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组合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1486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组合楼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学科的建筑结构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装配式槽钢-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



背景技术: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产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装配式建筑是将建筑中的主要构件在工厂制造完成,再运输到现场并快速安装后形成满足预定功能要求的建筑物,具有建筑工业化的特点。它与传统的现场施工为主的建造方式相比,预制装配技术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科学化,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垃圾、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节约劳动力和缩短建造周期等。为此,如何实现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设计、生产和安装等环节,是建筑结构工程师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作为常见的框架结构来说,梁、柱属于线性杆件,单个构件的体量相对较小,只要解决好两端的连接部位,就比较容易实现装配式的生产工艺与施工。然而,建筑结构中混凝土楼板的平面面积较大,存在吨位大、运输困难、施工时吊装不方便等难点。目前,大部分的混凝土楼板仍然采用现场浇筑式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组合楼板,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大部分的混凝土楼板仍然采用现场浇筑式作业所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配式组合楼板,包括若干块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该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包括钢筋混凝土板块和槽钢,该钢筋混凝土板块包括至少两层上下间隔布置的由纵横钢筋绑扎构成的第一钢筋网片,该槽钢和第一钢筋网片焊接在一起,在第一钢筋网片上浇筑混凝土且槽钢位于钢筋混凝土板块边界;通过若干块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拼装成组合楼板,拼装的每相邻两块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之间都设有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包括与第一钢筋网片等数的且由纵横钢筋绑扎构成的第二钢筋网片,该第二钢筋网片焊接在相邻两块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的槽钢上,在相邻两块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之间的第二钢筋网片上浇筑混凝土。

一实施例之中:该各第一钢筋网片和各第二钢筋网片等高对齐布置。

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钢筋网片中的纵横钢筋布置和等高的第二钢筋网片的纵横钢筋布置相同。

一实施例之中:该槽钢开口朝向钢筋混凝土板块且第二钢筋网片焊接在相邻两块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的槽钢的腹板上。

一实施例之中:该槽钢位于第一钢筋网片之侧边。

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钢筋网片、第二钢筋网片中与槽钢垂直的钢筋和槽钢焊接在一起。

一实施例之中:该槽钢和钢筋混凝土板块等长等高且端部对齐。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包括钢筋混凝土板块和槽钢,槽钢和第一钢筋网片焊接在一起,槽钢位于钢筋混凝土板块边界,槽钢连接该连接单元,既利用了槽钢的外形作为制作单个板块时的支护模板,同时又利用了其强度高的特点,来提高装配式楼板的强度和刚度。

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第二钢筋网片能在工厂内预置,厂内加工完成后再运输至安装现场,一方面,容易形成产业化,符合国家推行装配式建筑产业政策的优势条件,另一方面,安装方便、连接单元结构简单、现场湿作业较少、便于施工。地震作用下,连接单元的钢筋混凝土略低于两边板块的刚度,连接单元可以提前发生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提高安全性能。而且如某个板块或者连接单元出现损坏,可以将损坏部件进行修复、更换。连接单元可以实现正交双向的变形约束,能适应混凝土双向板的变形特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整体组合楼板的示意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板块连接剖视示意图。

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板块连接俯视示意图。

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板块连接端施工模板图。

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钢筋网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5,一种装配式组合楼板,包括若干块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10,通过若干块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10拼装成组合楼板,拼装的每相邻两块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10之间都设有连接单元20。

