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支撑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2223发布日期:2018-08-29 01:01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结构中的柱或梁等负荷支撑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第2992581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所示,在建筑物结构中,作为支撑负荷的部件(柱或梁等),已知有由h型钢而构成的负荷支撑部件。该负荷支撑部件具有一对翼缘、及连接各翼缘的腹板。

一般而言,在建筑物结构中,负荷支撑部件的刚性、耐受性越高,则建筑物结构所需要的负荷支撑部件的数量就越少,因此在房间布局的自由度等方面有利。因此,专利文献1所述的负荷支撑部件被期待具有高刚性、高耐受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刚性、高耐受性的负荷支撑部件。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例如考虑通过将分别具有相同宽度的翼缘的由h型钢而构成的多个支撑部件彼此相互熔接而构成负荷支撑部件。具体而言,考虑通过将以各支撑部件的翼缘的外表面彼此接触的方式排列的状态相邻的翼缘彼此熔接而构成负荷支撑部件。该情况下,相互接触的翼缘的外缘部彼此熔接。其结果是,熔接部成为从各翼缘的宽度方向(与腹板正交的方向)的端面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形状。

另一方面,在建筑物结构中,存在在负荷支撑部件的宽度方向上在该负荷支撑部件的至少一侧配置壁面面板等的情况,因此希望能够避免负荷支撑部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大型化。

本发明的负荷支撑部件包括分别由h型钢而构成的多个支撑部件,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在各所述支撑部件的翼缘的外表面彼此接触地排列的状态下相邻的翼缘被熔接在一起,由此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包括: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各自的翼缘中被相互熔接的至少一对熔接翼缘、以及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各自的翼缘中在各所述支撑部件排列的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片外翼缘,所述一对熔接翼缘中的一方的熔接翼缘在与所述支撑部件的腹板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各所述外翼缘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以下,所述一对熔接翼缘中的另一方的熔接翼缘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各所述外翼缘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负荷支撑部件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负荷支撑部件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负荷支撑部件的仰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负荷支撑部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负荷支撑部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负荷支撑部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负荷支撑部件5进行说明。负荷支撑部件5用作建筑物结构中的梁或柱部件。

负荷支撑部件5具备分别由h型钢而构成的多个支撑部件10。多个支撑部件10中,在各支撑部件10的翼缘的外表面彼此接触地排列的状态下相邻的翼缘被熔接在一起。更具体而言,多个支撑部件10中,在各支撑部件10的翼缘的外表面彼此接触且各支撑部件10的腹板排列在一直线上的状态下相邻的翼缘被熔接在一起。以下,将多个支撑部件10各自的翼缘中相互熔接的一对翼缘称为“一对熔接翼缘”,将在各支撑部件10排列的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片翼缘分别称为“外翼缘”。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支撑部件10包含第1支撑部件10a及第2支撑部件10b,第1支撑部件10a的一侧(图1右侧)翼缘11a与第2支撑部件10b的一侧(图1左侧)翼缘11b相互熔接。即,本实施方式中,第1支撑部件10a的一翼缘11a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一翼缘11b构成所述一对熔接翼缘,第1支撑部件10a的另一翼缘12a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另一翼缘12b构成所述外翼缘。

如图2所示,第1支撑部件10a的熔接翼缘11a的宽度方向(与各腹板13a、13b正交的方向)的尺寸w1,被设定为第1支撑部件10a的外翼缘12a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2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外翼缘12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2′以下。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尺寸w1、所述尺寸w2及所述尺寸w2′均设定为相同(例如100mm)。第2支撑部件10b的熔接翼缘11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3设定为小于各外翼缘12a、12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2(例如75mm)。即,如图2所示,各熔接翼缘11a、11b及通过这些熔接翼缘11a、11b彼此的熔接(角焊)而形成的熔接部(焊缝)p具有位于第1直线l1与第2直线l2之间的区域内的形状,该第1直线l1通过宽度方向上的各外翼缘12a、12b的一端部且与各腹板13a、13b平行地延伸,该第2直线l2通过宽度方向上的各外翼缘12a、12b的另一端部且与各腹板13a、13b平行地延伸。

第1支撑部件10a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各翼缘11a、12a、11b、12b的厚度均设定为相同(例如6mm)。此外,第1支撑部件10a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各腹板13a、13b的厚度设定为与各翼缘11a、12a、11b、12b的厚度相同。但是,各翼缘11a、12a、11b、12b的厚度也可设定为大于各腹板13a、13b的厚度。

在第1支撑部件10a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各腹板13a、13b上形成有允许人手伸入的形状的孔13h。另外,各孔13h的形状及位置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例。此外,孔13h只要形成于各腹板13a、13b的至少一者即可。例如,各孔13h的直径设定为125mm。

负荷支撑部件5也可具备第1基板21及第2基板22。这些基板21、22是用于将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支撑部件10固定于其它负荷支撑部件的部件。

第1基板21在第1支撑部件10a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长度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上通过熔接等方式固定于第1支撑部件10a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一侧(图1的上侧)的端部。如图3所示,第1基板21具有:第1中央支持部21a,托住一对熔接翼缘11a、11b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面;第1外支持部21b,托住各外翼缘12a、12b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面;以及第1连接部21c,连接第1中央支持部21a与第1外支持部21b。第1中央支持部21a及第1外支持部21b形成为矩形状。第1连接部21c的宽度方向(图3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小于第1中央支持部21a及第1外支持部21b的该方向的尺寸。在第1中央支持部21a及第1外支持部21b上形成着供螺栓穿过的螺孔21h。第1基板21通过插通于螺孔21h的螺栓(省略图示)固定于其它负荷支撑部件。

