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及其建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07810发布日期:2018-06-15 23:4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及其建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移动伸缩的平台,具体来说,是一种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及其建构方法,属于游乐体验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针对虚拟场景体验的游乐设施,一般为在室内营造的虚拟空间内有固定不动或局部移动的装置,体验者在此装置设备上进行娱乐体验活动。

该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体验空间仅仅局限在单一的室内空间,体验效果比较单调,体验感不丰富,游客无法从室内营造的虚拟空间内过渡到室外且感受不到建筑户外的视觉、听觉、嗅觉等体验变化;游客体验的惊奇感、探险感和刺激感等效果还不够丰富;无法满足体验者日益增长的渗入探索和参与精神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及其建构方法,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挖掘和丰富体验娱乐旅游资源和旅游形态;突破传统的旅游形态,创新更为惊奇感、探险感和刺激感等游客体验效果。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在建筑物外立面的室内侧设置滑轨和伸缩移动载人装置,所述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与滑轨相互配合,并能够沿滑轨伸出/缩回建筑物外立面上的开口;所述室内侧设有虚拟现实空间,所述伸缩移动载人装置能够沿所述滑轨进入/离开所述虚拟现实空间,穿越建筑外立面,巧妙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游客体验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建筑物是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所述开口的部位设有门或窗。

进一步的,所述虚拟现实空间的外形为球体或球体的一部分,其外壳上具有供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伸缩移动的球面状开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滑轨下方设有滑轨支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虚拟现实空间呈圆柱状,其外壳上具有供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伸缩移动的弧面状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虚拟现实空间具有出口与入口,所述出口与入口分别与所述伸缩移动载人装置连通;出口的门为前后推拉式或左右移动式或上下移动式,入口的门也为前后推拉式或左右移动式或上下移动式。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为长条状结构,上端敞口,四周具有不影响感官的遮挡装置。

再进一步的,所述建筑物外立面上的开口的部位设有向内开启的门/窗。

进一步的,室内/外侧具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触发设施。

一种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的构建方法,在建筑物外立面的室内侧设置滑轨和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与滑轨相互配合,并使其能够沿滑轨伸出/缩回建筑物外立面上的开口;室内侧配置虚拟现实空间,伸缩移动载人装置能够沿所述滑轨进入/离开所述虚拟现实空间,穿越建筑外立面,巧妙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游客体验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有效实现了“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在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中的瞬间转换过程的体验活动。

2)体验者既能感受身处室内虚拟世界的宁静、欣喜和惊恐等,又领略到身处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之外真实世界的危机、惊险和刺激等,体验者体验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体感等在短时间内均将发生极大的变化,其体验效果由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在穿越建筑外立面的同时,没有对建筑外立面效果造成破坏;既保持了建筑外立面效果的完整性,又使建筑外立面效果富有瞬间变化的奇特性。

4)社会关注率将迅速提升,体验旅游的竞争力加大,知名度提高,集聚性的社会作用显著,将大大增强其游客体验的惊奇感、探险感和刺激感等游客体验效果,社会效应和社会影响力均势必扩大,能够进一步提升景区或景点创新形象。

5)有效拉动体验游客数量的增长,也将进一步提升景区或景点知名度,为景区或景点的游客增长和创新形象提升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这些游客数量增长和创新形象提升,无疑将大幅度且有效提高景区的旅游营业额和旅游项目经济总收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滑轨与伸缩移动载人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全缩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透视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全缩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全伸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俯视透视图。

图7是虚拟现实空间的出入口及其开门/窗的示意图。

图中,1.虚拟现实空间出口/入口的开门/窗,2.虚拟现实空间入口/出口的开门/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3、图5-6,一种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在建筑物外立面的室内侧设置滑轨和伸缩移动载人装置,所述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与滑轨相互配合,并能够沿滑轨伸出/缩回建筑物外立面上的开口;所述室内侧设有虚拟现实空间,所述伸缩移动载人装置能够沿所述滑轨进入/离开所述虚拟现实空间,穿越建筑外立面,巧妙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游客体验效果。

参见图3所述建筑物是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所述开口的部位设有门或窗。

参见图2和5,所述虚拟现实空间的外形为球体或球体的一部分,其外壳上具有供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伸缩移动的球面状开口。

参见图5,所述滑轨下方设有滑轨支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虚拟现实空间具有出口与入口,所述出口与入口分别与所述伸缩移动载人装置连通;出口的门为前后推拉式或左右移动式或上下移动式,入口的门也为前后推拉式或左右移动式或上下移动式。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为长条状结构,上端敞口,四周具有不影响感官的遮挡装置。

参见图1-2,所述建筑物外立面上的开口的部位设有向内开启的门/窗。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虚拟现实空间内/外具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触发设施。

