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0991发布日期:2018-08-17 20:5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相比一次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来说二次结构混凝土结构构件工程量小,因砌体隔墙阻碍导致作业空间小,无法使用塔吊、泵送等相对快捷的混凝土浇筑方法;使得目前二次结构混凝土构件浇筑工艺停留在采用桶提、锹撮等方法,即费时费力,又达不到良好的成型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针对于空间狭小、浇筑工程量较小、现场接电不便的在建二次结构混凝土构件的浇筑,对提高混凝土浇筑效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料斗,所述料斗开口向上,且所述料斗底部设有卸料孔,所述卸料孔通过对接管与软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软管与卸料孔相交处设有密封圈,且所述软管的表面设有弹簧,所述软管的一端表面设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上端通过销轴与压杆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压杆的一端底部与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所述压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卡柱,所述对接管的一端表面安装有凸起。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环形设置在软管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凸起的数量至少为3-5个,且所述凸起11的高度为5-8cm。

优选的,所述软管的底端出设有流量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料斗的上端两侧之间安装有背带。

优选的,所述对接管的一端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卡柱的底端置于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紧凑,操作简单,适用场景更多,现场不需要满足用电条件,浇筑完成一个构件挪到下一个构件处不需重新接线,适合大多数处于在建施工的工程,对提高混凝土浇筑效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通过设有的流量控制阀,便于在进行浇筑时控制混凝土的流量大小,使混凝土浇筑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软管与对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料斗、2软管、3流量调节阀、4卸料孔、5背带、6对接管、7卡柱、8销轴、9弹簧、10压杆、11凸起、12凹槽、13密封圈、14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料斗1,所述料斗1开口向上,且所述料斗1底部设有卸料孔4,所述卸料孔4通过对接管6与软管2的一端连通,所述软管2与卸料孔4相交处设有密封圈13,且所述软管2的表面设有弹簧9,所述软管2的一端表面设有支柱14,所述支柱14的上端通过销轴8与压杆10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压杆10的一端底部与弹簧9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所述压杆10的另一端连接有卡柱7,所述对接管6的一端表面安装有凸起11。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13为橡胶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13环形设置在软管2内壁上,通过设有的密封圈13环形设置在软管2内壁上,在进行混凝土浇灌时,避免了混凝土会滴落在施工人员身上。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11的数量至少为3-5个,且所述凸起11的高度为5-8cm,通过凸起11的数量至少为3-5个,可更好的便于软管2与对接管6的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软管2的底端出设有流量调节阀3,通过设有的流量调节阀3,便于对混凝土浇筑时的流量大小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料斗1的上端两侧之间安装有背带5,通过设有的背带5,便于携带本混凝土浇筑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管6的一端表面设有凹槽12,所述卡柱7的底端置于凹槽12内,通过卡柱7的底端置于凹槽12内,可使软管2与对接管6固定对接在一起,不易脱落。

工作原理:当需要进行浇筑工作时,首先将对接管6的一端与卸料孔4对接连通在一起,通过背带5将料斗1运至待浇筑构件上一层相近位置处楼板预留洞口处,将料斗1固定好后,把对接管6的另一端贯穿楼板预留洞口,然后通过按压压杆10将软管2的一端向对接管6的一端推动,当软管2一端与凸起11接触时,软管2向前无法移动,放开压杆10,弹簧9会将压杆10的一端向上推起,压杆10的另一端会向下,进而使卡柱7的底端置于凹槽12内部,使软管2与对接管6固定对接连通在一起,然后件软管2的另一端伸入构造柱模板预留卸料口处固定,上一层的工人向料斗1倾倒混凝土并控制倾倒的速度,下层的工人也可通过流量控制阀3来控制混凝土的流量大小的同时对构件内的混凝土进行振捣工作,构件浇筑完成后,向下按压压杆10,将卡柱7和凹槽12分开,向后拉动软管2,使软管2和对接管6分开,将软管和料斗1从预留洞口取出移至下个构件上层楼板附近的预留洞处将其固定,从复之前的动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