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预制梁柱的连接件、使用其的梁柱节点与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34463发布日期:2018-08-10 19:08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装配式预制梁柱的连接件、使用其的梁柱节点与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关于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梁柱节点的研究较为丰富,如申请号为201610982219.5的发明专利,公开了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梁柱节点,包括预制柱、预制梁以及连接预制柱和预制梁的节点连接构件,预制柱上预留孔道,预制梁内预埋梁纵筋。节点连接构件包括钢筋、加强钢筋、箍筋和现浇混凝土;在预制柱上设置四层预留孔道,钢筋穿过孔道,通过焊接与梁纵筋连接,用箍筋固定,现浇混凝土浇筑于梁柱连接节点区域。本发明通过钢筋、钢筋焊接和现浇混凝土构成的节点连接构件,实现了预制柱和预制梁之间的连接,连接构件结构简易,整体性好,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显著提升其工业化效率,并可以实现通用化,标准化。

又如申请号为201710561263.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刚性连接节点,包括框架梁、框架柱和梁柱刚性连接节点;框架梁的端部设有第一钢板,框架柱的两侧设有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且第二钢板通过第二预埋件内螺纹钢筋与第三钢板连接,梁柱刚性连接节点包括h型钢,第一钢板通过h型钢与第二钢板连接,实现框架梁和框架柱的连接。本发明通过外置式h型钢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大大简化了梁柱连接的复杂性,且h型钢不在预制梁的混凝土内,而是通过端板与梁内锚筋连接,h型钢与柱边端板直接通过栓焊连接,将钢结构的连接节点直接应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中,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速度,且梁柱的定位更为精确,为后续结构施工带来方便。

又如申请号为201610165264.1的发明专利,公开了提供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由竖直柱段(1)和节点叠合梁段(2)在预制厂整体制作而成,包括梁柱纵筋及箍筋绑扎、连接头预埋、支模、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本发明的竖直柱段(1)高度为层高的1/2,节点叠合梁段(2)长度为相邻柱跨度的1/3,其中竖直柱段(1)包括浇筑段、钢管混凝土连接头、钢管连接头和柱段纵筋,节点叠合梁段(2)包括槽形浇筑段、倒t形型钢连接件和钢筋笼骨架。本发明用于建筑业。

又如申请号为201610265034.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提供一种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梁柱节点接头及制作工艺,包括由柱结合部和若干个间隔设置于柱结合部侧部的梁结合部组成的梁柱结合部,所述柱结合部的周部间隔设置有纵向穿出柱结合部的预留钢筋孔,所述梁结合部的外侧端下部设置有受力钢筋接头。该梁柱节点接头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减少了梁柱节点的现场钢筋配置和绑扎时间,同时制作工艺简便。

又如申请号为201611093822.4的发明专利,公开了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包括:预制柱,具有预制柱本体、延伸段以及至少一对柱搭接纵筋,延伸段设置在预制柱本体的中央处且向两侧伸展,每对柱搭接纵筋设置在延伸段内,且贯穿整个延伸段并从延伸段的两端伸出;预制梁,具有预制梁本体和设置在预制梁本体的至少一对预制梁纵筋,每对预制梁纵筋的一端从预制梁本体的靠近预制柱的一端伸出;其中,预制柱与预制梁是通过多个箍筋以及超高性能混凝土连接的;多个箍筋按照一定的间隔将柱搭接纵筋与预制梁纵筋固定。

对于装配式梁柱节点而言,如何提高限制梁的转动能力,始终是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装配式预制梁柱的连接件,能够提高柱端部的强度,以及便于柱之间的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连接件的梁柱节点与施工方法,能够提高柱与柱之间的抗剪切强度、提高柱与柱连接面的抗扭强度。

装配式预制梁柱的连接件,包括:套筒(3);

所述套筒(3)包括: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水平板;

套筒第一竖板(3-1)与套筒第三竖板(3-3)相对应,其内侧的波峰波谷沿着竖向延伸;

