所述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最底端,当所需提取的自行车位于所述自行车立体车库的底端时,使用者站立在传感器所在的位置处,所述传感器检测到使用者的位置信息,将该位置信息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发送指令,控制电机的关闭,控制传动件12停止转动,实现对自行车的提取;当使用者需要存车时,使用者按存车按钮,之后使用者离开所述传感器所在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到使用者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发送指令,控制电机的启动,使得所述传动件12转动,使得未停放自行车的托挂架13位于所述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最底端,当未停放自行车的托挂架13位于所述自行车立体车库的底端时,使用者站立在传感器所在的位置处,所述传感器检测到使用者的位置信息,将该位置信息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发送指令,控制电机的关闭,控制传动件12停止转动,实现对自行车的存放;实现对自行车的存放及提取,控制装置与检测装置的设置,实现自行车立体车库中自行车的智能存取,为使用者存放自行车提供了便利。

当使用者站立在传感器所在的位置处时,所述传感器检测到使用者的位置信息,将该位置信息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发送指令,控制电机的关闭,控制传动件12停止转动,实现对使用者的保护,保证自行车立体车库的运行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支撑架11上设有一套独立的驱动系统,易于实现单个自行车立体车库的驱动,使用灵活,互不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12包括第一链轮121、第二链轮122和环形链条123;所述支撑架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二安装孔112;所述第一链轮121与所述第二链轮12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链轮121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1连接,所述第二链轮122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12连接,所述第一链轮121与所述第二链轮122通过所述环形链条123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链轮121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一链轮121转动,所述第一链轮121通过环形链条123带动所述第二链轮122转动,以使设在所述传动件12上的托挂架13上的自行车转动。

如图1-图3所示,所述支撑架11的上侧设有第一安装孔111,所述支撑架11的下侧设有第二安装孔112,所述第一链轮121与所述第二链轮122竖直并列设置;所述第一链轮121通过链轮轴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1连接,所述第二链轮122通过链轮轴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12连接,所述第一链轮121与所述第二链轮122通过环形链条123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11与所述第一链轮121连接,所述电机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链轮121转动,所述第一链轮121通过环形链条123带动所述第二链轮122转动,实现所述传动件12的转动,所述托挂架13安装在所述传动件12上,进而带动所述传动件12上的托挂架13转动,进而使得托挂架13上的自行车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还包括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涡轮和蜗杆,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蜗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蜗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涡轮连接,所述涡轮连接在所述链轮轴上,所述电机启动,带动所述蜗杆转动,所述蜗杆转动带动所述涡轮转动,所述涡轮转动使得所述链轮轴旋转,进而带动位于所述链轮轴上第一链轮121转动,所述第一链轮121通过环形链条123带动所述第二链轮122转动,实现所述传动件12的转动,进而实现托挂架13带动自行车的转动。所述涡轮蜗杆的传动,使得传动精确,传动比准确,实现对自行车位置的精确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12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传动件12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1的一面,另一个所述传动件12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1的另一面。

如图2所述,所述传动件12的数量为两个,一个传动件12位于所述支撑架11的左面,另一个传动件12位于所述支撑架11的右面,一个驱动装置同时实现两个传动件12的转动,实现能量的充分利用,实现多辆自行车的存放。

具体地,所述链轮轴的数量为两个,第一个链轮轴的左端连接左面的传动件12的第一链轮121,第一个链轮轴的右端连接右面的传动件12的第一链轮121,第二个链轮轴的左端连接左面的传动件12的第二链轮122,第二个链轮轴的右端连接右面的传动件12的第二链轮122,所述涡轮与第一个链轮轴连接,位于第一个链轮轴的中间位置,两个传动件12相对于所述支撑架11和传动装置对称,实现能量的充分利用,也使得自行车立体车库两侧连接稳定,力量均衡,不会出现因一侧承重过大而造成的自行车立体车库倾倒的现象。使用时,启动电机,所述涡轮蜗杆转动,使得所述链轮轴转动,实现链轮轴左右两端的传动件12的同时转动,实现一个驱动装置带动两个传动件12的转动,实现多辆自行车的同时存取与停放。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轴14;所述托挂架13的一端设有连接孔131,所述连接轴14的一端设在环形链条123上,所述连接轴14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连接孔131内,以使所述托挂架13与环形链条123连接;所述连接轴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轴14均布在所述环形链条123上,所述托挂架13的数量为与所述连接轴14数量相对应的多个。