第2基板22在第1支撑部件10a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长度方向上通过熔接等方式固定于第1支撑部件10a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另一侧(图1的下侧)的端部。如图4所示,第2基板22具有:第2中央支持部22a,托住一对熔接翼缘11a、11b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面;第2外支持部22b,托住各外翼缘12a、12b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面;以及第2连接部22c,连接第2中央支持部22a与第2外支持部22b。第2基板22形成为矩形状。即,第2中央支持部22a、第2外支持部22b及第2连接部22c各自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同。在第2中央支持部22a及第2外支持部22b上形成着供螺栓穿过的螺孔22h。第2基板22通过插通于螺孔22h的螺栓固定于其它负荷支撑部件。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负荷支撑部件5中,第1支撑部件10a的熔接翼缘11a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1为各外翼缘12a、12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2、w2′以下,第2支撑部件10b的熔接翼缘11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3小于各外翼缘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2、w2′,因此通过各熔接翼缘11a、11b彼此的熔接而形成的熔接部p收容在基于各熔接翼缘11a、11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1、w3与各外翼缘12a、12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2、w2′之差而在熔接翼缘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产生的空间中。因此,可避免由熔接部p引起的负荷支撑部件5在宽度方向上的大型化。由此,在该负荷支撑部件5用于建筑物结构的梁或柱部件时,即便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该负荷支撑部件5的至少一侧配置壁面板等的情况下,也可避免负荷支撑部件5与壁面板等发生干涉。此外,负荷支撑部件5由于具有相互熔接的多个支撑部件10,因此刚性、耐受性高。而且,一对熔接翼缘具有抑制负荷支撑部件5的压曲的功能。

另外,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记载的内容均为示例,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技术方案的范围表示,而并非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来表示,进而包含与技术方案的范围同等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也可如图5所示,各腹板13a、13b排列在一直线上,而熔接翼缘11a相对于腹板13a向一侧(图5上侧)偏移,熔接翼缘11b相对于腹板13b向另一侧(图5下侧)偏移。

或者,也可如图6所示,各熔接翼缘11a、11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1、w3设定为互为相同,且以熔接翼缘11a的宽度方向的端面与熔接翼缘11b的宽度方向的端面平齐的状态将熔接翼缘11a、11b彼此熔接。在这种情况下,熔接部p也位于第1直线l1与第2直线l2之间。

或者,也可如图7所示,多个支撑部件10还具有熔接在第2支撑部件10b上的第3支撑部件10c。该情况下,除第1支撑部件10a的一侧(图7的右侧)的翼缘及第2支撑部件10b的一侧(图7的左侧)的翼缘以外,第2支撑部件10b的另一侧(图7的右侧)的翼缘及第3支撑部件10c的一侧(图7的左侧)的翼缘也构成所述一对熔接翼缘。而且,第1支撑部件10a的另一侧(图7的左侧)的翼缘及第3支撑部件10c的另一侧(图7的右侧)的翼缘构成上述外翼缘。

此处,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概括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负荷支撑部件包括分别由h型钢而构成的多个支撑部件,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在各所述支撑部件的翼缘的外表面彼此接触地排列的状态下相邻的翼缘被熔接在一起,由此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包括: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各自的翼缘中被相互熔接的至少一对熔接翼缘、以及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各自的翼缘中在各所述支撑部件排列的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片外翼缘,所述一对熔接翼缘中的一方的熔接翼缘在与所述支撑部件的腹板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各所述外翼缘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以下,所述一对熔接翼缘中的另一方的熔接翼缘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各所述外翼缘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

该负荷支撑部件中,一方的熔接翼缘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为各外翼缘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以下,另一方的熔接翼缘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各外翼缘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因此通过各熔接翼缘彼此的熔接而形成的熔接部收容在基于各熔接翼缘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各外翼缘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之差而在熔接翼缘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产生的空间中。因此,可避免由所述熔接部引起的负荷支撑部件在宽度方向上的大型化。由此,可实现避免在宽度方向上的大型化与提高刚性、耐受性这两者。

此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一方的熔接翼缘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另一方的熔接翼缘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所述另一方的熔接翼缘被角焊在所述一方的熔接翼缘上。

由此,各熔接翼缘的熔接作业得以简化。

此外,在所述负荷支撑部件,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一对熔接翼缘以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各自的腹板排列在一直线上的状态被熔接在一起。

由此,负荷支撑部件的刚性、耐受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所述负荷支撑部件中,较为理想的是,在各所述腹板上形成有允许人手伸入的形状的孔。

由此,因多个腹板排列而导致在宽度方向上难以进行从各支撑部件的一侧触及另一侧的作业的问题得以解决。

此外,在所述负荷支撑部件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多个支撑部件具有熔接部,该熔接部具有被收容于由第1直线与第2直线形成的区域中的形状,所述第1直线通过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各所述外翼缘的一端部且与各所述腹板平行地延伸,所述第2直线通过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各所述外翼缘的另一端部且与各所述腹板平行地延伸。

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负荷支撑部件在宽度方向上的大型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