套筒第二竖板(3-2)与套筒第四竖板(3-4)相对应,其内侧的波峰波谷沿着水平向延伸;

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的两侧均设置斜向折板,在斜向折板上设置螺栓孔;

其中,套筒第二竖板(3-2)和套筒第四竖板(3-4)的斜向折板的螺栓孔为竖向槽孔;

套筒(3)的水平板的两边分别与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固定连接。

进一步,在套筒的其中的任意一竖向板上固定有: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第五侧向钢板(9-1)与第六侧向钢板(9-2)平行;

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的内侧设置有波浪纹;所述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的波峰波谷沿着竖向延伸。

进一步,在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之间连接有水平的第七底面钢板(9-3),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以及第七底面钢板(9-3)构成u型连接件(9);

第七底面钢板(9-3)的三边分别与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套筒连接;

第七底面钢板(9-3)的顶面也设置有波浪纹,所述第七底面钢板(9-3)的波浪纹的波峰波谷的延伸方向与第五侧向钢板垂直。

进一步,还包括有:第八顶侧钢板(9-3),所述第八顶侧钢板的底面设置有波浪纹;所述第八顶侧钢板的波浪纹与第七底面钢板(9-3)的波浪纹的方向相同;

第五侧向钢板(9-1)以及第六侧向钢板(9-2)采用l型设计,还包括:向外伸出的水平板,在其水平板上设置螺栓孔;第八顶侧钢板的两端设置有若干螺栓孔。

进一步,第八顶侧钢板(9-3)的上表面可设置有竖向的板,在套筒的侧面还设置有2个平行的竖向板(9-5),所述2个平行的竖向板(9-5)之间形成一插槽;在第八顶侧钢板(9-3)的上表面的竖向的板、以及套筒的侧面还设置有2个平行的竖向板(9-5)均设置有螺栓孔,

在第八顶侧钢板(9-3)设置有缺口,以便在向下移动时,便于2个平行的竖向板(9-5)通过;

第八顶侧钢板(9-3)与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固定后,然后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在将第八顶侧钢板(9-3)上表面的竖向的板与套筒的侧面的2个平行的竖向板(9-5)也固定在一起。

一种使用装配式预制梁柱的连接件的梁柱节点,包括:上柱、下柱、梁;

所述上柱的下端侧向设置有侧向板,所述下柱的上端侧向设置有侧向板;所述上柱的下端侧向设置有侧向板、下柱的上端侧向设置有侧向板设置有与套筒(3)的竖板相匹配的波浪纹;

在梁的两个侧面固定有第一、第二侧向钢板(8-1,8-2),所述第五侧向钢板(9-1)与第一侧向钢板(8-1)的波浪纹相配合,所述第六侧向钢板(9-2)与第二侧向钢板(8-2)的波浪纹相配合;在梁的端部底面设置有第三底面钢板(8-3),第三底面钢板(8-3)的两边分别与第一、第二侧向钢板(8-1,8-2)连接;在梁的顶面设置有第四顶面钢板(8-4),所述第四顶面钢板(8-4)与第一、第二侧向钢板(8-1,8-2)固定连接。

一种前述的梁柱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第一,连接上柱与下柱:首先,制备端部预埋连接板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柱,所述装配式混凝土柱的顶端预埋有连接板(4-2-1),所述装配式混凝土柱的底端预埋有连接板(4-1-1);然后将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以及套筒的水平板套在下柱的顶端,套筒的水平板与下柱的顶面连接板连接在一起;

然后将上柱插入到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之间,套筒的水平板与上柱的底面连接板连接在一起;

然后,将套筒第二竖板(3-2)与套筒第四竖板(3-4)压向上柱与下柱的表面,然后通过螺栓螺母将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两两固定连接在一起;

然后在套筒与下柱之间固定螺栓螺母,在套筒与上柱之间固定螺栓螺母;