该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10包括钢筋混凝土板块和槽钢11,该钢筋混凝土板块包括两层上下间隔布置的由纵横钢筋绑扎构成的第一钢筋网片12,该槽钢11和第一钢筋网片12焊接在一起,在第一钢筋网片12上浇筑混凝土13且槽钢11位于钢筋混凝土板块边界;该连接单元20包括两由纵横钢筋绑扎构成的第二钢筋网片21,该第二钢筋网片21焊接在相邻两块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10的槽钢11上,在相邻两块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10之间的第二钢筋网片21上浇筑高强度混凝土。该各第一钢筋网片12和各第二钢筋网片21等高对齐布置,且纵横钢筋分别对齐;该第一钢筋网片12中的纵横钢筋布置和等高的第二钢筋网片21的纵横钢筋布置相同,如上层的第一钢筋网片12和上层的第二钢筋网片21的纵横钢筋布置为上横下纵且横向钢筋和槽钢11垂直焊接,下层的第一钢筋网片12和下层的第二钢筋网片21的纵横钢筋布置为上纵下横且横向钢筋和槽钢11垂直焊接。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可只在连接有第二钢筋网片21的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10设槽钢11,其余边界可不设槽钢;该槽钢11的开口朝向钢筋混凝土板块10且第二钢筋网片21焊接在相邻两块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10的槽钢11的腹板上。该槽钢11和钢筋混凝土板块10等长等高且端部对齐。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包括钢筋混凝土板块和槽钢,槽钢和第一钢筋网片焊接在一起,槽钢位于钢筋混凝土板块边界,槽钢连接该连接单元,能将板块、连接单元连接成整体。槽钢除了发挥连接部件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增强板块边界刚度、承担上部荷载的作用。

上述的一种装配式组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包含:

板块设计阶段:

根据施工方便、经济适度的原则,如将整体楼板分为3-5块宽度相等的单个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下称板块),再确定单个板块的尺寸大小;下面以分为3块为例进行说明,将各个板块进行编号,以便后期施工安装。

工厂预制阶段:

步骤11,工厂预制阶段1——预制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10;

a)制作混凝土板的浇筑模板,具体请参见图4。浇筑模板可采用钢模或者木模。铺设底部模板31;制作侧模32,侧模32高度与板块10的板厚相同;在需要连接的边界上设置槽钢11,选择的槽钢11的型号应与板块10的板厚相同,若槽钢11的腹板高度与板厚不匹配时则应选择定制槽钢。另外,槽钢11的长度应等于板块的边界长度。

b)制作板块10内部的第一钢筋网片12。加工成型的第一钢筋网片12如图5所示。板块10内部具有上下两层第一钢筋网片12,每层网片12均为双向钢筋绑扎连接而成。两第一钢筋网片12可分为板顶钢筋网片和板底钢筋网片。板顶、板底钢筋网片都由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双向正交绑扎而成。

c)第一钢筋网片12定位。按规范要求,板底钢筋网片和板顶钢筋网片之间需预留出钢筋保护层厚度,具体数值依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给出的建议值。板顶钢筋网片和板底钢筋网片的定位位置,如图2所示。其中,上下两层的第一钢筋网片12中垂直于槽钢11的横向钢筋应伸到相应高度的槽钢11腹板上,且利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具体的焊接位置可参见图2和图3。

d)检查模板的严密性,浇筑混凝土,制作完成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养护混凝土后拆除浇筑模板。

步骤12,工厂预制阶段2——制作第二钢筋网片21;两第二钢筋网片21分为上部钢筋网片和下部钢筋网片,加工成型的样式如图2和图3。

a)依据相邻两板块10间隔尺寸,确定第二钢筋网片21的纵横钢筋的长度。

b)上部钢筋网片、下部钢筋网片都由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正交绑扎而成。

c)第二钢筋网片制作完毕。

现场安装阶段:

步骤2,按预定编号,在施工现场吊装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就位,并预留相邻两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连接单元的安装间隔;每个板块除连接边界外的其余边界可以支撑在相应的框架结构上,达到固定的目的。

步骤3,定位下部钢筋网片,其位置应与两边槽钢-钢筋混凝土板块10的板底钢筋网片处于同一高度,利用焊接方式固定下部钢筋网片和两板块10的槽钢11;然后,同样的方式定位、焊接上部钢筋网片和槽钢11。第二钢筋网片21的焊接位置,可参见图2和图3。

步骤4,第二钢筋网片21和槽钢11焊接固定以后,支护该安装间隔的底部模板41,在两槽钢11之间及底部模板41之上浇筑混凝土,使两边的混凝土板块10和连接单元20构成为整体;养护混凝土,最后拆除浇筑模板,装配式槽钢-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安装成形。为保证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抗裂性能和密实性,建议采用高性能高强混凝土,以能自动充实、密实安装间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