如图1所述,所述托挂架13的上端设有连接孔131,所述连接轴14的后端与环形链条123连接,所述连接轴14的前端安装在所述连接孔131内,使得托挂架13固定在环形链条123上,所述连接轴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轴14均布在所述环形链条123上,所述托挂架13的数量为与所述连接轴14数量相对应的多个,多个连接轴14与托挂架13的设置,使得所述环形链条123上可承载多辆自行车,使得一个自行车立体车库上可放置多辆自行车,使得更多的自行车可以放置在自行车立体车库上,解决了交通拥挤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轴14与所述环形链条123固定连接,如焊接或者是在制作环形链条123时,直接将环形链条123中部的轴加长等,保证安装自行车后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整体的稳定性,避免出现连接轴14与环形链条123的分离的状况发生,保证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整体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托挂架13的数量还可以小于所述连接轴14的数量,可根据自行车立体车库上要求安装的自行车的数量,决定托挂架13的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托挂架13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32和水平设置的第二连接板133;所述连接孔131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32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板1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3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33上设有容纳自行车车轮的导轮槽134。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托挂架13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32和水平设置的第二连接板133,所述连接孔131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32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接板132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3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33设有容纳自行车车轮的导轮槽134,自行车安装在第二连接板133上时,使得自行车不会出现滑落的现象,造成自行车的损坏,甚至于造成骑行者的伤害。

进一步地,还包括卡紧自行车前轮的第一卡夹15;所述第一卡夹1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33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一卡夹15的另一端与自行车的前轮为可拆卸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连接板133的左端设有第一卡夹15,所述第一卡夹15的底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33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夹15的上端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将自行车的前轮卡紧,当自行车安装在托挂架13上,自行车的车轮进入所述导轮槽134后,将自行车前轮卡紧在所述第一卡夹15上,保证自行车前轮在托挂架13上的稳定连接,保证自行车放置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卡夹15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33固定连接,保证托挂架13上的零部件的连接稳定,不会出现零部件散落的状况,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卡夹16;所述第二卡夹16包括支撑件161和卡紧件162,所述支撑件161竖直设置,所述支撑件16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33连接,所述支撑件1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32连接,所述卡紧件162连接在所述支撑件161上;所述支撑件161上设有圆轴段163和花轴段164,所述圆轴段163的直径小于所述花轴段164的直径,所述花轴段16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33连接,所述花轴段164的另一端与所述圆轴段163的一端连接,所述圆轴段16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32连接,所述卡紧件162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花轴段164上。

如图4-图7所示,所述支撑件161竖直设置,所述支撑件161的底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33连接,所述支撑件16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32连接,所述卡紧件162连接在所述支撑件161上,所述支撑件161的上端为圆轴段163,所述支撑件161的下端为花轴段164,所述圆轴段163的直径小于所述花轴段164的直径,使得所述卡紧件162可在圆轴段163上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花轴段164的底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33连接,所述花轴段164的上端与所述圆轴段163的底端连接,所述圆轴段16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32连接,所述花轴段164的周向上设有轴向排列的键齿,所述卡紧件162的内部设有与所述花轴段164的健齿配合的健齿,所述花轴段164能够卡紧所述卡紧件162;具体使用时,需要锁紧自行车时,将所述卡紧件162在所述圆轴段163处旋转到可锁紧自行车车架的合适的角度,之后将卡紧件162沿所述圆轴段163向下移动到达所述花轴段164,将卡紧件162锁紧,使得卡紧件162的卡紧角度固定,实现对自行车车架的锁紧。所述第二卡夹16将自行车车架锁紧在托挂架13上,使得自行车与托挂架13的连接稳固,避免出现自行车滑落的现象;当无需锁紧自行车时,将卡紧件162从所述花轴段164向上移动到所述圆轴段163,旋转所述卡紧件162,将自行车取出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花轴段164的设置,能够对自行车前轮有一定的紧固作用,增大自行车前轮与花轴段164的摩擦力,避免自行车前轮从第二连接板133上掉落下来。