第二,梁与套筒的连接:将混凝土梁朝着u型连接件(9)向下移动,直至混凝土梁底部的第三底面钢板(8-3)与第七底面钢板(9-3)接触,其中,混凝土梁两侧的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侧钢板(8-2)分别与套筒(3)侧面固定的u型连接件(9)的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的波浪纹配合;在将混凝土梁放置入u型连接件(9)后,在混凝土梁的第四顶面钢板(8-4)上安装第八顶侧钢板;第八顶侧钢板与u型连接件(9)的第五侧向钢板(9-1)以及第六侧向钢板(9-2)的水平板通过螺栓螺母固定。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2)第一,套筒的水平板上设置波浪纹(已另案申请),且分为至少2个区域,相邻区域的波浪纹的方向相互垂直;这一设计主要保证了上柱-下柱连接面的在不同方向的抗剪强度;同时,这一设计提高了上柱-下柱连接面的抗扭强度,抗扭在现有技术中研究的非常少,但是,也是工程中能够遇到的,例如图26所示,柱在受到水平的偏心力f(梁在地震情形下或者设备水平运动产生)时,会产生扭矩n。

(3)第二,上柱、下柱的节点抗弯是核心,套筒的竖板设置水平向的波浪纹(波峰波谷沿着水平延伸),能够较好的提高上柱、下柱的抗弯强度。而套筒竖板设置水平向的波浪纹的设计,如何安装、以及套筒的水平板与套筒竖板如何连接是两个难点,这也是本申请解决的两个问题。

(4)第三,本申请的套筒设计不仅仅适用于方柱、也适用于圆柱。

(5)第四,套筒与梁之间也采用波浪纹匹配的设计(已另案申请),以提高套筒与梁之间的抗弯强度。特别的,本申请提出了u型、口字形两种套筒与梁的连接形式。波浪纹的方向直接影响着梁的安装,如何解决梁的安装也是本申请需要考虑的问题。

(6)第五,在梁、柱之间还设置了阻尼器(已另案申请),采用内、外双层波浪形软钢的设计,其中,外层波浪形软能够提供初始刚度;而耗能则通过波浪形软钢的轴向变形来实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实施例一的装配式混凝土的上柱与下柱连接节点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套筒(3)与柱之间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的制备的柱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套筒(3)的设计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的梁的设计示意图。

图7是实施三的套筒(3)的设计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三的梁的端部与套筒(3)连接的的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三的第七底面钢板(9-3)的波浪纹的几种设计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四的套筒(3)的设计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四的另外一种套筒(3)的设计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四中的另外一种的第八顶面钢板的设计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五的套筒(3)的波浪纹设计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五的套筒(3)的分体设计俯视图。

图15是实施例六的套筒的设计图。

图16是实施例七中的套筒的设计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七中的套筒竖板的设计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八中的梁柱节点设置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八中的阻尼器的纵向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八中的阻尼器的横向截面图。

图21是实施例九的阻尼器的一种形式的横截面图。

图22是实施例九的阻尼器的另外一种形式的横截面图。

图23是实施例九中的阻尼器的纵向示意图。

图24是实施例九中的阻尼器第一连接板的一种形式的示意图。

图25是实施例九中的阻尼器第一连接板的另外一种形式的示意图。

图26是柱在产生扭矩时的受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包括:上柱(4-1)、下柱(4-2);

所述上柱(4-1)、下柱(4-2)、梁均为预制而成;

所述上柱(4-1)的端部预埋有连接板(4-1-1),所述上柱(4-1)的连接板(4-1-1)包括:连接成一体的底面水平板与侧面竖向连接板,在上柱(4-1)的底面水平板的底面设置有波浪纹;

所述下柱(4-2)的端部预埋有连接板(4-2-1),所述下柱(4-2)的连接板(4-2-1)包括:连接成一体的顶面水平板与侧面竖向连接板,在下柱(4-2)的顶面水平板的顶面设置有波浪纹;

上柱(4-1)与下柱(4-2)之间通过套筒(3)连接;