具体实施时,将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包括移动伸缩平台、防护栏杆或玻璃、以及所有相关在建筑室外的构件等)设置成为可移动伸缩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平台”,这套可移动伸缩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平台”在滑轨装置系统的辅助下可以从室内营造的虚拟空间内穿越建筑外立面到达建筑室外,感受建筑户外的视觉、听觉、嗅觉及味觉等体验变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滑轨装置系统的辅助下,可移动伸缩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平台”从建筑室外通过穿越建筑外立面移动回收至建筑室内的虚拟空间内。即:在建筑室内安装滑轨装置系统,将在室内所营造的虚拟空间内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及体验者通过该套滑轨装置系统移动到建筑室外,感受建筑户外的视觉、听觉、嗅觉及味觉等体验变化。若遇需要维修、遇狂风、遇暴雨、遇暴雪、或其他恶劣天气时,又通过该套滑轨装置系统将“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移动回收到建筑室内。实施步骤如下:

1)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开窗或开门,可以是单开、双开、也可以是子母开或多开等形式,确保开窗/门后的建筑外立面安全有效。

2)在建筑室内营造的虚拟空间内立面开窗或开门,即:开门或单开或对开,既可以设置为左右移动,也可以设置为前后推移或上下移动,作为体验者到虚拟空间内的出入口,要求此门可随时开启或随时关闭;另在接近建筑外立面处开窗或开门作为体验者从虚拟空间到建筑室外的出入口,也作为“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的基础设备和构架向建筑室内外移动的出入口和通道,要求此窗或门可随时开启或随时关闭。

3)在建筑室内安装滑轨装置系统,该套滑轨装置系统要求在符合国家各项规范和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与建筑相关部位有效连接,确保该滑轨装置系统与建筑相关部位连接的有效、牢固、可靠、安全。该套滑轨装置系统与与建筑相关部位是相互固接的,可以螺栓连接,也可以焊接。

4)在建筑室内安装滑轨装置系统上套装“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的基础设备和构架。该套“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的基础设备和构架必须要求能在建筑室内安装滑轨装置系统上任意、平稳和流畅移动,其移动操作设备既可以采用专业技术人员手动方式,也可以采用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机械手段或电子操控手段进行自动操作的方式。“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的基础设备和构架与滑轨装置系统的连接支点和受力支点是移动支点或活动支点,“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的基础设备和构架可以在滑轨所设定的区域范围内任意流畅移动。

5)在“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的基础设备和构架上安装移动伸缩平台、防护栏杆或玻璃,防护栏高度不低于1500毫米、以及所有相关在建筑室内外的构件等。移动伸缩平台、防护栏杆或玻璃、以及所有相关在建筑室内外的构件等装置系统与“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的基础设备和构架是相互固接的,可以螺栓连接,也可以焊接。

6)在建筑室内滑轨装置系统上、在“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的基础设备和构架上、以及在体验者的体验回收系统装置上安装各类控制系统设施,包括控制电路、控制机关、以及其他相关辅助设施等。

7)将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窗/门打开,要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窗/门打开到一定程度,打开后的窗/门必须牢牢固定,不能有摆动。

8)在专业设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由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手动方式、机械手段或电子操控手段将套装在建筑室内滑轨装置系统上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的基础设备和构架一起缓缓从室内所营造的虚拟空间内向外平移送出并穿越建筑外立面滑动到达建筑的室外空间,体验者在此可感受到建筑户外的悬空玻璃平台、视觉、听觉、嗅觉及味觉等体验变化。其“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悬挑长度等必须控制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有效安全范围内。

9)安全员测试“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体验效果,即:安全员在专业设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导引下通过开启的门进入室内所营造的虚拟空间内,随后出入口门关闭,安全员顺从步道来到“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在多媒体视像虚拟景观与现实景观叠合中,窗/门开启,安全员身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上,在多媒体视像虚拟景观的导引下不知不觉向建筑室外缓缓移动,安全员在此可感受到建筑户外的悬空玻璃平台、视觉、听觉、嗅觉及味觉等体验变化。接着,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手动方式、机械手段或电子操控手段操作“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又将安全员缓缓移动至室内所营造的虚拟空间内,窗/门关闭,感受室内虚拟空间氛围,安全员又在室内所营造的虚拟空间氛围里到达室内虚拟空间的出口,出口门开启,安全员离开室内虚拟空间,出口门关闭,“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体验结束。

注:在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体验过程中,首先是由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手动方式将套装在建筑室内滑轨装置系统上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的基础设备和构架一起缓缓向外平移并穿越建筑外立面滑动到达建筑的室外空间,之后回收时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将套装在建筑室内滑轨装置系统上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的基础设备和构架一起缓缓向内平移回收并穿越建筑外立面滑动到达建筑的室内空间。

10)根据需要关闭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窗/门,要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窗/门关闭时严实合缝,不漏风不漏雨水等,关闭后的窗/门必须牢牢固定,不能有摆动。

11)上述步骤,周而复始,以验证该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虚拟与现实景观体验交相过渡的伸缩平台”体验的成功运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虚拟现实空间呈圆柱状,其外壳上具有供伸缩移动载人装置伸缩移动的弧面状开口。其余结构及构件方法同实施例一。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发明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