进一步地,所述卡紧件162设有连接部165、第一卡紧部166和第二卡紧部167;所述连接部165连接在所述花轴段164上,所述连接部165与所述第一卡紧部16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卡紧部16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紧部167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卡紧部167的另一端与自行车车架可拆卸连接。

如图7所示,所述连接部165安装在所述花轴段164的外侧,与所述花轴段164螺纹连接,所述连接部165与所述第一卡紧部166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卡紧部166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卡紧部167左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二卡紧部167的右端与所述自行车车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卡紧部167卡紧时与所述第一卡紧部166呈锐角设置,使得第一卡紧部166卡紧自行车车架的前端,第二卡紧部167卡紧自行车车架的后端,使得自行车稳固地连接在托挂架13上;第一卡紧部166与第二卡紧部167对自行车车架进行前后卡紧,使得自行车车架卡紧稳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孔131的中心至所述第二连接板133的一端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接孔131的中心至所述第二连接板133的另一端的距离。

所述连接孔131的中心到所述第二连接板133的左端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孔131的中心到所述第二连接板133的右端的距离,托挂架13悬挂在传动件12上,使得托挂架13处于向前倾斜的状态,保证自行车连接在托挂架13上后,不会出现从后端滑落的现象,保证自行车的连接稳固,避免出现自行车的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托挂架13还包括支撑所述第一连接板132的弧形的凸起部135;所述凸起部135的一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32的一面连接,所述凸起部135的另一面与所述支撑架11连接。

如图7所述,所述第一连接板132的后面上设有弧形的凸起部135,弧形凸起部135的前面与第一连接板132的后面连接,所述凸起部135的后面与所述传动件12连接,保证托挂架13与传动件12连接时,托挂架13与传动件12在竖直方向上处于相互平行的状态,不至于出现托挂架13向传动件12的一侧倾斜的现象。

具体地,自行车立体车库在存车时,若最底端的托挂架13上存放有自行车,使用者离开所述传感器所在的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使用者的位置信息,将位置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发出指令,控制电机的启动,启动电机,通过涡轮蜗杆的传动,使得传动件12转动,将未放置自行车的托挂架13旋转到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最底端位置,当未放置自行车的托挂架13旋转到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最底端位置,然后使用者站立在传感器所在的位置处,所述传感器检测到使用者的位置信息,将该位置信息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发送指令,控制电机的关闭,控制传动件12停止转动,将自行车放置在最底端的托挂架13上;若最底端的托挂架13上未放置自行车,使用者站立在传感器所在的位置处,直接使用即可;将自行车推至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最底端的托挂架13上,自行车车轮卡紧在导轮槽134,将自行车前轮卡紧在第一卡夹15内,直接将自行车前轮锁紧;再旋转卡紧件162,使得卡紧件162与支撑件161卡紧,使用第一卡紧部166卡紧自行车的前面车架,旋转第二卡紧部167,使得第二卡紧部167卡紧自行车后面的车架,完成自行车在托挂架13上的固定;之后,使用者离开所述传感器所在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到使用者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发送指令,控制电机的启动,使得所述传动件12转动,将现在处于最底端的自行车旋转到一定的位置,使得处于最底端的托挂架13未放置自行车,方便后面的人们放置自行车;自行车立体车库在取车时,若需要提取的自行车位于最底端的托挂架13上直接将第二卡夹16解锁,将自行车推出第一卡夹15即可,直接将自行车推走,若需要提取的自行车未位于最底端的托挂架13上,使用者离开所述传感器所在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到使用者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发送指令,控制电机的启动,使得所述传动件12转动,当需要提取的自行车处在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最底端时,使用者站立在传感器所在的位置处,所述传感器检测到使用者的位置信息,将该位置信息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发送指令,控制电机的关闭,控制传动件12停止转动,此时再直接推走自行车即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组,所述自行车立体车库组包括连接件和多个自行车立体车库;多个所述自行车立体车库通过连接件连接。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组,多个所述自行车立体车库通过横梁连接,将多个自行车立体车库连接在一起形成自行车立体车库组,保证了自行车立体车库的连接的稳定性,保证多个自行车的同时放置,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自行车立体车库的排列方式可以如图8所示的左右并列设置,也可是前后并列设置或者是呈一定的角度设置,只要能保证多个自行车立体车库的稳定连接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