所述套筒(3)包括:水平板与竖向板;

套筒(3)的水平板的顶面设置与上柱(4-1)的底面水平板相匹配的波浪纹,套筒(3)的水平板的底面设置与下柱(4-2)的顶面水平板相匹配的波浪纹。

套筒(3)、上柱、下柱均设置有螺栓孔,通过螺栓孔将套筒与上柱、以及套筒与下柱紧密连接。

实施例一的施工方法如下:

第一,制备端部预埋连接板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柱(如图3所示),所述装配式混凝土柱的顶端预埋有连接板(4-2-1),所述装配式混凝土柱的底端预埋有连接板(4-1-1);

第二,将套筒套在下柱的顶端,套筒的水平板与下柱的顶面连接板连接在一起;

第三,然后在套筒与下柱之间固定螺栓螺母;

第四,将上柱插入到套筒中,套筒的水平板与上柱的底面连接板连接在一起;

第五,然后在套筒与上柱之间固定螺栓螺母。

实施例一的优点在于,柱的顶端、底端设置连接板,一是起到加强柱的端部强度的作用,二是通过连接板的一面设置波浪纹,与套筒中的水平板设置波浪纹相配合,方便柱与套筒之间的定位;三是通过上述的波浪纹,提高套筒的水平板与柱之间的抗剪强度。

实施例二,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如图4-6所示,还包括有梁(7),在梁的两个侧面固定有第一、第二侧向钢板(8-1,8-2);

在套筒的面向梁的竖向板上固定有: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第五侧向钢板(9-1)与第六侧向钢板(9-2)平行;

第一侧向钢板、第二侧向钢板的外侧设置有波浪纹,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的内侧设置有波浪纹;所述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的波峰波谷沿着竖向延伸;

所述第五侧向钢板(9-1)与第一侧向钢板(8-1)的波浪纹相配合,所述第六侧向钢板(9-2)与第二侧向钢板(8-2)的波浪纹相配合。

实施例二的优点在于:梁的端部设置侧向钢板,套筒的侧面也设置有侧向钢板,利用波浪纹来限制梁的转动。

实施例三,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如图7所示,还包括:第七底面钢板(9-3)、第三底面钢板(8-3);

在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之间连接有水平的第七底面钢板(9-3),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以及第七底面钢板(9-3)构成u型连接件(9);

第七底面钢板(9-3)的三边分别与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套筒连接;

在梁的端部底面设置有第三底面钢板(8-3),第三底面钢板(8-3)的两边分别与第一、第二侧向钢板(8-1,8-2)连接;

第七底面钢板(9-3)的上表面设置有波浪纹,第三底面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第七底面钢板(9-3)的上表面相匹配的波浪纹;

第七底面钢板(9-3)的波浪纹的波峰波谷的延伸方向与第五侧向钢板垂直。

如图9所示,给出了几种形式的波浪纹。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优点在于:一是提高了套筒的整体性,提高了梁端部的强度;二是在施工时,便于将梁放置在套筒的第七底面钢板(9-3)上;

本方案适用于半刚性连接节点。

实施例四,如图10所示,在梁的顶面设置有第四顶面钢板(8-4),所述第四顶面钢板(8-4)与第一、第二侧向钢板(8-1,8-2)固定连接。

在梁的顶面的第四顶面钢板(8-4)设置有波浪纹,其方向与第三底面钢板(8-3)的相同;

还包括有:第八顶侧钢板(9-3),所述第八顶侧钢板的底面设置有与第四顶面钢板(8-4)相匹配的波浪纹;

第五侧向钢板(9-1)以及第六侧向钢板(9-2)采用l型设计,还包括:向外伸出的水平板,在其水平板上设置螺栓孔;第八顶侧钢板的两端设置有若干螺栓孔。

施工方式包括:

第一,连接上柱与下柱:首先,制备端部预埋连接板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柱,所述装配式混凝土柱的顶端预埋有连接板(4-2-1),所述装配式混凝土柱的底端预埋有连接板(4-1-1);然后将套筒套在下柱的顶端,套筒的水平板与下柱的顶面连接板连接在一起;然后在套筒与下柱之间固定螺栓螺母;再然后将上柱插入到套筒中,套筒的水平板与上柱的底面连接板连接在一起;然后在套筒与上柱之间固定螺栓螺母;

第二,梁与套筒的连接:将混凝土梁朝着u型连接件(9)向下移动,直至混凝土梁底部的第三底面钢板(8-3)与第七底面钢板(9-3)接触,其中,混凝土梁两侧的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侧钢板(8-2)分别与套筒(3)侧面固定的u型连接件(9)的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的波浪纹配合;在将混凝土梁放置入u型连接件(9)后,在混凝土梁的第四顶面钢板(8-4)上安装第八顶侧钢板;第八顶侧钢板与u型连接件(9)的第五侧向钢板(9-1)以及第六侧向钢板(9-2)的水平板通过螺栓螺母固定。

实施例四的方式,混凝土梁与套筒之间不需要采用螺栓连接两者或者可减少螺栓的使用。

实施例三、四中,套筒与梁的连接板的波浪纹的方向是设计的关键,其设计的重点是防止梁重套筒中拔出,因此,波浪纹的设计采用实施例三、四的方向是较优的。

同时,实施例四的套筒与梁的连接部位,事实上采用了口字形的方式,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1所示,实施例四的第八顶侧钢板(9-3)的上表面可设置有竖向的板,在套筒的侧面还设置有2个平行的竖向板(9-5),所述2个平行的竖向板(9-5)之间形成一插槽;在第八顶侧钢板(9-3)的上表面的竖向的板、以及套筒的侧面还设置有2个平行的竖向板(9-5)均设置有螺栓孔,

在第八顶侧钢板(9-3)设置有缺口,以便在向下移动时,便于2个平行的竖向板(9-5)通过。

第八顶侧钢板(9-3)与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固定后,然后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在将第八顶侧钢板(9-3)上表面的竖向的板与套筒的侧面的2个平行的竖向板(9-5)也固定在一起。

上述实施方式在受力上更加合理。

实施例五,如图13所示,预制柱为矩形时,套筒也为矩形,其中的2个相对应的面的波浪纹的波峰波谷沿着竖向延伸,另外2个相对应的面的波浪纹的波峰波谷沿着水平向延伸。

如图14所示,套筒(3)的设计如下:包括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

套筒第一竖板(3-1)与套筒第三竖板(3-3)相对应,其内侧的波峰波谷沿着竖向延伸;

套筒第二竖板(3-2)与套筒第四竖板(3-4)相对应,其内侧的波峰波谷沿着水平向延伸;

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的两侧均设置斜向折板,在斜向折板上设置螺栓孔;

其中,套筒第二竖板(3-2)和套筒第四竖板(3-4)的斜向折板的螺栓孔为竖向槽孔。

套筒(3)的水平板的两边分别与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采用焊接或其他方式预先固接在一起。

相应的,上柱、下柱的四周侧面的钢板的波浪纹也设计为:2面竖向+2面水平向,与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的波浪纹相匹配。

其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连接上柱与下柱:首先,制备端部预埋连接板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柱,所述装配式混凝土柱的顶端预埋有连接板(4-2-1),所述装配式混凝土柱的底端预埋有连接板(4-1-1);然后将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以及套筒的水平板套在下柱的顶端,套筒的水平板与下柱的顶面连接板连接在一起;

然后将上柱插入到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之间,套筒的水平板与上柱的底面连接板连接在一起;

然后,将套筒第二竖板(3-2)与套筒第四竖板(3-4)压向上柱与下柱的表面,然后通过螺栓螺母将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两两固定连接在一起;

然后在套筒与下柱之间固定螺栓螺母,在套筒与上柱之间固定螺栓螺母;

第二,梁与套筒的连接:将混凝土梁朝着u型连接件(9)向下移动,直至混凝土梁底部的第三底面钢板(8-3)与第七底面钢板(9-3)接触,其中,混凝土梁两侧的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侧钢板(8-2)分别与套筒(3)侧面固定的u型连接件(9)的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的波浪纹配合;在将混凝土梁放置入u型连接件(9)后,在混凝土梁的第四顶面钢板(8-4)上安装第八顶侧钢板;第八顶侧钢板与u型连接件(9)的第五侧向钢板(9-1)以及第六侧向钢板(9-2)的水平板通过螺栓螺母固定。

从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可知,波浪纹的设计尤其关键,实施例五优势在于,其设置了水平向波浪纹(可防止上、下柱从套筒中拔出,提高了节点的抗弯性能);实施例五的另一意义在于:套筒的内表面的波浪纹采用水平设计,上柱与下柱较难插入(水平波浪纹产生极大的摩擦力),因此,实施例五提出了采用分体式的套筒设计,且对如何施工进行了说明;同时,实施例五的另一技术效果在于:限制了上柱与下柱连接面的抗扭效果(这对于圆柱较为重要,具体见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实施例六的研究对象为圆柱。如图15所示,套筒为圆形,分为4段相同的圆弧状的套筒竖向板: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

套筒第一竖板(3-1)与套筒第三竖板(3-3)相对应,其内侧的波峰波谷沿着竖向延伸;

套筒第二竖板(3-2)与套筒第四竖板(3-4)相对应,其内侧的波峰波谷沿着水平向延伸;

套筒(3)的水平板的两边分别与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三竖板(3-3)采用焊接或其他方式预先固接在一起。

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的两侧均设置连接板,在连接板上设置螺栓孔,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依次通过折板以及螺栓螺母连接成一体;

另外,在套筒的水平板上分为至少2个区域,在相邻区域上的波浪纹的方向设置为相互垂直;上述设计不仅仅能够保证上柱-下柱的连接面能够抵抗各个方向的剪切力,而且还能够提高上柱-下柱连接面的抗扭性能。

实施例七,实施例七的套筒的内表面均为水平向的波浪纹,实施例七的方案其主要适用于柱的四周均连接梁的节点。

如图16-17所示,套筒由: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组成;

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的内侧的波峰波谷均沿着水平向延伸;

套筒的水平板的边部设置有若干突出的端板,在端板上设置有螺栓孔;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端板相配合的插口。

其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连接上柱与下柱:首先,制备端部预埋连接板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柱,所述装配式混凝土柱的顶端预埋有连接板(4-2-1),所述装配式混凝土柱的底端预埋有连接板(4-1-1);然后将套筒的水平板压在下柱的顶面连接板;

然后移动上柱,使得上柱的底面连接板压在套筒的水平板;

然后,将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压向上柱与下柱的表面,使得套筒第一竖板(3-1)、套筒第二竖板(3-2)、套筒第三竖板(3-3)、套筒第四竖板(3-4)的插口与水平板的边部突出的端板对齐;然后在端板的螺栓孔中安装螺栓螺母。

再然后在套筒与下柱之间固定螺栓螺母,在套筒与上柱之间固定螺栓螺母;

第二,梁与套筒的连接:将混凝土梁朝着u型连接件(9)向下移动,直至混凝土梁底部的第三底面钢板(8-3)与第七底面钢板(9-3)接触,其中,混凝土梁两侧的第一侧向钢板(8-1)、第二侧向侧钢板(8-2)分别与套筒(3)侧面固定的u型连接件(9)的第五侧向钢板(9-1)、第六侧向钢板(9-2)的波浪纹配合;在将混凝土梁放置入u型连接件(9)后,在混凝土梁的第四顶面钢板(8-4)上安装第八顶侧钢板;第八顶侧钢板与u型连接件(9)的第五侧向钢板(9-1)以及第六侧向钢板(9-2)的水平板通过螺栓螺母固定。

上述实施例七的套筒的水平板与套筒竖板的连接方式也适用于实施例五、六中的套筒第二竖板(3-2)和套筒第四竖板(3-4)与套筒的水平板之间的连接;区别只是,在水平板对应于套筒第二竖板(3-2)和套筒第四竖板(3-4)的边部设置若干突出的端板。

实施例八,如图18所示,在上柱与梁的上表面、下柱与梁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阻尼器(10)。

如图18所示,在阻尼器(10)包括:阻尼器第一连接板(10-1)、阻尼器第二连接板(10-2)、阻尼器第一弹簧(10-3)、阻尼器第二弹簧(10-4)、内部波浪形软钢筒(10-5)、外部波浪形软钢(10-6);

所述内部波浪形软钢筒(10-5)的两端部设置有端板将内部波浪形软钢筒封闭,其侧面为波浪形软钢;

在套筒(3)上设置有连接座,阻尼器(10)的阻尼器第一连接板(10-1)与套筒(3)的连接座连接;

在梁的底面的第三底面钢板(8-3)以及梁顶面的第四顶面钢板(8-4)也设置有连接座,阻尼器第二连接板(10-2)与梁的第三底面钢板(8-3)或者第四顶面钢板(8-4)的连接座连接,所述内部波浪形软钢筒(10-5)的两端的端板分别与阻尼器第一弹簧(10-3)、阻尼器第二弹簧(10-4)连接;

阻尼器第一弹簧(10-3)的另外一端与阻尼器第一连接板(10-1)连接;

阻尼器第二弹簧(10-4)的另外一端与阻尼器第二连接板(10-2)连接;

在内部波浪形软钢筒(10-5)的外部轴向还均匀设置有多个外部波浪形软钢(10-6);所述外部波浪形软钢(10-6)的两端分别与阻尼器第一连接板(10-1)、阻尼器第二连接板(10-2)连接。

所述内部波浪形软钢筒(10-5)的母线为波浪线,所述外部波浪形软钢(10-6)的长度方向为波浪线。

阻尼器与套筒、梁顶面的第四顶面钢板(8-4)的连接手段有两种:一是均采用铰接;二是均采用固接。

当均采用铰接时,阻尼器只有轴向变形,通过内部波浪形软钢筒(10-5)、外部波浪形软钢(10-6)、弹簧的轴向拉压变形来耗能。

当采用固接时,阻尼器除了轴向变形外,还有剪切变形,对于剪切变形而言,阻尼器(10)则通过外部波浪形软钢(10-6)的弯曲变形来耗能。

实施例九,进一步,为了便于外部波浪形软钢(10-6)的安装以及提高耗能效果,外部波浪形软钢(10-6)可采用筒状,形成外部波浪形软钢筒(10-7)。

阻尼器第一连接板(10-1)、阻尼器第二连接板(10-2)、内部波浪形软钢筒(10-5)、外部波浪形软钢筒(10-7)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图18-19所示,可采用矩形、或者圆形。

采用双层波浪形软钢筒的设计,其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在于,如何安装。

阻尼器第一连接板(10-1)包括连接座连接板(10-1-1)、外部波浪形软钢筒连接板(10-1-2);

阻尼器第二连接板(10-2)包括连接座连接板(10-1-1)、外部波浪形软钢筒连接板(10-1-2);

所述连接座连接板用于与套筒、梁的连接座相连接;

外部波浪形软钢筒连接板在外部波浪形软钢筒(10-7)的内部,用于安装固定外部波浪形软钢筒(10-7),两者通过螺栓连接。

外部波浪形软钢筒(10-7)、内部波浪形软钢筒(10-5)、阻尼器第一弹簧(10-3)、阻尼器第二弹簧(10-4)的轴线相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能够交叉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三水平板、第四水平板、套筒(3)内表面的波浪纹、u型连接件、第八顶侧钢板提及的波浪纹为齿纹,同时,与上述部件配合的混凝土柱、混凝土梁所提及的波浪纹也是齿纹。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